寫著「開者即死」的棺木里,葬著一位早夭的少女,她的陪葬超過皇帝……

2019-07-06     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

1957年的一個深夜,在西安城西的梁家莊附近,一隊考古學家仍在忙碌的工作著。即使十分勞累,但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因為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等級規格最高的隋代墓葬馬上就要揭開真容。

隨著墓葬大門的打開,230多件精緻的陪葬品穿越千年的光陰,出現在大家面前,陪葬品的奢華程度甚至超過了隋代的兩位帝王:


而在墓葬的最深處,靜靜地躺著一具巧奪天工的仿宮殿式石槨。上邊最醒目的位置寫著駭人的四個字:

開者即死




奇怪的還不止這一點,一般的石棺,為了能同時裝下遺體和大量陪葬品,四、五米的長度是基本,可這件石棺,卻只有不到三米長。


很快,這些疑問就被石槨旁邊的一方墓誌解開了——墓誌的蓋子上陽刻篆書「隋左光祿大夫女墓誌」9個字,原來這個墓葬的主人,是一個小女孩兒。


「隋左光祿大夫女墓誌」

墓誌的內部刻有楷書銘文,雖然僅有370個字,卻字字泣血,講述了墓葬主人李靜訓的生平,以及她去世之後,至親的悲切與思念:


根據墓誌我們得知,李靜訓是一個早夭的女孩,去世時僅9歲,李靜訓字小孩,從這個稱呼,就足見長輩對她的喜愛。銘文以「共知泡幻,何嗟壽夭」絕筆,即使過了1400多年,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那份悲痛。


在開棺前,還有一個小插曲:面對「開者即死」的詛咒,考古專家笑著說了句「童言無忌」,打開了棺蓋。

小姑娘的骨骸,仍像千年前一樣,乖巧的躺在裡面,小手抱在胸前,指頭上戴著銀指套,周身圍繞著各種珠寶。



開棺時影像

根據墓志銘所說,李靜訓是隋左光祿大夫李敏的第4個女兒,可愛活潑,一直被養在外婆楊麗華身邊。

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她的墓葬如此奢華了,因為這個楊麗華可不是個普通人,除了武則天,中國歷史上估計沒有幾個女人能和她匹敵——她的爸爸(隋文帝楊堅)、弟弟(隋煬帝楊廣)、丈夫(北周宣帝宇文贇)全都是皇帝!

楊麗華對這個外孫女極其溺愛,不僅忍著悲傷親自安排了葬禮,寫下了那段感染眾人的墓志銘,或許正是這份親情感動了上天,讓李靜訓的墓葬完好無損的保存了1400年沒有被人打擾,也將那些繁複精美的珠寶帶到了世人的面前。



在李靜訓的墓葬里,鎮墓獸、仕女俑、武士俑等陶俑共有68件。可能是外婆覺得孩子太小,怕到另外一個世界沒人服侍,所以從出行到梳妝都安排得妥妥的:


杯子、水壺等日常器皿更是不用說,甚至小孩最愛的核桃,都用瓷罐儲藏起來。而且在器皿的選擇上,外婆也是花了心思的,不僅個個精緻,而且材質豐富:


白瓷雞首壺、白瓷雙腹龍柄傳瓶,目前都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左邊的是金扣玉盞,採用極品羊脂玉雕琢而成,完美無瑕;右邊是高足金杯。兩個杯子都很小,只有4、5厘米高,應該是李靜訓用來過家家的玩具。(別人家的玩具)


堪比今日工藝的綠玻璃瓶,在當時價值更甚黃金


至於隨身佩戴的珠寶,外婆挑選得更為仔細。李靜訓的墓里有一對嵌珍珠寶石的金手鐲,製作精巧並有活扣,而且玲瓏可愛,一看就是小姑娘戴的。

作為鮮卑貴女,金冠自然是不能少的。李靜訓的金冠製作得極其繁複,還是適合小姑娘的「蝶戀花」造型,花枝上綴著用金箔、銀箔剪成的五瓣花朵,花蕊中嵌有珍珠。


尺寸比較迷你,適合孩子使用。不過設計卻毫不馬虎,運用了捶揲、拉絲、編織、鏨刻、鑲嵌等各種工藝。

在李靜訓的所有首飾里,以一件金項鍊最為著名。即使到了現在,這條項鍊仍然令人驚嘆:


項鍊的鏈身是由28顆嵌小珍珠的金球組成,上端有個扣紐。鏈的下端,居中為一個大圓金飾,上面鑲嵌一塊晶瑩的雞血石,在雞血石四周嵌有24顆珍珠。這塊雞血石純凈晶瑩,雖在地下埋了千餘年仍然鮮艷如新,光潔明亮。



最下掛一心形金飾,上面鑲嵌一塊長3.1厘米,極為罕見的青金石。鮮紅的雞血石、寶藍的青金石、潔白的珍珠,在純金的烘托下,交相輝映、雍容華貴。


青金石上還刻了一隻鹿

現在想來,「開者即死」這四個字與其說是對盜墓者的詛咒,不如說是一個肝腸寸斷的外婆,對早夭的外孫女最後的牽掛。


點擊圖片,或者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頭條號,觀看《寶物有故事》節目




註: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OypFWwBmyVoG_1ZNv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