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苗刀刀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你的孩子,會因為遇見了這樣的父母,而長成美好的大人。
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
裡面有1000多條回答,涉及孩子成長曆程中的方方面面,例如,關於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品格、教養、懲罰、青春期教育……
每一條回答都不同尋常。
看完這些答案,不禁想,原來在這個世上,還可以這樣當父母。
那些困擾了我小半生的難題,原來還可以有更好的答案。
現在,我們將這些美好的故事,集合分享出來,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
懲罰孩子,請來點「創意」
@皮耶霍
父母從我十歲以後再沒打過我了,說是要保護男孩的自尊心。
取而代之的是,只要犯錯了,就要寫檢討。
十歲的孩子,作文字數不過才300字,卻被父母要求寫800字的檢討,而且寫不完不准出去玩,寫得不深刻還得重寫。
最令我難以理解的是,每次寫完檢討交上去之後,我爸不僅幫忙改錯別字,還會跟我探討:
這一塊為什麼不這麼寫呢?
這樣寫不就說明自己是無心之失,更能激發我們大人的理解嗎?
你不煽情,我們怎麼會原諒你呢?
要多寫一些心理的矛盾和無奈,這樣才能感動人啊……
這不就是釣魚……哦不,誘供麼?
十歲正是我一生中最調皮的時光,手下有一支叱吒風雲的鐵軍,每天放學後家門口還會有兩個哨兵給我站崗。
總被自己的哨兵小弟們看見自己寫檢討,終歸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於是,為了不重寫,每次被我爸指出不足要求重寫,我都會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便下次寫檢討的時候能夠一稿過,好快點脫身。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到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突然發現自己班裡出了一位作文奇才。
於是試著推薦這位奇才參加市區的作文競賽,結果,發現此人簡直就是專為作文競賽而生!
寫出來的作文套路鮮明,尤其擅長心理白描,回學校關個窗戶的事都能寫得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無不展示了人物內心的巨大矛盾……
到了初中,檢討的字數要求升到了3000字,高中升到了5000字……
上大學後,終於沒人逼我寫檢討了,但兒時寫檢討練就的戰魂已經熊熊燃燒不可抑制。
正是這項寫作技能,幫助我拿到了人生中不少作文大賽的獎項,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並在以後的人生中持續受用。
只要是孩子,必定會犯錯。
可能有些父母認為,當眾責罰孩子,打罵孩子,會讓他更畏懼,更順從。
其實,那些被當眾責罰過的孩子,內心最大的感受,是羞辱。
而且,懲罰不當,容易讓孩子在錯的路上走得更遠:既然你們都知道我是壞孩子了,我索性就一錯到底。
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但怎麼教育,卻很考驗家長的智慧。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這樣一種「創意」的懲罰,這大概是父母對我的教育中最成功的一項吧。
鍋越大,水開得就越慢
@匿名網友
我從小學習能力差,學什麼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
每次都被老師留下來補習功課,回家也特別晚。
每次考完試,母親一次都沒有罵過我。
只是告訴我:「沒事兒,下次不要錯就好。」
有好幾次,我很難過地問母親:「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母親說:「你知道嘛?鍋越大,水開得就越慢。
他們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
但是你的鍋大,得慢慢開。
你現在可能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別人做得更好!」
後來,這個「笨笨」的孩子,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
在孩子所有能力中,自信是最重要的一項。
然而,很多父母,忙著教孩子學才藝,學知識,唯獨忘了教他們自信。
有很多父母,總是急於讓孩子成功。
別人家的花都開了,為什麼自家的這棵小苗,還一直長不高?
於是,各種催肥,施壓:
你怎麼這麼笨啊?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死腦筋?
可是他們忘了,自信,才是成功的底色。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自信。
媽媽這樣教我「早戀」
@軟蘇
我五歲那年,剛上一年級。
媽媽來接我放學,我趴在窗沿上,滿臉痴相,偷偷指給媽媽:」你看講台上那是我們班長,好威風哦。」
媽媽笑眯眯地看著:「我姑娘眼光不錯。」
後來寫作業背課文,我哭鬧想偷懶。
媽媽也不惱,只是說:」聽說你們班長學習從來不怕辛苦,人家真的好優秀噻。"
於是,那兩年我學習的勁兒比誰都大,一堆獎狀捧回家,甚至還當上了副班長,也有了上講台"威風"一把的機會。
後來上了三年級,知道班長喜歡的另有其人,我回到家就開始哭。
媽媽把我摟在懷裡安慰:」我女兒最優秀了,成績又好,又是副班長,跳舞也好看,哪裡比別人差了。」
「」那為什麼班長喜歡她不喜歡我?」
媽媽說,」大家都很喜歡你,但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有資格被喜歡哦。那個女生,也是可以被人喜歡的。」
不是你不夠好,只是他不喜歡。
也不是你夠好,別人就要喜歡你的。
誰都有資格被人喜歡。
這樣的道理,有多少父母會教給孩子呢?
甚至,他們自己都未必懂得這樣的道理。
很多父母,只要一聽到孩子疑似早戀,就急哄哄地,恨不得掐死在搖籃中。
其實,不扼制不辱罵,把孩子當成平等獨立的人格,給予充分地信任和尊重,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孩子叛逆期到了,媽媽哈哈大笑
@月方
分享一個日本媽媽的故事:
一個日本男孩十幾歲的時候,一次因為生媽媽的氣,開口罵了一句」臭老婆子」。
這位媽媽不僅不生氣,反而高興地對爸爸歡呼:」咱家兒子終於成長到叛逆期了!」
還特意煮了紅豆飯來慶祝。
兒子意識到,自己越叛逆,只會讓媽媽越高興。
最終,叛逆期只維持了一天,就結束了。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
有的父母視它為洪水猛獸:
你怎麼可以說髒話!
怎麼可以忤逆父母!
怎麼可以頂撞老師!
於是,各種棍棒教育。
叛逆期,其實是孩子送給父母的禮物。
與其惱怒,不如開開心心地幫助叛逆的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最終你將收穫一個溫暖良善的孩子。
父親留給我一個帳本
@張三與我
父親出身農村,不識字。
在我17歲那一年,父親得了肝癌,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
母親早逝,本就家境貧寒,再遭此厄運,更加困難不堪。
有多難呢?
家裡三間茅草土坯房,處處漏雨。
夏季雨水多,父親躺在床上輸液,頭前放個盆,腳底放個盆。
家裡盆不夠了,再拿兩個碗放在父親身邊接雨水。
當時我們兄妹三人做了分工,大哥出去打工掙錢,二哥繼續讀書,我留在家中照顧父親。
父親的營養,和生命的延續治療,花費巨大,我們竭盡全力,也難以支撐。
家中能換成錢的都賣了,屋裡只剩幾口袋糧食。
每月如果大哥還沒有寄錢回來,我便背上半口袋米,到集上賣了換錢,給父親買藥和營養品。
父親在病重去世的前些天,從箱子裡拿出一個小本本交給我。
我小心翼翼地翻開,上面畫著一些完全看不懂的字符,歪歪扭扭的圈圈點點叉叉。
父親很認真的說:「這是一個帳本,是這麼些年來欠別人家的帳。」
小到一根針,大到幾十塊錢,他都一筆一筆地記著。
一個不識字的人,畫滿了整整一本的圈圈叉叉,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號。
他說,擔心自己走了,我們看不懂這個帳本,漏了人家的帳。
於是,那一天,一個冬天的午後,在一座破土屋裡,一對父女,做著一件很重大的工作。
父親認認真真一項一項地念,女兒仔仔細細一項一項地記錄:
某年某月某日,用某家種子三斤;
某年某月某日,借某家錢五十;
某年某月某日,抓某家小豬仔一隻.......
記完之後,父親說,"你一定要保管好啊,你們兄妹一定要記得還啊。興許別人都不記得了,但是咱們不能忘。"
後來,我出門打工,每個月的工資都留下一半寄回家還債。
直到有一天,嫂子告訴我:"不必再寄了,債已還清。"
都說,現在是拼爹的時代。
有人給兒女留下一座金山,有人留下一個好前程。
有人,什麼都沒給兒女留下,卻唯獨留下了一本帳本。
它卻傳給了兒女行走世間的寶貴財富:
不索取,不貪婪,言而有信,坦坦蕩蕩。
不能在人前說的,背地裡也不要說
@我愛紅燒肉
一個發生在地鐵里的故事:
一位奶奶,對五六歲的孫子說了不少關於孩子媽媽的壞話,翻來覆去就是亂花錢,不顧家之類的事。
小男孩聽了一會兒,說:"奶奶,媽媽有缺點,你要告訴她了她才知道改。"
奶奶說:"傻孩子,這話怎麼能當著她的面說!"
小男孩接著說:"媽媽說了,當人面不能說的話,背地裡也別說,不然就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寥寥數語,已經將一個溫暖良善的母親形象勾勒了出來。
地鐵里的人聽了都笑了,而孩子奶奶一臉尷尬……
孩子雖小,道理都懂。
不能當面說的,背地裡更不要說。
遺憾的是,有很多家庭,拿孩子當工具,通過爭取孩子的立場來攻擊對方。
孩子只是父母的複製品。
你教他做君子,他就會溫潤如玉;
你教他做小人,他也會偷奸耍滑給你看。
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你救誰?
@敬文
上初中的女兒問媽媽:"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媽媽說,"我會救你。"
女兒聽了很開心。
但是媽媽又說,"其實不是我會救你,而是爸爸不會允許我救他。"
對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有的人覺得自由理想比生命更重要,就會為此獻身。
而對你爸爸來說,你的生命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爸爸會要求我救你,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媽媽也是一樣的。
女兒聽完就哭了,說爸爸真好。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
但很少有父母,這樣告訴孩子:
你的生命最重要,比爸爸媽媽的還重要。
所以,你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護好自己啊。
溫暖的故事,還有很多。
耐心,溫柔,尊重,適時的誇讚和引導……多少孩子,做夢都想擁有這樣的父母,一輩子都會羨慕,那些在愛里長大的孩子。
可那些孩子,沒有選擇。
而你我,有得選。
所以,選擇成為美好的父母吧。
那樣,你的孩子,會因為遇見了這樣的父母,而長成美好的大人。
作者:本文經知乎網友授權,由凱叔講故事公眾號整理髮布。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心寬,路自寬」
愛的反義詞不是不愛,而是……
蘇軾:你的嘴,就是你的出路
父母前半生的樣子,藏著孩子後半生的結局
家中突發大火,小男孩死裡逃生:讓孩子學會救命,比一切都重要!
責任編輯x小喵 值班編輯x海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NQZMmwB8g2yegNDoO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