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央視曝光現象 蘇州540家農家樂將逐一「過堂」排查問題制定整改方案

2019-11-15     江蘇政風熱線

蘇報融媒記者 陸曉華 袁雪

  

  11月11日、12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分別以《陽澄湖裡的「蟹污染」》和《野蠻生長的農家樂》為題,報道了陽澄湖地區在螃蟹養殖、農家樂管理、環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蘇州市相關部門和屬地政府高度重視,立即進行了排查,並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相城區組織8個綜合執法組,協同陽澄湖度假區,對度假區內農家樂開展全覆蓋檢查。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蘇州始終高度重視陽澄湖的水環境保護,持續推進陽澄湖生態優化提升,並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整改落實,讓陽澄湖的水更清、環境更美。

  梳理問題清單逐一排查,加強沿湖農家樂監管

  梳理央視報道所反映的內容,我市各相關部門和屬地政府直面問題,對報道中涉及的水源地保護、養殖尾水排放、養殖投餌、農家樂監管等問題進行逐一仔細排查。

  關於報道中提及的陽澄湖水源地保護問題。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陽澄湖湖區圍網養殖主要位於中湖和東湖中北部,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水源地位於東湖南部湖區近岸,與圍網養殖區不在一個區域,該水源地今年逐月水質均符合III類,水質穩定達到國家飲用水源地考核標準。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央視報道中關於大量投喂冰鮮魚問題,目前,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冰鮮魚的規定,導致一些養殖戶仍使用冰鮮魚喂養現象。我市積極引導河蟹養殖使用配合飼料替代冰鮮魚,並通過增加螺螄投放和水草種植修復養殖水生態環境。2008年全市開展了第一輪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2017年以來,全面推進陽澄湖周邊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按占養殖區域面積8%至20%比例配置凈化區,實行生態溝渠、凈化池、人工濕地等多級凈化,保障池塘養殖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2019年5—9月檢測結果表明,池塘養殖凈化區水質整體情況良好。

  關於沿湖農家樂監管問題,經核查,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農家樂在經營過程中未將污水全部納入污水管網,存在污水直排周邊河道的現象;二是存在在河岸斬殺活禽、在河道內清洗各類生鮮、隨意丟棄垃圾等現象;三是部分農家樂無證無照經營。截至目前,相城區陽澄湖度假區共有農家樂540家,其中證照齊全的有402家,暫未辦理相關證照的有138家,正在持續規範整治中。度假區現有2079戶農戶,其中2069戶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剩餘洋溝漊村10戶今年底完成接管改造。

  以問題為導向落實整改,進一步加強生態養殖

  昨天,相城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等多個部門組成8個檢查小組,對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美人腿、蓮花島上的農家樂展開聯合檢查。據悉,兩天內,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內的540家農家樂將逐一「過堂」,重拳出擊整治無證無照經營、污水直排、垃圾亂堆放等問題,無證無照農家樂全部查封整改,其餘存在污染環境問題的農家樂全部停業整頓,並要求經營戶對照問題,限期一周整改到位。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陽澄湖的治理將繼續按照2019—2020年攻堅的行動計劃的要求,落實控磷降氮措施,實施8大類主要攻堅任務(包括保障飲用水安全、嚴控工業點源污染、提升城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處置能力、削減面源污染、加強船舶及碼頭污染治理、推進活水暢流和河道整治、促進生態修復、強化預警監測),加快重點項目實施進度。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將進一步加強生態養殖、規範養殖行為,目標到2020年,陽澄湖1.6萬畝圍網養殖內禁止使用冰鮮魚投喂,陽澄湖周邊池塘10.01萬畝引導養殖使用配合飼料、螺螄、本地雜魚,逐步減少使用冰鮮魚。種好草、放好螺、投好料,大力推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推出的「863」河蟹生態養殖技術,實現「規格大、品質優、效益高」的綠色生態發展模式。

  同時,加快池塘標準化改造。堅持「能改則改、不改則退」,加快實施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工程,建設標準化、設施化、信息化、生態化的規模養殖基地。到2020年,全面完成養殖池塘的高標準改造任務,不能實現高標準改造的池塘全部退出養殖。加強養殖凈化區建設,採用投放螺螄、花白鰱,種植荷花、菖蒲、水草等水生植物相結合的尾水生態凈化模式,確保養殖尾水循環利用、達標排放。加強部門協同,完善監管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形成養殖監管強大合力。

來源:姑蘇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Kk-bW4BMH2_cNUgS4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