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
讀友說,小孩要出國留學,想在美國和加拿大之間選一個,希望我談談兩國的區別。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挑戰。加拿大我是確確實實地生活了這些年,但美國我只是生活了幾個月,也主要局限在加州,對於其他的地方尚無太多涉足。
且結合切身體會、新聞報道、朋友們的交流、讀本閱讀體會等等粗淺地談談看法。如果讀友想具體、細緻地感受兩個國家的差異,肯定還是要親自過來住一段。正如阿德勒所說,「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即使對於加拿大,我的感受也只是我的而已。
圖源:YouGov
從總體來說,這兩個國家都在北美大陸,緊密相鄰。在溫哥華和平門的海關立著的界碑上有一句話,「美國和加拿大是一個媽媽的兩個兒子。」
曾讀過一個笑話:有遊客看了這句話問當地的朋友,「爸爸是誰?」帶他來看界碑的朋友聳聳肩說,「管他是誰呢。」無論爹娘是誰,兩個國家確實關係很不一般。前天和一位移居加拿大幾代的西人聊天,說到美國西部最近的山火,她也很擔憂,「我們總是把美國看作大哥哥。」
關於語言
這兩個國家都是以說英語為主。英語雖然是美國唯一的官方語言,可是加州也是西班牙語的天下。我去市政府辦事時,工作人員問我,「要什麼語言的表格?」我很吃驚,以為美國也像加拿大那樣可以提供多種語言服務,馬上說「中文」。工作人員微微地搖了搖頭,重新問我「你要英文還是西班牙文的表格?」
加拿大的官方語言是英文和法文。官方文件、說明書、政府公布的信息等等都是英法雙語。加拿大作為一個國家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最早,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紛紛來北美大陸拓展殖民地,後來剩下英國和法國兩股勢力。北美的東部距離歐洲近,因此,加拿大被歐洲人占領的先是東邊。從東邊的海灣一點點上岸,並向內陸遷移。
法國人在現在的魁北克一帶建立了殖民地,英法戰爭失敗後,將那塊地方割讓給了英國,但那裡的居民仍然是法國後裔,說法語,信仰天主教,奉行的是法國的法律。純粹的英國殖民地上住的是英國來的移民,說英語,信仰新教,實施的是英國法律。延續至今,便形成加拿大英法文化兩個陣營。
儘管加拿大沒有戶口制度,居民可以自由遷移,但是法語區還是以說法語為主,獨立的意識始終較為強烈。最近的一次魁北克要求脫離加拿大獨立公投是1995年,49.42%選民認同,50.58%選民反對,反對方險勝。
圖源:Nationalpost
關於社會環境
這也反映出加拿大聯邦政府與各省政府的關係較為鬆散。各省省長對於聯邦總理經常不買帳,無論政治表態還是電視新聞中同框,都能看出來兩級政府絕對沒有等級、權威差異,非常平等。而且,也一定程度地說明加拿大社會環境的寬容。因此,加拿大素來是文化的大拼盤。
1970年代,現任總理特魯多的父親任總理時,制定了多元文化國策。幾十年來,多元文化在加拿大欣欣向榮。每個移民來到加拿大,首先要接受加拿大基本的價值觀和文化,但同時也可以很好地保留自己的族裔文化,只要族裔文化與加拿大法律不衝突即可。政府非常支持多元文化,設立了多元文化日。一些族裔社區、協會過節辦活動還能申請到政府的補助,官員們常會到場支持。
美國建國時,不擅長英文的德國移民也不少,他們希望政府公告、法律文書同時推德英雙語版,由議會投票表決,卻以一票落敗。關鍵性的一票來自於德裔議員米倫伯格。他希望德裔同胞不要搞特殊化,應該積極融入英語社會,讓美國成為一個整體。這一舉措效果不錯。
美國被稱為文化的大熔爐,任何人移民美國後,都是「美國人」。這也是美國文化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加拿大,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個都落不下。就算自己不張羅,華裔社區中總有消息、活動,商家忘不了各種促銷,整體氣氛就會提醒。在美國,這樣的感受似乎淡一些。
關於生活態度
兩個國家另一個顯著的差異是經濟發展和人的打拚程度。打個比方,如果美國是深圳、是上海,加拿大可能蘇州、是馬雲之前的杭州。像溫哥華這樣的地方,可能更像青島、廈門,氣候舒適、生活滋潤安逸,人們都忙著生活。
圖源:The Indian Express
我剛移民來急於找工作,比我早來10年的同學說,「急什麼?加拿大人哪兒時間工作,都忙著玩兒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也反映出來加拿大人確實不流行賺錢,至少人們討論得少,輿論中也不明顯。這可能與加拿大的社會基本保障比較好、稅又比較高有關。
許多加拿大人不喜歡加班,給錢也不加班,他們要準時下班回家陪伴家人、給孩子的運動隊當義工,或者去大自然里陶冶身心了。也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中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都中了彩票,加拿大人大機率馬上去環遊世界了,不會考慮投資再賺錢。
圖源:Matador Network
看美國電影,提到加拿大時,會說加拿大是大農場、廣袤無人、科技不發達等等。有一次我說加拿大的高科技,美國同學質疑,「加拿大有高科技嗎」。加拿大人看美國人則是艷羨的口氣多,也有的加拿大人會覺得美國像暴發戶。畢竟美國的工資高、稅低、機會多——美國有3億人,加拿大只有3000多萬人。緯度高、氣候偏冷,80%的加拿大人都是住在美加邊境線上。
人少,競爭就沒有那麼激烈,人與人關係就更融洽。加拿大人常常表現得慢性子、很友善。白求恩精神是加拿大精神的典型之一。加拿大的原住民問題、黑人問題的歷史包袱要相對輕一些。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需要靠每年大量移名保持國家人口的數量,因此移民項目多、政策也不錯。
加拿大人為什麼不著急賺錢?加拿大是全民醫保,基礎教育是公費,而且學校資源很均衡,無需挑肥揀瘦。房屋價格高了,政府會經常出手打壓。一般,人們賺錢的大目標是買房、看病、孩子上學,在加拿大,這三點都不是大問題,自然賺錢的動力少了許多。加拿大的大學百餘所,絕大多數是公費,學費也不算高。美國的哈佛、史丹福那些藤校是私校,好強的美國孩子有爬藤的目標,申請不易,學費、生活費也可觀。
圖源:Property Guides
加拿大不存在這樣的目標,無藤可以怕,學生們高中畢業,申請一所名校壓力不大。
美國是世界老大,加拿大不知道排第幾,很多方面要依仗美國。美國有些時候可以很強悍,加拿大強悍的底氣沒有那麼足,畢竟蔬菜水果大量依靠從美國進口。加拿大沒有徵兵制度,美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徵兵。
與居民生活相關密切的地方大致總結如此。生活永遠都是小馬過河。真正的個人感受還要靠自己來體會。
作者:辛上邪
來源:溫哥華必讀
平台:北美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重磅 加拿大核酸檢測終於能當天出結果!華人有望72小時內順利歸國?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BvO73QBd8y1i3sJF2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