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發獃,當心是癲癇!出現這種狀況,要及時就醫

2019-07-12     育兒每日推送

受訪專家 張新偉(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並不是倒地、抽搐、吐白沫才是癲癇發作。

淇淇八個月時,經常玩著玩著就呆住了,一開始只是持續一小會,後面越來越不對勁,手也會時不時抽動。

淇淇媽媽發現了這異樣,趕緊帶寶寶求醫,結果確診為癲癇。

張新偉表示,這位媽媽發現得很及時,同時要提醒各位家長,並不是倒地、吐白沫才是癲癇。

頻頻「小發作」,會影響智力發育

有些癲癇寶寶在早期以「小發作」為主,表現為好像發獃一樣,往往只持續幾秒鐘,常常被家長所忽視。但這種「小發作」通常很頻繁,一天多達幾十次。

張新偉提醒,一次癲癇的發作,意味著大腦一次高強度放電,會造成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腦細胞的死亡,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所以,如果發現寶寶有這種「小發作」,就要及時就醫,越早開始干預,癲癇對寶寶身心發育的影響也越小。

當寶寶癲癇大發作時,可能會出現突然意識喪失、倒地、頭後仰,甚至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這時家長更應警惕,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張新偉介紹,接受規範治療的癲癇患兒,是有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工作、結婚、生子的。

懷孕早期很關鍵

張新偉介紹,癲癇的病因很複雜,極少數是遺傳的,大部分是受後天因素影響造成的。

大多數癲癇患兒,與媽媽孕早期的身心狀態關係最為密切。

孕婦懷孕時,工作或生活環境太差,空氣憋悶缺氧或污染嚴重;或懷孕早期,孕婦感冒、發燒等,都可增加寶寶患癲癇的風險。

另外,寶寶在子宮裡出現臍帶繞頸,出生時難產、造成缺氧等,也都是癲癇的致病因素。嚴重者一出生後就馬上發作,輕者3~5歲時才出現第一次癲癇發作。

突發癲癇,不能用力按住

張新偉提醒,寶寶癲癇發作開始抽搐時,旁人絕對不能用力按壓其身體,否則易造成肌肉損傷或骨折。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一發作,馬上上前扶住,拿毛巾等物品儘快塞進嘴裡,以防咬傷舌頭,然後慢慢地讓其順勢倒下,避免摔傷引起腦出血。

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開衣服紐扣,把頭歪向一邊,免得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救助者或家人應始終在患兒的身旁,隨時擦去患兒的吐出物。

對於癲癇寶寶,家長日常照顧也要特別注意。要留心觀察、摸索規律,注意避免促成患兒發作的原因,如避免大腦興奮過度、過度勞累,並避免大腦處於缺氧狀態,不要去高原和人多的商業區。

另外,飲食要規律,暴食暴飲、腹瀉會增加腸胃負擔,也容易誘發癲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e9Q2wB8g2yegND2wC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