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淘寶在義烏直播「雲開市」活動,超過100萬人在手機螢幕里走進義烏小商品城這個全球最大的商貿集散中心。
3月15日,西湖龍井正式開採,和茶田裡採茶工一樣忙碌的,還有180家通過淘寶直播在線上上新的茶商。開採當天,「西湖龍井」這個大IP吸引了近9000萬人線上「圍觀」。
不光是茶葉,今年2月和3月,「直播」儼然成為各行各業的復工「標配」。除了早就通過直播帶貨的網店,商場櫃姐、義烏小商品城的經營者甚至博物館、書店都紛紛加入直播「陣營」,浙江各地的法官也開通直播,試水「雲賣房」。
智聯招聘3月18日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顯示,春節之後直播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大漲132%;淘寶直播人才的平均月薪達到9845元。萬物皆可「播」的背後,「主播」開始重新審視線上與線下的關係:疫情期間,直播曾是他們「回血」或穩住用戶群所打出的「底牌」,如今,更多人開始變被動為主動,重新定位直播對於行業的價值。直播帶貨,逆風飛揚。
「新手」直播
當櫃姐第六年,西湖銀泰蘭蔻導購梅子在今年2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場直播。「頭一天剛接到通知,第二天就上淘寶直播賣貨了。」梅子告訴記者,她從沒想過第一次直播會是在家裡,「當時商場還沒開業,我只能在家裡搜羅出9件自用的蘭蔻商品。」
9件商品能撐起3小時直播嗎?梅子一邊自我質疑一邊開始嘗試,憑藉多年的導購經驗,每一款產品她拿起來就能講,但沒想到9件商品介紹完,直播還剩一個多小時。怎麼辦?看到螢幕上有人留言說想看試妝,梅子靈機一動,拉老公上鏡示範了一套精緻妝容。
1萬多人觀看、2萬多次點贊、帶貨超過3000元,這是梅子第一次嘗試的「戰績」。至今,她一共直播了6場,其餘場次的平均觀看量也保持在3000人次以上。
「就像10年前我們嘗試電子商務一樣,把握新趨勢,是因為按照老方法經營生意已經越來越難了。」和梅子一樣,在義烏小商品城做了30年玩具生意的黃鮮平也在2月20日第一次嘗試了直播。其實,對直播這件事,黃鮮平心裡沒底,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當天店鋪的第一筆訂單就是在線上完成的。
疫情之下,線下商家擁抱直播的熱情空前釋放。淘寶直播數據顯示,今年2月,淘寶直播新開播商家環比增幅達719%,通過直播成交的金額同比翻倍。在2月底淘寶直播和義烏小商品城聯合舉行的「雲開市」活動中,來自服飾、箱包、陶瓷、小商品等10個細分行業的商家加入直播,其中超過八成都跟黃鮮平一樣,是近兩周內才開播的「新手」。
直播「造風」
3月11日下午,一場2個多小時的「淘寶公開課—義烏中小企業專場」在釘釘群里開課了,120餘位義烏商家「抱團」參加直播學習,而這堂課的促成者,正是黃鮮平。
對直播新手而言,「從0到1」並不容易。淘寶大學的講師在這堂課里提到諸多直播技巧:「綠色有很多種綠,你可以形容得更具體,這款產品的顏色是牛油果綠……」「描述尺寸的時候也不要只說15厘米,要說跟我的手機差不多大,讓直播間的觀眾更有實感。」
除了溝通技巧,怎樣留住直播間的觀眾,留住多久、達到多少成交轉化率才能達到「及格線」,都考驗著直播新手。
來自銀泰的數據顯示,櫃姐「雲直播」以來,有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就相當於線下復工6個月的客流,櫃姐們的一次集體直播所產生的銷售額相當於大家在門店上了一周的班。
「直播打破了傳統百貨行業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銀泰商業助理總裁蔣昕捷表示,直播釋放了消費者被迫停滯的消費需求,但更重要的是,觀看直播的用戶中有超過90%的新客人所在城市沒有銀泰,通過線上,他們了解到銀泰併購買商品,這對百貨行業而言是生意的新增長點。
「風起」之後
獵聘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的直播招聘崗位數比上年增長3倍多。數據顯示,2月以來,入駐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已比上月同期增長10倍。更多人開始思考,如何藉助直播這張「底牌」打出經營「王牌」。
諸暨市卡拉美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鍾耀棟最近做了一場直播聯動:為了形象展示自家絲襪的質量,他現場給一顆海南菠蘿穿上了絲襪。「今年我們會調整策略,把線下渠道向淘寶直播、抖音、快手等平台轉移。」他說。卡拉美拉的目標是通過直播互動挖掘消費者需求,找到產品創新點,最終發揮產業帶的C2M(按需定製)優勢。
在杭州開了24年書店,杭州曉風書屋負責人朱鈺芳也開始嘗試直播。「到現在我們做了10場左右的直播,也通過視頻形式傳播到曉風書屋60多個讀者互動群中。」朱鈺芳認為,相比直播帶貨,書店做直播更像是在「種草」。
朱鈺芳說,書店可以直播的內容非常多,但她更想知道看書店直播的人想看什麼。她說,曉風書屋希望憑藉獨有的文創產品和內容優勢做出直播特色,再之後,也許曉風書屋的直播會帶大家走進老顧客的書房,走遍全國特色書店,走遍一年四季。
直播,正重新定義人、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