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吵完架後,媽媽凌晨跳樓自殺,摧毀一個家長有多簡單

2020-01-01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和孩子出現分歧而產生爭吵。而這個過程中除了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傷害外,事實上爭吵對於父母心理的影響也是極其不利的。

案例

一位女孩的媽媽對孩子的學習是十分上心的,孩子的作業她會認真的寫評語。而女兒沒有辜負媽媽的期望以全校第二的成績升上了初中,然而一段時間後孩子的成績卻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甚至於孩子開始出現厭學等情況。

媽媽積極的幫希望能夠引導女兒,帶女兒去看心理醫生被診斷出焦慮症和輕微的抑鬱。後來和孩子達成條件,讓她到外玩耍放鬆心情後繼續回學校學習。

然而孩子在遊玩過後卻依然拒絕上學,她和孩子之前就這個問題出現了激烈的爭吵。丈夫擔心孩子的心理受到影響做出不好的行為,所以在進行調解後就在孩子房間入睡。然而在丈夫起床後發現妻子在凌晨跳樓自殺了。

為什麼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爭吵會摧毀一個家長的心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呢?

與孩子吵架容易摧毀家長的原因

1)孩子的"童言無忌"

孩子處於一個三觀建立的一個階段,他們對於如何與人進行好的溝通交流的界限是不清晰的。這也就導致了一旦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產生爭吵的時候,孩子對於語言的把控力是非常弱的,他們不懂的有些語言所具備的傷害性。有的孩子甚至覺得能用語言"戰勝"家長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

而孩子的"童言無忌"有時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家長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畢竟語言對人的"攻擊性"有時候即使是無心的,它所引起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

2)多層情緒的擠壓

現代父母除了生活在照顧孩子的壓力下外,他們的工作環境、家庭氛圍、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都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壓力。而在這種壓力的情況下,如果不良的情緒沒有得到合理的釋放,那麼在與孩子的爭吵過程中,不良的情緒得到了放大。

所以有時候與孩子的爭吵並不是摧毀家長的主要原因,但也是一個放大不良情緒的"加速劑"。孩子作為自己親近的人,沒有對自己表現出理解等情緒,往往會讓一個家長心理感到難過。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交談

1)在平和的情緒下進行

如果家長的情緒處在一個負面的情況下,這個時候應該學會和孩子保持距離,給自己平復心情的空間。只有穩定、平和的情緒才能夠很好的選擇用道理來與孩子進行交談。

孩子看事情的角度和家長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具備有一定的耐心。然而如果沒有平和的情緒,家長是很難保證自己的耐心的。所以在於孩子溝通交流之前,家長長首先要確保自己的情緒是否處於一個平穩的狀態下。

2)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家長和孩子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盲目的去相信自己的看法,一味認為孩子就是錯誤的。否則一旦遭到孩子的反駁,家長就容易產生憤怒等心理。家長在於孩子的溝通中,要學會去傾聽孩子對事情的看法,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對事情進行分析,往往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家長的教育。

總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吵架式"的教育。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不能夠去接受父母的教導,家長也不能夠很好的用事實和道理來說服孩子。所以學會和孩子正確的去交談是父母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之一。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zeIYW8BMH2_cNUgoe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