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雖累,心卻漸暖」,聽聽社區「疫」線工作者的心裡話

2020-02-17     上海松江發布

2020年1月31日 晴


今天,佘山鎮江秋新苑二期東大門也正式全面關閉,行人和車輛一律從一期南大門進出,抱怨的聲音在所難免,但大多數居民還是非常理解和配合的。守門、排摸的任務依舊艱巨,居家隔離又新增了2戶5人。



楊洋,是我們平安站的工作人員,每天負責小區一期內隔離戶的體溫測量以及物資採買等工作。昨天下班後,和往常一樣,他拿著隔離戶開的購物清單去超市採購。然而一包青菜香菇味的水餃把他難住了。第二天一早,他苦笑著對我們說「昨晚跑遍了陳坊橋大大小小的7家超市,都沒有買到香菇青菜味的水餃」。聽完,大家都笑了,但他的一句「他們也挺不容易的」道出了一個90後大男孩兒柔軟的內心。


這場戰「役」里,誰都不容易。


2020年2月2日 陰


口罩登記預約開始,7點半,已有許多居民在登記點前有序排隊。儘管前一天,我們第一時間張貼公示、反覆推敲預案和演練,連夜製作憑證與登記表,鎮里也給我們增派了6名機關志願者來維持秩序,但仍抵不過大家對口罩的強烈需求。


說來也巧,社區工作人員盛莊奕、王敏和我之前都有在銀行工作的經歷。這次的口罩登記,有了這樣的「銀行配置」,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今天,少說近距離接觸了也有500多人,然而我們的防護只有一層薄薄的口罩和一件一次性雨衣。晚上,大家都坐在辦公室遲遲沒有回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把細菌和可能隱藏著的病毒帶回家,連累家人。


2020年2月3日 陰


每天,居家隔離的數量都在上升,給居家隔離人員一天兩次量體溫、買菜取快遞送上門、督促物業回收垃圾並定時消毒儼然成了我們當前最重要的小事之一。



張永芳,我們都親切地稱她一聲「張姐」,是我們小區的愛衛幹部。這些天來,她主動承擔起最累的任務——天天跑隔離戶家追蹤健康狀況、關心生活起居。今天下午出發去新增隔離戶家中時,她竟有點小激動,問其原因,原來衛生院派來一同上門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正是她的女兒!她笑著說:「母女齊上陣,使命更光榮。」


再累、再苦,只要有在乎的人陪著,似乎就不那麼難過了。


2020年2月5日 晴


在忙碌了一天,接電話接到耳朵疼、跑樓跑到腿酸、站崗亭站到腰疼、解釋說到口乾舌燥後,到了家裡,真的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了。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第二天,出乎意料地,婆婆帶著許多好吃的來到居委會「投喂」我們。怪不得前一晚問我佘山鎮上有幾個居委會,原來是要去「大派送」,慰問像我這樣的一線社區工作者。


和每一個居民一樣,家,永遠是我們社區一線工作者最溫暖的港灣。


2020年2月6日 小雨


今天一早看新聞的時候,看到松江新增的一例確診病例在爺爺奶奶住的地方。一時間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馬上打電話給奶奶,叮囑他們千萬別出門後,奶奶開始嘮叨起來:「你最近肯定很辛苦,千萬別太累啊,吃不消要說啊!」掛了電話,默默擦乾眼淚,繼續埋頭工作。



下午,天開始下起雨來,3位志願者提著「口罩預約憑證」和大把零錢到居委會來上交今天完成的任務。有了昨天的經歷,大家今天都做得得心應手了。志願者陳師傅拿著幾粒糖果笑著說:「這都是老百姓給的,我們做的,他們都看在眼裡了。」我看著他們笑意洋洋的臉,心裡一陣暖流,累點還是值得的。



晚上,整理完數據之後突然有感而發,給居民朋友們寫了「一封信」。沒想到,大家都紛紛響應支持。


也許,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能激發大家的凝聚力。


2020年2月7日 小雨轉陰


從昨晚發出那封信之後到今天一早,陸續收到了幾個年輕黨員的微信「聽你們的安排,我們一定出力!」「缺人的話,我以後可以多來幫忙。」「總支有需要隨時聯繫我」……這才是打開嶄新一天的正確方式!



黨員劉贇在一期大門做起了「守門員」,黨員唐曉雯在辦公室製作憑證,做起了「保障員」,黨員陳煒明和藏偉強穿梭在小區每一幢棟樓之間,派發口罩,做起了「代購員」……大家都在盡己所能地出一份力。


這兩天,大家的抱怨少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來幫忙,越來越多的居民配合理解。身體雖累,心卻漸暖。


2020年2月8日 多雲


今天是元宵節,隨著疫情的變化,工作要求也時時在變,而我們只能「見招拆招」,隨機應變。


新增7個重點地區之後,工作量大大增加了,從大家的臉上明顯能看出形式更加嚴峻了,工作由不得半點馬虎。



下午,給隔離戶送去了湯圓,畢竟,我們只是隔離病毒,並不是隔離愛。臨下班前,陳誼書記對大家說:「今天元宵節,大家都早點回去,今晚值班我來!」


晚安,明天見。明天的明天,也要繼續相見。


作者:江秋新苑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朱慶峰

編輯:沈莉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szYVHAB3uTiws8Kt-4P.html










消失的東外街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