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圍脖
早期船隻軍艦使用的船錨一般只是一塊大石頭,後來發展到了有了一定抓地性能的鋼鐵船錨,其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利用船錨使軍艦與海底之間形成摩擦力和抓力,從而達到穩定船隻靜止的目的,當然了船錨的長度是必須要大於水深的。
那在大洋深處的軍艦保持靜止的時候也是利用船錨來穩定的嗎?當然不是了,軍艦一般是在淺水區域的港口基地或者訓練海域靜止時才使用船錨固定,而在深海區域,是絕對不會使用船錨來靜止船隻的,因為船錨是非常粗獷沉重的,而且船隻越大船錨就越粗,如果在深海處使用船錨固定,就要把船錨打造的非常的長,其巨大的重量是船體和起錨機是無法承受的,比如美國的尼米茲核動力航母的船錨也不過幾百米,但是重量就已經達到了500噸,如果讓尼米茲核動力航母利用船錨在太平洋最深處靜止穩定,那麼使用的船錨必須要在5000米以上,那麼重量將會達到驚人的10000噸,再說了,太長的船錨下放和收起的時間都會很長,還容易在深海卡住巨石,極大的影響軍艦的機動能力。況且在使用船錨來維持靜止的時候,軍艦的動力系統是要全部關閉的,如果遇到突發軍事情況,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那麼軍艦在大洋中怎麼保持穩定靜止呢,首先明確一點,早期的軍艦在大洋深處都是無法穩定靜止不動的,需要在某個地點停止的時候也只是在海浪中飄著,而飄著的軍艦是利用舭龍骨以及被動式的減搖鰭來保證軍艦不會隨波逐流甚至是翻船。
而目前軍艦大多採用的是美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明出來的動力定位系統,動力定位系統包括推力裝置、動力裝置以及控制部件和中央控制系統,可以說是相當的智能,它可以自動分析軍艦周圍的海域環境,包括風速風向、海水流速流向、水深等等信息,然後中央控制系統處理信息並且向其它裝置下達指令,產生可以抵消環境影響的反向推力,軍艦就可以穩定的靜止在海面上。
後來的我國也攻克了技術難關掌握了軍艦動力定位系統,而且隨著中國在海洋採油方面工程量的不斷增加,我國又掌握了動力定位的浮托安裝技術,2014年,在南海深海海域利用此技術成功安裝了重達1.3萬噸的海上採油平台,創造了世界紀錄。近期,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研究團隊又研發出性能達到世界一流的DP3動力定位系統,這款動力定位系統被稱為中國的定海神針,無論是應用到採油工程上還是軍艦上都可以帶來質的提升,目前包括法國、英國、俄羅斯、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都表達了與中國團隊展開合作或者是直接購買此動力定位系統的意向。
今年可以說是中國海軍的大運之年,除了國產航母001A即將服役以及DP3動力定位系統的橫空出世,中國海軍軍工企業又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掌握了軍艦"不倒翁"的技術,研製出了具有自動扶正性能的06117艦艇,經過試驗,這款艦艇在快速行進或者是風浪中歪倒都可以自動擺正,而且它具備高速、隱身的性能。為中國海軍的發展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