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樂」 特約作者
就職於恐龍園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從事於主題公園及相關文旅項目研究、策劃、規劃設計管理。
01
引言
遊樂設備是主題公園的核心設施,是主題公園發展之基礎,也是吸引遊客最基本的載體,在主題公園開發中投入時間和投資額度都占據較大比例。早期的主題公園皆是圍繞遊樂設備逐步發展起來,如今裸露的單體遊樂設備已經不具備太多市場競爭力。迪士尼和環球影城設計了世界上最新的遊樂設施和景點,每一個都力求讓遊客比以往更為驚喜。在他們的相互角逐之下,主題公園體驗項目設計與開發越來越令人驚嘆。
中華恐龍園在發展之初便總結提煉出了主題公園開發的「5+3」模式,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相長,最終形成了完善的「5+3」理論體系,所謂「5」是指主題研學、主題體驗、主題演藝、主題環境、主題消費;所謂「3」是指關愛設施、智慧設施、傳播設施。「5+3」體系構成了主題公園項目開發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構成遊客遊玩體驗主體部分的便是「主題體驗」和「主題演藝」,也就是國外團隊通常所描述的「景點」(attraction)。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以遊樂項目作為主體的主題體驗項目的開發設計。
圖:中華恐龍園「5+3」模式
02
體驗項目發展趨勢
2010年奧蘭多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項目開業,當年園區遊客量增加了10%以上,未來幾年穩居主題公園界最成功的項目之一。自此,主題公園體驗項目開發進入了快車道。
不斷推陳出新的高科技手段在主題公園內運用越來越廣泛,多自由度平台、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聲光電類、雷射特效、人工智慧等加入遊樂項目中,極大地提高了體驗的真實感與神秘性;科技元素逐日增加的3D、4D、5D等特效影院也是主題公園不可或缺的一類體驗項目。此外為解決主題公園遊樂項目排隊時間長的難題,承載量大、流動性強的遊樂項目也日益普遍起來。提高遊樂項目體驗性的另一個要素是服務人員的表現。在現代的體驗經濟中,服務人員的職責並不只是提供引導、解說服務或幫助遊客,而是應該作為提供旅遊體驗這個舞台上的表演者,在虛擬的「舞台」上展示自身的知識、經驗與服務,成為旅遊體驗的一個重要環節。主題公園遊樂項目工作人員都擁有著無比的激情,扮演項目故事中的某類角色,吸引遊客,與遊客互動,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提醒遊客注意事項,配合項目運行的功能。所以現代主題公園體驗項目具備主題性、科技性、娛樂性、參與性、情感性、教育性等多種特徵。
圖:中華恐龍園項目為遊客帶來美好體驗
縱觀體驗項目發展歷程,結合目前主題公園發展趨勢,可見,未來體驗項目發展趨勢將是智能化、沉浸化、多元化。
智能化:隨科技的發展,項目中的技術含量與日俱增。特別是智能技術的加入,為體驗項目增添了更多的真實感和難忘的獨特性。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已經紛紛運用在主題公園體驗項目中,未來的趨勢將會是一方面已有技術更加嫻熟運用,另一方面仍將有新技術運用到體驗項目中。機械人偶將會更加生動逼真,足以以假亂真。
沉浸化:毋庸多言,體驗項目沉浸化的發展趨勢已被業內廣泛認同。主題公園建立初衷就是尋找與世俗隔絕的異域體驗。自2010年環球影城推出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到2017年迪士尼潘多拉世界,2019年的星球大戰主題園區,沉浸式體驗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
多元化:最初的遊樂園採購遊樂設備,安裝完成後便有遊客遊玩;後來的主題公園加入了包裝、景觀,增加了等候區的體驗元素;再後來,遊樂項目已不再是單純的遊樂項目,可能是邊用餐邊體驗的模擬裝置,可能是將WALK THROUGN與乘騎相結合,提供多種體驗方式。
圖:迪士尼樂園抵抗組織的崛起項目
03
體驗項目設計流程
隨著全球主題公園遊客量的逐步上升,遊樂體驗的競爭越發激烈。競爭的關鍵在於如何緊緊圍繞主題,創新設計體驗項目,為遊客創造令人留戀、驚喜的遊樂體驗。創新的主題體驗項目設計是通過主題化外觀、故事線、場景氛圍、設備包裝、等候區/預演區/上下客區/主場景/出口區等的設計,提供給遊客進入、探尋、乘坐、回憶等一系列激動人心的體驗。以下將以常州中華恐龍園最新項目「恐龍基因研究中心DINO TOUR」(以下簡稱「DINO TOUR」)為例來闡述主題公園體驗項目的設計流程及注意要點。
DINO TOUR項目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開放,位於常州中華恐龍園西南角,占地面積約23000㎡,總投資約2億元,向遊客呈現的是一個身臨其境的侏羅紀實景體驗基地。項目開放後,半年內累計遊客參與量即達百萬人次,參與率超40%,成為中華恐龍園內最受歡迎的體驗項目。
圖:恐龍基因研究中心盛大開幕
體驗項目能夠獨樹一幟,從樂園中脫穎而出,核心點在於擁有自己的IP。DINO TOUR項目四年磨一劍,在項目創意階段,就注重世界觀的建立,先編寫故事與劇本,再根據故事場景及人物做規劃設計,根據故事畫概念、方案,然後不停地設想、修改、磨合,比如項目中哪裡放置車道、哪裡是商店、細節如何等。在所有的圖紙完成後,再將2D的圖紙或電腦3D建模轉化成為實體的小樣模型,再來確定建(構)築物及設施的尺度、造型、顏色、位置以及與運營相關的細節問題,比如遊客在各個位置的視野,有無遮擋,是否需要加高或減低建築、樹木高度等。最後才是工程的現場建設階段。在工程實施的近一年時間內,設計者、工程師們每天都要到工地現場,並無數次地測試調整外包裝的視覺呈現、裝飾物的擺放位置、機械恐龍的動作、動感平台的幅度、車輛的速度、夜間的燈光氛圍、以及音效、特效、霧森等等。
圖:恐龍基因研究中心現場組圖
1.確定主題
《侏園紀世界》影片在中國公映的時段內,中華恐龍園的高層管理者在園區中踱步,偶然聽到遊客的抱怨:「這麼大的恐龍園怎麼沒見到侏羅紀恐龍世界呢」,這就更加堅定了他要持續推進「恐龍復活計劃」的決心。恐龍復活計劃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將恐龍遠古時期或故事實景式環境在園區再現,所有遊樂、演藝和互動行為置身於情景之中,遊客裸眼體驗這一奇幻感覺,主要可由三個部分來支撐實現,一是藝術手段表現史前生物生活場景,二是以智能化手段讓恐龍真實的再現,三是恐龍與遊客接觸,形成互動交流。於是很快,「侏羅紀實景」的主題被確定。規劃位置初步選定在園區內樹木最茂密的恐龍山。
圖:中華恐龍園恐龍山
2.建立世界觀
主題公園規劃設計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合適的世界觀,俗稱編故事。一切源於故事,在故事線的統領下才能更好的做後續的規劃設計工作。人類與恐龍共存的故事基於兩個方向,一是人類通過穿越手段回到恐龍的世界,二是恐龍通過基因技術來到人類的世界。DINO TOUR項目基於第二種方式。為了編好故事,特邀請好萊塢有名的編劇Michael D.Weiss作為主創進行了故事腳本的編寫。Michael的主要作品有《地心歷險記》、《蝴蝶效應2》、《人皮客棧3》等,尤其是《地心歷險記》,曾經引起過較大反響。
故事是主題公園與遊樂園的區別。主題公園形成的故事並不是純文學性的,包含可實現的可視化場景。這樣的故事腳本既能夠拍成電影電視,也能夠搭建成實景供遊客體驗,更加容易轉化為主題體驗、主題景觀等。主題樂園故事與電影劇本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考慮遊客的全方位感知,包括嗅覺、視覺、聽覺、觸覺,而且遊客是3D立體地沉浸在「故事場景」之中。故事不可平鋪直敘,遊客和工作人員都是故事的一部分,需要考慮在其中。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遊客對於有清晰的開始、發展和結尾的、具備故事性的遊覽體驗的反應較好。
圖:項目故事場景圖
DINO TOUR講述的故事是:恐龍基因研究中心曾經是一個具有高度安全等級的區域,由於偶爾因素,現在定期對外開放。作為參觀者的遊客來到這裡,發現「恐龍復活計劃」在數十年前就開始了,目的在於利用恐龍蛋化石孵化出真正的恐龍。遊客可以自由穿梭在自然保護區,領略真實恐龍的風采。科學家希望研究這些神奇的生物,來開發新的藥物,並且通過一些途徑讓人類得益於這些生物。最終傳遞的價值觀是「珍愛生命、親近自然、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圖:項目高概念全景圖
故事線確定後,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在圖紙上創造沉浸體驗,即具體的規劃設計工作。這是想像轉化為現實的一個重要過程。
3.概念設計
在概念設計階段,論證規劃選址,並定下明確的園區邊界線。將之前創作的劇本中最令人激動的一段挑選出來,通過創意設想,確定體驗形式,配置相應的設施,形成體驗項目。這個階段的平面規劃中將所有內容布局出來,出入口位置的設定、道路走向、設備選型、功能建築體量、前場後場劃分等。
此階段最重要的議題是設備選型。DINO TOUR有幾種遊覽方式選擇,一種是乘船遊歷、一種是步行遊覽、一種是乘車體驗。經過對各類設備廠家的調研,以及項目組內部的反覆溝通與創想,並考慮運營的效率,最終選擇了兩種體驗方式的結合:提供大多數遊客的乘車體驗,以及提供給青少年研學的步行體驗。根據當前中華恐龍園的客流結構以及市場定位,選擇非刺激、老少咸宜的乘騎設備,青少年經常與家人一起遊覽,一起享受高科技、具有故事情節的暗室乘坐與模擬器項目更為合適。而基於獨特的地形以及全新主題的創意設計選擇了獨一無二的定製化乘騎項目。為了提供多感觀、多維度的體驗,將乘車與動感平台影院結合打造出新的項目組合。
圖:項目鳥瞰效果圖
4.深化擴初設計
深化擴初階段是對概念的細化,更趨於具體和深入,能夠精確描述項目。此階段需要確定項目各組成要素的尺度、功能、外形、基本要求。細化的階段,需要確認諸多的細節問題,比如交通道路的轉彎半徑,車輛尺寸及座位數。遊歷場景中恐龍的選擇及動作,以及一場特效的設計及時間控制。這個階段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需要結合後期的運營需求,進行反覆推敲與演練。最終再轉化到施工的圖紙上。
深化擴初設計也是各項設計全面展開的階段,所有的專項設計如建築設計、結構設計、景觀綠化設計、燈光照明設計、騎乘設備設計、水電暖通設計、特效設計、影片設計製作等進入實質性的設計。DINO TOUR的主題深化設計。
圖:項目概念剖面圖
5.施工圖設計
這個階段主要是將前期的方案圖紙轉化到具體的施工圖中,以及一些具體材料的選擇,既要符合項目體驗的需要,也要符合設計規範。所產生的文件包括設計說明、設計規範、工藝要求、平立剖面圖、大樣詳圖、材質說明、材料表、清單、及其它詳細信息,可用來支持製作和施工招標文件的制定。
圖:項目影片場景效果圖
6.小樣模型
主題設計的精髓在於建立一個想像的空間,使得遊客身臨其境地處於異域,並忘記自己的真實世界。正式施工前,製作的小樣模型更加清楚地展示了各個建築、設施的空間關係,在模型里進一步論證,並進行一些細化與微調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以「遊客為導向」是業界翹楚迪士尼樂園的核心哲學。在模型審視階段,從遊客的視角出發,細心審視每一個細節是否符合遊覽邏輯,例如景觀方面會不會漏光,會不會出戲,各個景點之間的銜接是否順暢。
圖:項目模型
7.工程建設
這是項目建設的最後一個階段,是在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之後,伴隨著工程管理,而使圖紙轉化為現實的過程,包括各個工種的交互工作。
04
設計亮點及特色
1.科學嚴謹
中華恐龍園從事恐龍事業二十餘年,將科普作為一個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在科普教育方面不遺餘力。對於史前動植物、機械恐龍模型的外觀、動作必須符合科學性。因此邀請了國內著名的恐龍專家作為顧問,確保表達給遊客的恐龍知識都是正確的。
圖:項目機械恐龍選型
2.獨特體驗
基地區域劃分為基因成果展示區與古生態復原區,基因成果展示區模擬人類通過基因技術研究、復活、孵化、培育恐龍的場景,向遊客普及生命科學研究和基因克隆技術的基礎知識,基因成果展示區又分為:資料室、監控室、實驗室三個部分,是國內首個等候區場景化、科普化的體驗項目。古生態雨林復原區復原了恐龍生存的原始神秘雨林場景。
圖:陳列資料與展品的資料室
圖:傳輸實時監控畫面的監控室
圖:展現核心工作場景的實驗室
圖:古生態雨林復原區
侏羅紀實景體驗帶給遊客的神奇之處,還在於自然環境由日景到夜景的變化。太陽落山後,所有的植物、動物將轉化為夜間模式,有些植物將會展現出發光的模樣,整個空間都被活化。日游與夜遊的兩條線提高了遊客的參與率與重遊率。
圖:夜遊的景觀效果
圖:夜間的建築照明效果
3.品質優先
為了使DINO TOUR的環藝造景還原更真實的遠古生態風貌,設計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對於古生物、遠古地質層、植被樹木等進行專項研究,力求使每個細節都顯得更加真實,提高遊客的沉浸感,打造良好的體驗氛圍。
特效是主題公園營造沉浸體驗的絕佳方式之一。戶外大爆炸場景融合了多種特效,為了達到最好的體驗,經過上百次調試,確保按精準時間觸發,避免出戲。
為避免動感平台由於不可抗原因發生故障而導致遊客的體驗停頓,特意規劃了第二條車行路線,應急繞過室內空間轉行室外場景,同時提供兩種不同體驗。
圖:夜遊中的爆炸場景特效
4.技術運用
在規劃設計階段,引進了VR設計理念,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幫助設計和測試項目。在恐龍園文科公司的辦公室架設了VR測試設備,佩戴上VR頭盔便可以身臨其境似地在項目內「行走」,觀察每一部分的景點細節,從而確定景觀效果與建築尺度,以及影視螢幕的尺寸。當項目最終完工後,我們發現現場與當時模擬的畫面幾乎一模一樣。
圖:恐龍基因研究中心3D效果圖與實景對比
5.特色植物
為表現侏羅紀雨林時代,植物必須是關鍵因素。基於常州的氣候條件因素以及需要表現遠古特徵植物,選擇真假結合的方式,尤其是仿真製作的33棵參天古樹,每一棵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保證形態各異的同時,能夠覆蓋整個區域。另外創意設計的23種、300多棵奇花異草,配合夜間發光效果,將整體區域營造出魔幻的色彩。具備侏羅紀時代特徵的蘇鐵、蕨類更是缺一不可戶外利用綠色景觀,在強調主題公園的氛圍同時遮蔽外觀不太吸引人的配套空間。
圖:仿真植物效果圖
6.延伸體驗
DINO TOUR內含一個主題研學項目,名叫「雨林探索拓展基地」,主要針對青少年,由專業導師帶領,裝扮成科考團,探索侏羅紀時代的秘密。其實這個項目在最初概念設計時並沒有,是在項目後期,隨著研學游市場的升溫,以及考慮一份投資雙份回報的原則,增加了這樣的體驗,作為提供附加服務的項目。項目推出後,反響很好。
圖:遊客體驗雨林探索拓展基地
儘管新冠疫情給全球主題公園行業帶來了挫折,但同時也是一場考驗。疫情之下,那些容載量大、體驗性強、吸引度高的項目仍舊能夠發揮光芒,為景區吸引客流。體驗項目的發展必定朝著更加豐富、綜合、繁榮的方向,期待大家攜手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