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系統打造高品質認證品牌

2019-12-16   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焦玲玲 | 北京報道

未來,類似「浙江製造」「上海品質」「深圳標準」這些代表質量建設的認證品牌,也將出現在住房建設領域。

這也意味著工程建設質量監管開啟「新模式」。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住建部關於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築工程品質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就提出,「強化政府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質量監管,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和抽檢」。

上述改革被稱作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希望通過市場經濟的方法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

12月5日,由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指導,中國工程建設檢驗檢測認證聯盟(以下簡稱「認證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工程建設檢驗檢測認證大會被寄予更多的期待:構建高水平的認證公共服務平台,推廣質量認證手段,探索住建領域質量認證發展新方向。

工程質量監管模式之變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管監督制度,到現在歷經30多年。該制度為質量控制、提高整體建設水平可以說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遏制一些惡性工程事故方面。

不過,隨著市場化進程推進,傳統監管模式弊端也逐漸暴露。在2019年住建部開展全國建築工程質量和市場大檢查的同時,也對各地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人員隊伍做了摸底,人員隊伍規模與改革開放時候的編制相差不多,但監管的工程量卻呈現數倍增加。巨大的工作量和監管能力之間嚴重不匹配。

住建部標準定額司是工程質量認證工作的指導單位,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韓愛興介紹,當前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全過程的諮詢服務和工程總承包,建築、施工、設計、監理、造價等單位都在發生深刻變革,都在圍繞國際化、市場化改革,急需要新型質量管理體系和監管模式,而認證作為國際通行的標準監督、實施工程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和環節,必須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處長安東表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也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屬性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具有市場化、國際化的突出特點,被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韓愛興認為,質量認證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新要求和新形勢下,如何更加充分發揮認證制度在工程建設質量提升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對認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認證」支撐住宅品質提升

規範認證活動,提升認證有效性成為本次活動與會專家和機構、企業界的共識和期待:統一評價認證的規範性、增強認證工作的權威性、提高認證結果的採信度。

安東表示,認證的有效性是認證工作的關鍵,也是認證的生命力,只有認證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認證的證明作用才能真正體現,認證結果才能得到廣泛採信。

發揮專業技術作用,幫助老百姓解決困惑成為認證工作當前找准市場定位的著力點。住宅工程質量事關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目前老百姓對於住房的需求更是要求住好房。相較於人民對住房品質不斷提升的需求,城鄉建設行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監管體制還不夠健全,工程保險等市場機製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質量通病仍較普遍,工程質量品質整體不高,這些都亟待解決。

韓愛興提出,由於工程建設領域很多產品,最終應用在工程項目過程中,不是被消費者直接獲取、直接應用,所以消費者的體驗性不強,這是工作的一個特點。同時,工程建設質量比如圍護結構保溫層剝落、凋落、破損,地面屋面防水層滲漏等質量通病層出不窮,一度受到社會的詬病。所以,必須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認證工作的擔當和定位。

「質量認證應該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解決信息不對稱,傳遞質量信任,實現優化市場准入環境,優化市場消費環境,建立市場信任機制等方面彰顯突出作用。」韓愛興說。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副總裁、中國工程建設檢驗檢測認證聯盟理事長孫英表示,認證聯盟2018年11月在北京召開了首屆認證大會,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紅星美凱龍等機構簽訂戰略合作,積極推動認證結果採信。在2019年,吸納了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窗認證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聯盟成員單位擴大至12家,推動了住建領域統一認證制度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打造住建領域高端認證品牌

「以點帶面」是住建系統認證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部署:聚焦支撐住宅品質提升重點發力,在打造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高端認證品牌上力爭取得突破。

其實,目前工程建設領域認證缺乏統一有權威性、有競爭力的品牌,不僅影響自身的發展,客觀上給國外的一些認證創造了機會,成為當前制約國內認證工作發展的一個瓶頸,比如綠色建築認證就是一個例子。

針對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與百姓居住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認證聯盟也正在以問題導向開展高端品質服務認證工作,目前聯合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開展住宅裝飾裝修服務認證試點工作;與太平洋保險公司積極探索「認證+保險」模式等;此外還有數字工程服務認證、綠色建築認證等。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政保合作部總經理李波介紹了兩個目前正在實操的項目,一個是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這是從國外引進的新項目,目前北京市正在強制推行,保障內容主要有兩部分,第一是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第二是保障房防水,另外還設計了一些附加保證,包括裝飾裝修、給排水通風、智能節能、電梯等。另外一個項目是正在與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合作的「認證+保險」,前期標準院會對建材產品做認證,保險公司對認證的產品提供承包,承包產品本身質量以及可能產生的風險,通過承包一是讓認證有風險的兜底,二是對認證的產品有保險的保障。

李波認為,在保險如何助力住宅等工程品質提升過程中,有很大空間和廣闊前景。

北京自如生活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營運長梁占華表示,認證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在長租公寓領域落地。第一,供應鏈,從源頭保證規範材料合格。第二,租住的產品。第三,對企業本身質量、流程、工藝進行認證。第四,頭部企業認證來推動整個行業建立有認證、有保障、讓消費者放心的生態環境,才能推動上下游企業進一步落實相關品質認證工作。

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珺表示,目前協會與認證聯盟已經開展住宅裝飾裝修服務認證試點工作,希望在住宅裝飾領域引入第三方認證機構,通過採信認證結果的方式,深入開展服務認證工作,從而引導市場行為,優化行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