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人大清退,被混日子毀掉的大學生,到底有多慘?

2019-10-15     敬雯老師

最近,關於高校的新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有高校興建新的校區,也有高校擬進行院校的更名。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好消息,不過也有很多「壞」消息,尤其是對於那些混日子的大學生而言,簡直堪稱災難。

對於那些混日子的大學生而言,要想獲得大學的畢業證,補考就成為了他們的必經之路。然而有一些學生即便是補考,依然還是不能通過。補考還是不能通過的大學生再想獲得大學的畢業證,就只能寄希望於畢業前的補考清考。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大學畢業證的學生並不是少數,不過這種獲得畢業證的方式將成為歷史。

就在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深化本科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文件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打擊畢業前的清考補考行為。這樣的文件如同「深水炸彈」炸向了當代的大學生。

從某種角度看這樣的文件不僅及時,而且十分有必要,畢竟這是在拯救我們的高等教育,也是在把控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底線。其實,關於大學生的學習的問題很早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很多高校為了把控教學質量,對於那些混日子的大學生也是「痛下殺手」。

就在教育部發布意見之前,中國人民大學便一次性清退了16名本科學生,並且還有留學生。眾所周知,中國人民大學算得上我國最為頂級的高校之一。能夠進入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學生也都算得上學霸。學霸因為不好好學習,會遭受到清退,那麼「學渣」的日子又怎樣呢?「學渣」的日子更慘。

人民日報就曾發文《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文章中說大學生生上課時,清醒沒有發獃的多,發獃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遊戲多。這樣的描述儘管不是針對所有的大學生,但是它所反映的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一些專科院校表現得更為明顯。

在高考中只能考入專科,這部分學生會被人們定義為高中的「學渣」。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其實還是有很多專科學生想通過大學來完成逆襲,畢竟現在的專科院校都提供了專升本的機會。然而進校沒有多久,專升本的豪言壯語沒有了,有的只是逃課,玩遊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除去學習氛圍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自身的原因。

過去專科的學生很容易混文憑,但是現在同樣不好混文憑。雖然這次教育部的意見針對的是本科層次的大學生,但是近些年來專科院校勸退學生的新聞也不是少數。本科學生不好混,專科學生也不好混,那麼混日子的大學生到底有多慘呢?

很多人都說現在大學生畢業時找工作難,其實難的這部分更多的是那些混日子的大學生。混日子的大學生不僅沒有學到知識,而且也沒有任何等級證書,更不用說考研。那些混日子的大學生畢業後第一件慘事便是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也就很難談及未來的發展。如此一來,也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混日子的大學生有著很慘的後果,可是即便是這樣,也有很多大學生認識不到這個問題。他們總是覺得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混日子的大學生有路嗎?混日子的大學生,也有路,只不過是一條啃老的路。很多大學生都說自己不願意啃老,那麼不啃老的最好方式又是什麼呢?大的成就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但是大學不混日子卻是人人能做到。大學混日子的後果最慘的不是拿不到畢業證,大學的畢業證僅是一張紙。混日子的大學生最慘的後果是無法面對自己的父母。

不管是教育部的文件,還是各所大學的清退,都給那些混日子的大學生敲醒了警鐘。混日子可以嗎?混日子是你的選擇,但是混日子的時候也想想自己的父母。想想自己用的每一分錢,父母會流下多少辛勤的汗水。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pYg0m0BMH2_cNUga-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