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鄧超痴看孩子睡顏:為人父母,勿忘初心

2019-10-07     親子溝通如何說

牢牢記住我們的初心,無條件愛孩子,呵護他,薰陶他,引領他,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網上看到一個信息,講孫儷鄧超夫婦經常在小花和等等睡著之後,蹲在床邊,看著孩子的睡顏感慨道:「怎麼這麼可愛呀!」

真的感同身受!

當軟嫩嫩,香噴噴的小東西蠕動在懷;

當娃兒奶聲奶氣表白:「我喜歡媽媽」;

當年幼的孩子撲進懷抱那種急切和滿足;

當孩子將生命喜樂全然託付,酣然入夢時;

感覺自己這顆母親的心都化成了一灘水了,默默在心裡發誓:

今生今世,一定豁出性命來呵護你,並竭盡全力,給你最好的生活,不辜負這前世修來的母子緣分。

相信,每一個為人父母,都會有這種時刻,這種初心吧!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生活的一地雞毛把我們的心磨礪得的生硬和冷漠。

對耽誤睡眠和上班的「磨人精」變得不耐煩;

對比猴子還淘的祖宗粗暴叱罵;

對不按照心意長的冤家橫眉冷對;

在輔導作業時沒有耐心,暴跳如雷,乃至於氣得自己罹患疾病。

我們過分看重孩子帶來的勞苦和壓力,過於強化了生命的得失損益,於是,孩子成了累贅,養育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熱衷丁克,或者把孩子像甩包袱一樣丟給父母,或者把滿腔的鬱悶不得意向著無辜的孩子傾瀉,對孩子實行體罰或者冷暴力,讓孩子生活在愛的匱乏或安全感缺失中……

當初孩子降生時我們的心靈的悸動呢?

面對無邪稚子發的弘願呢?

靜下來,內觀自己的心靈,我們會發現,養育孩子,真的不僅僅是責任和本能,養育孩子過程中,我們享受到的幸福快樂,真的是天高海深,無與倫比的。

孩子使我們變得柔軟。當教師時,自己工作非常拚命,夜以繼日研究教材批改作業,對學生嚴格要求不走樣,對成績排名很在乎。然而,隨著兒子的出生,自己不知不覺變了一個人,對學生笑得多,包容多了,開始揣摩學生犯錯背後的心理動因,班級管理變得更加人性化。孩子讓我們變得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愛與溫柔。

孩子讓我們變得有責任心。由月光族變成理財控,由滿足現狀開始考慮職業規劃;由對長輩挑剔嫌棄,變成包容體貼,有男孩子的甚至開始設身處地想像到以後,而對婆家調整了心態。

孩子讓我們成長。我們逐漸接受了「正面管教」,「榜樣勝於說教」,「讓孩子做自己」等科學理念,反思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們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當好父母的同時,自己也變得更加完美和優秀。這就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的含義吧。

孩子留下了永久的念想。胡可曾在微博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

「寫給所有給孩子輔導作業便會火冒三丈的父母。終有一天,那個凌亂的書桌變得永遠乾淨,那個寫作業一會撓撓頭,一會玩鉛筆,一會喊媽媽過來的寶貝,也只會在假期才會暫時住在這裡。我們總抱怨孩子不懂事,可等到孩子真懂事了,也就是他們和我們分離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不再陪孩子寫作業,但家裡再也聽不到孩子的笑聲;那個以前總會跟在屁股後面的跟屁蟲,再也不會跟我們撒嬌求抱抱了……」現在怎樣嫌棄孩子的鬧,後來就會怎樣懷念孩子的好。

孩子給了我們最珍貴的愛。頭條上有個畫面:產房前空蕩蕩,嬰兒已經被抱走慶賀去了。只有6歲的兒子貼著門縫向里張望,為生死不明的媽媽守候……也只有孩子才會不計美醜貧富,一心一意熱愛著我們。

孩子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慰藉。很多人覺得養育孩子成本的一半拿來養老,足夠住進最高檔養老院,享受帝王級待遇了。話不能這麼說,《小王子》中小王子用心去呵護他的玫瑰,用屏風保護它免受風雨,幫它清除蟲子,傾聽它心語。因為這些付出,這枝玫瑰才區別於其他玫瑰,成為小王子專屬的唯一。

這種傾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構建的一種共生關係,叫馴養。因為陪伴照顧(馴養),孩子與家長構建了這種互相認可互相從屬互相服帖的關係,一生不變。即使整個世界將你拋棄,你還有一條割不斷的聯繫,那就是你的父母兒女。

珍惜為人父母的機會吧,珍惜與孩子親密無間的好時光吧,珍惜孩子仰著臉視你為神的黃金時代吧。

牢牢記住我們的初心,無條件愛孩子,呵護他,薰陶,引領他,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然後,我們無比滿足,無比欣慰。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lU7rm0BMH2_cNUgul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