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高分藝術啟蒙紀錄片,讓孩子真正成了人

2019-12-28   布穀學習


文 | 涼生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


布穀老師:

世界著名編劇讓·阿努伊曾經說過 :


  • 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的目標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


要想進階生活品質,每個人都應該懂點藝術。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開心,不如意的時候,藝術可以帶你去另一個空間逃避一下。


藝術家將自己的熱情和靈魂投入到作品上,欣賞藝術的人可以進去「暫時性的置之度外」,從本質上講是一場神交或者神遊。


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就拿到了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藝術啟蒙系列的紀錄片去年介紹過一些,這次我們根據最新的各種推薦和排行榜,做了一些更新,篩選出8部高分藝術紀錄片,介紹關於世界藝術發展、大藝術家、著名藝術作品、著名博物館及展品的基礎知識。


有空和孩子一點點看,就完成了藝術啟蒙,以後再去看展覽、逛博物館就不是走馬觀花了,會真的很有興趣、很享受。


如果說一些科學知識是硬技能,那麼藝術這種人文學科,更能幫助孩子塑造內在的自我。


每個孩子和每個成年人,都需要藝術。


1. 抽象:設計的藝術

不同藝術行業中設計理念的紀錄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9.4


影片簡介


全片分為八集,分別探訪了全球各個領域的創意設計名家。


從插畫、產品設計、舞台設計、建築設計、汽車設計、平面設計、攝影師和室內設計八個方面展開描述,分享這些活躍於世界頂級設計領域舞台的設計師所持的創意藝術理念。


關 鍵 詞 :紀錄片 藝術 設計


推薦理由:


影片記錄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一些設計原理,有趣真實,配樂也很優美。而很多觀念總結的語句也是很能夠引發思考的。


關於設計工作,「不要花幾個小時等待靈光乍現,只要開始做,神奇的事可能發生又或者沒發生,但重要的是你製造了靈感出現的機會


設計能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當我看到一件作品,如果能夠讓我勾起恐懼、焦慮或者希望,我會說「有這樣一幅畫,使我意識到我還活著、愛著別人或者內心充滿恐懼」。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問問孩子,創意是什麼?

2. 讓孩子講一講,對哪個職業更感興趣,為什麼。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2. 印象畫派簡史

莫奈與印象畫派作品的紀錄片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9.2


影片簡介


本影片為BBC在2006年出品的迷你劇,主要講述了印象畫派靈魂人物莫奈的一生,以晚年莫奈回憶方式追溯其人生軌跡,交代了和馬奈,倫勃朗,雷諾瓦等大家間的關係。


印象畫派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該派反對當時學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現手法,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和氛圍的創作方法,對繪畫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響。


關 鍵 詞 :藝術 英國 印象派簡史


推薦理由:


影片以晚年莫奈回憶方式追溯其人生軌跡,交代了和馬奈,倫勃朗,雷諾瓦等大家間的關係。新事物出現初期總是會有人質疑和反對,但審美是永恆標尺。


片中莫奈似乎一開頭就已經知道要什麼,他的個人堅持當然有功勞,但我想也有"時運"成分。雖對畫家的"主義"刻畫過於明顯,但仍不失為了解印象派的一部佳作。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可以問一問孩子,對影片中哪個場景感觸最大,為什麼?

2. 給孩子講講,對於劇中的畫作有什麼感覺?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3. 曠世傑作的秘密

詳細記錄經典藝術作品背後故事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9.2


影片簡介


影片追蹤每個經典名作背後的真實故事,一起感受曠世傑作的秘密所帶來的震撼!


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五月三日》真實的表現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對著拿破崙軍隊暴行的反抗,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是一幅革命色彩濃厚的畫作;


德拉克洛瓦以緊張激烈的戰鬥場面歌頌了革命者為自由而戰的偉大精神;浮世繪的主要代表畫家葛飾北齋的《巨浪》獲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他深刻地表現出巨浪那令人畏懼的形象。


關 鍵 詞 :藝術 英國 繪畫


推薦理由:


在美麗的畫布與雕像的背後往往藏著許多故事,本片揭露了歷史上最經典藝術作品背後的真相以及驚人的事實!


本影片不僅介紹了每件作品的創作歷程,而且還詳述了它們對世人的影響。這些傑作影響後世至深,就算曆經多個時代,也能綻放出耀目的光芒,是鑑賞家不容錯過的經典。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讓孩子講述自己最喜歡的畫作背後的故事

2. 與孩子分享下你最喜歡的畫作和原因。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4. 藝術的力量

追溯世界級藝術作品的非凡發展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9.3


影片簡介


影片帶我們踏上一段大開眼界又激動人心的復歸之旅,從卡拉瓦喬的《大衛與歌利亞》到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全書聚焦於八件非凡的傑作。  


這些處於困境的英雄,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大衛、透納、凡·高、畢卡索以及羅斯科,每一位都以極為自我的方式,在面對危機時懷著堅定的反抗、戰鬥的激情和對抗一切嘲諷與短視的信念。


他們創造的傑作,挑戰了習俗,打破了人們的自滿,轉變了認知,並改變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關 鍵 詞 :西方藝術史 設計


推薦理由:


本片追溯了八件「令人瞠目」的世界級藝術作品的非凡發展。這些作品誕生於靈光乍現的時刻,它們「告訴我們,外部世界是什麼樣的,外表下的內在世界是什麼樣的,那些平淡的知識資源無法讓我們知曉這些。


同時,它們也在不容置疑且莊嚴地回答每一個被迫接觸藝術的人提出的問題——「好吧,好吧,可藝術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問一問孩子,你認為的藝術是什麼

2. 影片中的人物畫作特點能想起來幾個?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5. 古希臘的瑰寶

講述希臘藝術的根源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8.2


影片簡介


古希臘神話部分是敘述眾神的行為,部分是描寫英雄——人所建立的功勳和歷險的奇蹟,他們具有天賦的神力、機智和勇敢,而且被認為是神和女神的子女。


這些古代的傳說和故事在地中海世界各國人民中廣泛流傳,也被羅馬人所借用。


話傳說的個別系列,最初在愛琴海地區各部分產生以後,便逐漸地融為某種宗教的世界觀體系。


關 鍵 詞 : 古希臘 神話 文學


推薦理由:


影片講述希臘藝術的根源,從米諾陶的傳奇家園克里特島的克羅諾斯開始,再到古希臘的龐貝,聖托里尼,經過古希臘黑暗年代的邁錫尼,以及古典時代來臨前的德爾菲神廟。


這是一段美學的溯源之旅,也是對文明的精神敬拜。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讓孩子複述某一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2. 讓孩子說說影片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什麼,為什麼?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6. 三色藝術史

有關金黃白三色意義及作品的紀錄片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8.9


影片簡介


藝術史學家詹姆斯·福克斯探討金色、藍色、白色三種顏色,如何在藝術家的手中變幻無窮,啟發我們的情感,改變我們的行事思維,甚至改變歷史的軌跡。


關 鍵 詞 :藝術 英國 紀錄片


推薦理由:


影片從三種顏色:金色、藍色和白色來追溯了藝術史上對這三種顏色的解讀,以及相關藝術家的生平和創作動機。


又一次藝術世界的遨遊:切里尼曠世傑作《鹽碟》之內含豐富,苦力姆特《吻》藝術手法之豐富、高更、梵谷、畢卡索、蒙克對藍色的不同感受,最震驚的莫過於原來寶格麗那款蛇形手鐲的原始創意來自於埃及圖坦卡蒙的墓室!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可以讓孩子講一講,金藍白分別代表什麼。

2. 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和原因。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7. 西洋藝術史

西歐從起源直至現代的藝術簡介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8.0


影片簡介


這部藝術史研究了西歐從起源直至現代的藝術,包括後中古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及新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派及後印象派時期。


關 鍵 詞 :藝術史 英國


推薦理由:


西方的藝術可以說是由希臘人帶來並開拓的,中西方由於文化的差異,在藝術的表現上也是各具特色。


從繪畫為例,東方是潑墨寫意,強調的是一種意境,而西方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視覺與知覺的樸實性,強調的是寫實。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讓孩子講一講,最喜歡那個時期的藝術作品。

2. 讓孩子講講,碰見一個作品要從那幾方面欣賞。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8. 文藝復興

史詩級文藝復興畫作紀錄片


推薦指數:

豆瓣評分:8.6


影片簡介


這部紀錄片的切入點非常毒,解說詞也很有深度,連花邊八卦都說的頭頭是道。


最新奇的是,介紹文藝復興它只用了三張名畫——拉斐爾的 《草地上的聖母》、波希的《塵世樂園》、皮耶羅弗朗西斯卡的 《耶穌受洗》,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不斷擴散到當時的其他歷史人物。


關 鍵 詞 :文藝復興 藝術


推薦理由:


影片帶人走進藝術史上最美麗輝煌的篇章,馬休·柯林斯帶你從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開始,講解文藝復興歷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使用高科技技術,揭開畫中隱藏的秘密。


文藝復興的精神就是時尚潮流的發源地,文藝復興的全部內容本身就在於對自由的思考,文藝復興的作品則折射出了這種自由的概念。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些:


1. 問一問孩子,對那一本畫作最感興趣?

2. 和孩子聊一聊,最感興趣畫作的背後的故事。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


席勒說:「自然只給了我們生命,藝術卻使我們成了人。」


藝術,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應試教育下,藝術卻被大大地忽略了,這使得孩子不僅喪失了審美能力,同時也喪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培養孩子的感性素質,讓孩子在藝術的薰陶中健康成長,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