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試管嬰兒,對女性有傷害?看完才知道擔心是多餘的

2019-07-29     國民養生館

一個女性成為母親,似乎自古以來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對於不孕不育的女性來說,成為一個母親幾乎要拼盡全力。試管嬰兒技術往往成為她們「圓夢」的最後希望。

經過30多年間的發展,我國輔助生殖技術水平早已進入了全球第一陣營,試管嬰兒技術從第一代發展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如今,試管嬰兒技術也越發成熟。

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考慮試管嬰兒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對此技術有著不少疑惑:試管嬰兒對女性有傷害嗎?

試管嬰兒促排卵會加速衰老?

正常的女性每個月經周期只排出一個卵子,進行試管嬰兒手術時,為了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通常會進行促排卵治療,排出多個卵子,進行胚胎培養。

這樣是不是會導致卵巢衰竭閉經呢?這也是很多人顧慮的問題。

實際上在自然的月經周期里,雖然只有一個成熟的卵泡排卵,但同時有很多個小卵泡由於沒有足夠量的促卵泡激素跟著一起死亡了,試管技術就是用外源的促卵泡激素,讓那些本來要閉鎖的小卵泡一塊長起來,因此理論上不影響整個卵巢的儲備卵泡數。

促排卵藥是否會增加腫瘤的發生率呢?是否會加速衰老?

其實使用促排卵藥物對於卵巢腫瘤和子宮及乳腺腫瘤的關係,並沒有明確相關關係的報道。

試管嬰兒取卵會導致女性提前絕經?

那麼,取卵的時候,是否會對女性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目前對這方面還沒有定論,可能會有一些影響。因為取卵本身就是對女性卵巢的一種刺激和損傷,偶爾一次取卵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有些女性可能經歷4-5個取卵周期的治療,會對身體有一定影響。

至於取卵是否會導致女性絕經年齡提前,也沒有定論,因為不同女性的絕經年齡本身就有很大差距,目前還不能確定提前絕經與促排卵藥物的使用有必然聯繫。

取卵是超聲引導下,應用穿刺針進行的卵泡穿刺取出技術,對卵巢傷害不大,但還是應該避開血管,取卵後檢查有無出血情況。

就取卵動作本身,對卵巢功能一般不會有影響,比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卵巢打孔手術,要損傷小得多。

當然,對於輔助生育技術任何一項操作的安全性,都是在追蹤和持續研究中。

試管嬰兒減胎術對女性身體有傷害?

目前,做試管嬰兒手術時,最多移植兩個胚胎,以避免多胎妊娠。

無論通過什麼方式,一旦懷上了三胎或更多,醫院都會建議減胎,以避免對母嬰產生不良影響。

減胎術有一定風險,但懷多胎風險更大。

多胎是試管嬰兒技術帶來的併發症。雙胎及多胎盤引起妊高症的發生,流產,早產,死胎等遠比單胎風險大得多,甚至會給母親帶來生命危險。

生長空間不足,胎兒也有可能發育遲緩,畸形兒風險上升。

做不了試管嬰兒怎麼辦?

雖然國內的試管嬰兒技術,已發展得十分成熟,能解決一部分的不孕不育難題。但相比自然懷孕的輕鬆, 做試管嬰兒的女性,往往要艱難一些。

尤其是一些年紀偏大,不孕情況比較嚴重的女性,做了五六次試管嬰兒,仍然無法排出高質量的卵子,最後不得不放棄。

還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的女性,生下來就有先天性的疾病,比如:絕症,心臟病,羊癲瘋,紅斑狼瘡,石女,無子宮等等。這些人根本無法接受試管嬰兒的刺激,甚至根本沒有孕育生命的功能。

這兩種類型的人群,如果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只能選擇代孕這條路。

目前國內最大的代孕機構AA69,從2004年到2019年的16年時間,累計創造了10000多名嬰兒的出生紀錄。

據AA69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夫妻選擇代孕,原因大多數是年紀大了想要生二胎,女方身體已無法排卵或懷孕。

還有一小部分人群,生下來就有先天性的疾病,在做試管嬰兒必須自供精卵自懷的前提下,他們永遠都無法滿足懷孕的要求,只能藉助AA69提供的第三方借卵或代孕。

總之,不管是試管嬰兒還是代孕,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在做決定之前都要慎重選擇,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同時也要看身體是否允許,在心理上也要做好相關的準備。

育齡男女需要注意什麼?

當下的社會,不想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年輕人來說,試管嬰兒是很遙遠的事。

只有等到結了婚的時候,才發現想要懷個娃可能沒那麼簡單。

此前有媒體報道,中國人口協會等聯名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

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攀升到2012年15%左右,不孕不育人數超過5000萬,即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有不孕不育問題。

《國際流行病學研究雜誌》2014年曾發布過一份全球不孕不育症趨勢研究,該研究綜合了全球52份相關研究結果,估算全球大約有10%的人面臨不孕不育問題。

目前,35歲以下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一般可達60%,甚至更高;但過了36歲,成功率以超過10%的比例逐年遞減,40歲以上的低於20%。

因此,建議有生育願望而努力1至2年後,依然沒有結果的夫妻,應及時到醫院去確診。

如果想做試管嬰兒,奉勸大家宜早不宜遲。

在此,祝願大家早日好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ernRGwB8g2yegNDbU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