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數學好,開頭這3步最重要,後悔領悟得有點晚

2019-06-05     東西兒童教育

今天這篇文章,是來補作業的。

上次的《不夠聰明,一年時間卻逆襲成學霸,這位媽媽做了什麼?》一文推出後,很多同學留言要了解K媽的數學培養方法,現在終於整理出來啦。

我在那篇文章里分享了一位美國四年級男孩K的成長過程。K算不上傳統意義的聰明孩子,從「很難教」,「做什麼都慢半拍」,「輔導老師也暗示天賦不夠」…到後來成功逆襲,各方面全面開花,並且在數學競賽中拿到全州第一,實屬不易。

這些,和K媽多年來超級耐心的陪伴、引導和激勵有關,當然,更重要的是,她的培養方法。

和K媽的交談中,真的被她的用心和細緻感動。我們帶逃逃也算是比較精細了,和她一聊,發現也還是忽略了不少,尤其是以下談到的第2和第3步,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下面,我就直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把K媽的分享一一列出。總的來說,她對孩子數學的培養,是按年齡階段來分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1、年齡:學齡前~1年級

關鍵點:興趣、思維

這個年齡最關鍵有兩件事:一是要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喜歡學數學;二是打好孩子的數學思維。

大家都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動,愛玩。所以除了學校作業,我沒讓K刷額外的題目,孩子坐不住,容易產生抗拒心理,把數學等同於枯燥無趣,適得其反。

1、興趣

但這一點兒都不妨礙孩子學數學,我會有意識地把數學練習融入到日常生活問答中。從最初的數學啟蒙到後來的加減乘除,甚至更複雜一點、有些小「陷阱」的問題,都可以在日常聊天中進行。

比如單就開車這一場景,就能做很多不同的練習。

剛開始認識數字時,我會在接送的時候,讓K念出過路的車牌,後來漸漸加大難度,尋找奇數、偶數、質數……

學到簡單加減法時,我會問他 「我們從家裡到網球場開車需要10分鐘,出門收拾球包,換鞋子需要5分鐘,那我們至少要提前多久開始準備?」;看到限速的標示,我也會問他「媽媽現在的車速是45mile/小時,這裡限速是30mile/小時,我該把速度降下來多少?」……

學到乘除法時,加油站就能派上用場,加油時讓孩子留意一下當天的油價,算一算如果加10升油要花多少錢,15升要花多少;或者媽媽只有20塊錢,能加多少升油…

到「才思枯竭」的時候,我甚至會專門參考一些數學練習冊,比如《新加坡數學》,把裡面的練習轉化成日常生活場景,再來和K聊。

K的頭腦不算靈光,做事情也慢。如果做練習冊刷題,和姐姐、或者同齡孩子相比,速度差別太大,難免對他的自信心有影響。

這樣聊天的方式他沒有太多壓力,也讓他對數學越來越有興趣,因為數學可以讓無聊的時光變得有趣、有聊起來。

雖然看起來慢,但孩子掌握得很透,每一個題目,他都有充足的時間去琢磨,到哪裡梗住了,可以和我交流。

而且,漸漸地,也沒那麼慢了。

2、思維

大家都知道,要學好數學,思維基礎最重要。

培養思維,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桌遊、教具。K從小到大玩過很多桌遊,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數字啟蒙的「Tiny Polka Dot」,鍛鍊邏輯的「Smart Cookies」,我們最近正在玩一款「Prime Climb」,是K學校的老師推薦的,也很不錯。

K的空間思維偏弱,比如那些「數數有多少個方塊」,「刷油漆會刷到幾個面」或者「正面看是啥樣,從上、左、右看又是啥樣」的立體圖形,他一開始老是搞不清楚,圖形上看不到的地方就很難想像出來。

針對他的這個弱點,我們一起玩過不少空間類的遊戲,比如「Gravity Maze」、「Rumis」,還有樂高積木,對孩子的空間思維都很有幫助。

特別值得推薦的是origami, 就是摺紙,有很多這種類型的書,教孩子折各種幾何、動物、好玩的圖形什麼的,折的過程中孩子必然需要仔細觀察,琢磨,對空間思維的培養非常有好處。

如果要系統培養數學思維,有一套教具必不可少,想必很多家長肯定也知道,就是「邏輯狗」,它是一套介於玩具和練習冊之間的教具,對思維提升很有幫助,孩子做起來也有興趣,我們家這套已經用得很舊了,K的姐姐用過後,K又用了一輪,挺值。

2、年齡:二年級 – 三年級

關鍵點:準確率

小時候主要培養興趣和思維,到了2、3年級,大家都懂的,數學必定繞不過刷題,因為很多知識點需要通過大量練習來鞏固、深化。

美國這邊,無論是課內練習還是課後作業都比較少,所以我給K專門安排了一些課外練習。主要使用的是這兩個資源:

1. www.ixl.com ,是一個需要付費的學習網站,含美國各科各年級的練習,是對應美國common core教學大綱的。選它,是保證孩子不遺漏什麼知識點;

2. 《新加坡數學》,目前大家公認,比較好的數學練習冊,選它,就是為了增加題量,同時也增加些難度。

不過總的來說,這個年齡段的題目都不會太難,往往不需要很多思考步驟,也沒有太多「陷阱」。所以這個階段我對孩子最大的要求是——準確率。保證做一道,對一道。會的題目一定要做對,把「粗心」這個毛病在這個階段「扼殺」掉。

具體做法上,我會給K布置一些題目,讓他做完之後,自己認真檢查一遍,然後再對答案,如果還有錯的,就要好好找下原因了,究竟是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還是粗心大意。

另外,這時開始,我會讓他多參加一些大大小小的數學競賽,成績如何無所謂,但會讓他知道仔細認真,保證準確率有多重要。

記得有次競賽,題目一共有6頁,K只做了5頁,其中有一頁直接翻過去了。當然,他也從中吸取了一個大教訓。以後但凡做題都很小心,有些考試需要填答題卡的,每填5道會回頭看一眼,免得一道填錯就連著全錯。

「準確率」不僅為了考試不吃虧,更是讓孩子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做任何事都有好處,不光是數學。

3、年齡:四年級+

關鍵點:書寫思路步驟

四年級開始,孩子會遇到複雜一點兒的數學題了。很多題目不是憑腦袋想,就能給出答案的。

這個階段,我開始抓孩子仔細書寫思路步驟。這也是參考了這邊一家數學競賽培訓機構的做法,它家非常強調書寫步驟,不但要把步驟寫清楚,對書寫的工整度也有要求,字的大小要統一、整齊。

為啥?還是為了養成好習慣!

因為從這時開始,到以後的初中、高中,題目會越來越難,越來越不可能一下想出答案,很多時候想了後面幾步,前面的就忘了,所以,能清晰地把思路書寫出來,讓它可以被看見,可回溯,可檢查,是解題的關鍵。當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字跡就得要工整,清晰。

我想這和美國很強調用各種結構化圖表、思維導圖等工具是源於一則的,都是讓思維「具體化」、「可視化「。只有這樣,當遇到更加複雜棘手的問題時,才能把它一步一步捋清楚。

講真,在逃逃數學的培養中,興趣和思維我也是特別重視的,但其他的,還真沒這麼細。我想這也是為何有些孩子看似聰明,好像都學懂了,但一考試就丟三落四、粗心大意的原因,有些習慣平時沒養好。

其實如果孩子的思維基礎打得好,也養成這些好習慣,後面家長基本就可以放手了。K媽說,K四年級之後她就省心很多了,不需要特別盯著,很多時候都是K遇到困難時才來找她。

希望K媽的分享對你有幫助。為了「苦盡甘來」的這一天,大家也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_H_GWwBmyVoG_1ZGh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