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需要做盆底康復嗎?

2020-01-04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後康復科聶冰主任表示:盆底肌是否受損和分娩方式無關
最好產後42天做盆底功能的檢查評估,確定是否需要產後康復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產後康復。

但是有很多媽媽認為只有自然分娩會使盆底肌受損,產後需要做盆底康復,而剖腹產,胎兒從腹部手術取出,不會使盆底肌受損,也不需要做產後康復。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後康復科聶冰主任表示:妊娠本身就會對盆底功能造成損傷,並非剖宮產就能避免。

視頻加載中...



年輕媽媽陪孩子奔跑時感覺下腹墜脹,檢查發現盆底功能受損

「我光知道順產會使盆底肌受損,需要做盆底肌修復,我是剖腹產,怎麼也會出現這些情況?」在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後康復科聶冰主任的門診,患者王女士不解地問道。
王女士今年28歲,兩年前剖腹產生下孩子,產後一個月在社區醫院做了簡單的婦科檢查,沒有進行產後盆底肌功能評估,也沒有做盆底功能的康復治療。
如今,孩子已經2歲了,活潑好動,她發現陪著孩子奔跑的時候經常感覺下腹墜脹不適,排尿時常常尿無力、尿不盡,而且大笑、打噴嚏、咳嗽時還時有漏尿的情況發生。她在網上查了相關資料說可能是產後盆底肌受損導致的。於是,她來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產後康復科諮詢。
聶冰主任為她做了系統的體檢,發現她陰道前壁膨出、子宮脫垂,盆底肌肌力評估發現肌力下降,需要做盆底功能康復。
「我沒有順產,怎麼會這樣?」王女士很想不通。
聶冰主任解釋,盆底肌是否受損和分娩方式無關。陰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可能造成盆底功能受損,但是妊娠本身就會對盆底功能造成損傷,並非剖宮產就能避免。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剖腹產的寶寶,為什麼也會出現盆底功能問題?

很多寶媽和王女士一樣,想不通孩子沒有通過陰道分娩,為什麼出現盆底功能受損的情況。
聶冰主任說,首先要先了解一下盆底肌對於女性的作用。女性盆底肌位於骨盆底部,是一個由肌肉、筋膜韌帶、血管、神經所組成的有機整體,相互關聯,封閉女性盆骨出口,像彈簧吊床一樣承托著盆腔器官,如尿道、膀胱、子宮等,具有控尿、控便等生理功能。
目前的分娩方式有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兩種,一般分娩方式的選擇,都是醫生根據孕婦、胎兒,以及臨產時的具體情況分析而做出的最佳選擇。自然分娩的產婦因為嬰兒從陰道娩出,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故而,這部分產婦對盆底肌評估和康復更加關注。而許多剖宮產的寶媽們因為孩子從腹部手術取出,就覺得對盆底功能影響很小。其實並非如此。
妊娠時,孕婦的子宮逐漸增大,體重增加,加之孕激素的作用都會對盆底造成損傷。而且妊娠期,為了適應隆起的孕肚,孕婦的脊柱彎曲度發生改變,腰椎向前突出,人體的重心由腰骶部指向了盆底,勢必會造成盆底結構損傷而影響盆底功能。逐漸增大的子宮長期壓迫盆底組織,盆底肌肉處於持續受壓中,盆底組織供血會減少,肌纖維收縮功能減退,失去彈性,牽拉盆腔器官的筋膜受壓,組織張力減低,功能下降。許多女性到了懷孕後期就會出現壓力性尿失禁,也就是在咳嗽、大笑等負壓增加時,就出現不自主的漏尿情況,這些都和選擇哪種分娩方式無關。
當然,如果胎兒經陰道分娩,在第二產程時,腹壓增加,胎頭經過產道,會使孕期持續受壓的盆底肌受損進一步加重。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剖腹產後,需要在產後做盆底功能評估與康復嗎?

聶冰主任說, 剖宮產和自然順產相比,對盆底功能的影響相對小一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盆底肌肉的損傷,但剖宮產不能完全避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但是在臨床檢查中經常發現,即便是剖腹產的產婦也會出現肛提肌缺損的情況。雖然理論上說剖宮產可降低初產婦產後早期子宮脫垂等盆腔臟器脫垂的發生率,並可減少尿失禁的發生風險。但研究證實,兩種分娩方式子宮脫垂髮生率和尿失禁發生率並沒有顯著差異,剖腹產並不能避免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所以說,無論是剖宮產的寶媽,還是順產的寶媽,都需要在產後進行盆底肌功能的評估,及時發現問題,進一步進行盆底肌康復治療。
另外,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的剖宮產寶媽,需要更加關注盆底功能的評估與康復,首先是特別瘦弱的寶媽,因為她們本身存在全身肌力減弱的情況,也包括盆底肌群相對較弱。在孕期保健體檢中,許多體型偏瘦弱、無力的女性做盆底肌力評估時就已經出現肌力下降了,再經歷妊娠時的持續受壓,產後盆底肌力下降會更明顯,盆底功能受損的症狀會更突出。還有就是孕前偏胖,體重指數偏高或整個孕期體重明顯增加的寶媽,孕期增加的體重,也會增加盆底的壓力,加重盆底肌的損傷。建議孕期體重增加超過30斤的寶媽,即使是剖腹產,也一定要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功能的評估。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為什麼要強調產後42天做盆底功能評估呢?

聶主任說,產後超過42天、子宮恢復良好、無感染的女性可及時進行盆底功能的評估及康復,這樣有利於減少盆腔器官脫垂、陰道鬆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產後1年內,是盆底肌功能恢復的關鍵期。產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越早越好。隨著年齡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變得鬆弛,到了中老年後,很可能會出現輕中度壓力性痙攣或不同程度的壓力性尿失禁。超過這個時間段,再做康復治療的,雖然也會有效果,但是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通訊員:張彤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提前告知。如發現私自轉載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