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崩了,鹿晗的失敗給了更多流量明星「翻身」的機會

2019-08-14     得著說

​豆瓣3.3分,至今沒破1.2億大關,電影《上海堡壘》徹底黃了。導演滕華濤道歉、編劇江南道歉,官方微博「發瘋」之後也道歉了,現在,吃瓜群眾靜候主演鹿晗道歉,卻等來了一句不咸不淡的「感謝所有的鼓勵和批評」。

面對《流浪星球》的硬科幻開山之作地位,《上海堡壘》選擇了另闢蹊徑的「科幻+愛情」題材,用科幻的外殼套著末世愛情的故事,試圖用末世襯托這段充滿悲傷與殘酷的的「姐弟戀」,進而引發觀眾的感情共鳴。

本質上,《上海堡壘》就是一部「愛情片」,在創作思路層面上是沒問題的。選擇江南的大IP小說、請拍過《失戀33天》的滕華濤導演,選擇鹿晗+舒淇的CP組合,都是這種創作思路下「有理有據」的選擇。

我之所以說「正確」,因為這部《上海堡壘》本質上就是一部帶著大IP屬性的「粉絲向電影」,資本和影視公司能給鹿晗1億元(一說1.2億)的片酬,說白了,就是向鹿晗「買流量」。

這種套路前幾年就已經「很成熟」了,三年前那部公認的爛片《盜墓筆記》,就因為鹿晗主演的「流量加成」,最終拿到了10億票房。

《上海堡壘》的慘敗,間接驗證了「買流量」的辦法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只要出個鏡、露個臉就能把票房賺回來了。明知道錢都用在片酬宣發上了,影片質量很堪憂,卻揣著明白裝糊塗,拿營銷「騷操作」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上海堡壘》掩耳盜鈴的樣子,真噁心。

本質上,《上海堡壘》就是一個「出口」,承載了這麼多年來被資本、影視公司和流浪明星忽悠買票看爛片的觀眾,一次酣暢淋漓的集中式感情宣洩。清算《上海堡壘》的責任,鹿晗首當其衝。正因為這是一部為他「量身定做」的電影,正因為他拿了最高的片酬,這個鍋才最應該由他來背。

流量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好了,就能活躍和刺激市場需求,讓觀眾憑著明星的口碑掏錢買票;如果用不好,就成了像《上海堡壘》這樣引發「全民狂歡」。

國內流量明星主演的電影中,口碑最好的要數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拿下了5億票房,豆瓣7.2分的評價不低了。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只要能兼顧明星效應與故事邏輯,流量明星一樣能拍出有話題、很精彩的商業電影。

《上海堡壘》是鹿晗個人的失敗,但他並不能代表所有的流量明星。前有李易峰的《動物世界》,後面還有很多或青春偶像、或奇幻動作的影片等著觀眾來看,觀眾也願意給其他的流量明星和電影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V1dj2wBvvf6VcSZIs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