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是這樣煉成的:高效學習,時間管理很重要

2020-09-15   理想眾望

原標題:學霸是這樣煉成的:高效學習,時間管理很重要

你有沒有發現,即使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接受同樣的教育,孩子們可達成的學習效果卻千差萬別。
有的孩子,不見得有多用功,但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不僅學得「快」,掌握得「牢」,還能活學活用。
有的孩子,非常努力,但思路不清、總是在同一道題反覆出錯。花費了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卻沒有達到別人1/3的效果,進步甚微......

說到底,出現這情況,還是因為孩子們在時間管理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

這就好比,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

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難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其實說到管理時間的這個概念,很多學生和家長都錯誤的把它理解成為了,就是怎麼樣去擠出更多時間學習。於是就出現了: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息的時間的情況屢屢發生。在他們看來,仿佛將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壓縮到極致就能夠達到管理學習時間的終極目標。

可漸漸地,他們也會發現,即使壓縮了所有能壓縮的時間,他們的成績卻還是難以提高。對於他們的問題,我覺得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時間管理,重要的不是時間本身,而在於管理。

在一個班級中,常常會出現一種馬太效應:排名靠前的學生,時間越充裕;排名靠後的孩子,時間反而越緊張。其實真正算起來,每個孩子的可利用時間其實是相同的。

我們的一天有24個小時,除去孩子上課的6小時,休息的8小時,吃飯,洗漱,用餐、通勤的2個小時孩子可以用於管理的時間,其實長達8個小時

這8個小時中,無論清晨、課間、還是夜晚,其實每一分鐘都可以用來管理。

1. 清晨

古語說:一日之計在於晨。

清晨,是我們一天中,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在這樣一個時間段,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任務,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排好清晨的1.5個小時來讀書,你的一天,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可即便這樣,大多數孩子還是會面臨著3大難題:

沒有目標,不知道讀些什麼。

即使有目標,也不知道,該怎麼讀。

更不知道理科知識該怎麼讀。

那麼你就要好好學一學下面的晨讀小妙招了:

01.制定具體小目標—細化到每一道題目

目標要細化到具體複習的題目。製作一個錯題本,一個好的錯題本需要包括:完整的題目,對應知識點,解析和答案,錯因的分析,歸納和總結。

02.有培養語感—感情的閱讀

閱讀有「五到」:

腦到(思考),眼到(逐個看),口到(大聲),心到(專注),手到(摘抄,筆記)。缺一不可!

03.消化知識—理解經典易錯題型

背課文背睏了?那就換數理化,有人奇怪數理化晨讀讀什麼?通常理科的課程上下銜接緊密,如果不能及時消化昨天的新知識,會耽誤學習進度,所以利用早上的時間是為了溫故而知新,看知識點,看經典例題都可以。

2. 課間

每天有多少個課間休息時間,你是否算過呢?

這是一個高中學生的課程表,以此為例,除卻晚自習的時間,每天的課間休息時間,總共有8次,時間超過100分鐘。你又是怎麼樣去安排這一百分鐘的呢?

其實課間的10分鐘時間,對學生來說,除了是休息放鬆的時間,也應該要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是對上一節老師教授知識點的總結,也應該對下一堂課知識點進行預習。

總而言之,正確的課間時間安排,應該是這樣的:每個十分鐘的課間,1分鐘用來翻看書本回顧知識,6分鐘用來休息放鬆緩解壓力,3分鐘用來回位收心預備上課。

3. 晚上

相比清晨和課間,可以用來安排最多時間的應該是晚上。長達5個小時的時間,而我們要做的主要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然後,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去常常容易出現「提筆就蒙圈」、「專挑簡單題」、「做完就睡覺」的狀況。如果5個小時,都是這樣的情況,那就說明你的學習效率真的很低,我想,你需要掌握這些技巧:

01.絕不直接寫作業

曾有一位偉大的教師說過:不複習就寫作業,簡直是耍流氓。每天晚上花20分鐘,對一天的學習內容進行鞏固複習,可以減少1小時學習的痛苦。

02.先易後難

不同科目的作業,先寫自己的薄弱科目,同一科目的知識點,先寫較難的知識點。

03.最後堅持15分鐘

睡前15分鐘堅持按照第二天課程安排完成預習,不僅可以「催眠」,還可以讓第二天的你更加輕鬆。

曾有一個學生向我提出過疑問:我每天用於學習上的時間遠超過班上成績好的同學,我也按照老師說的方法去學習了,為什麼我的成績還是不見起色呢?

我看著他,和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時間管理的方法固然重要,學習效率其實也不能忽視。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時間管理,而不是管理時間。

管理時間,就好比是列好了計劃,而時間管理則是看你如何去實行他,讓你花時間去做的事情,變得更加有效率:

1.搭建學習框架

有人說:埋頭走路往往找不到路,上帝視角總是條理清晰。

想要讓課程知識點更加清晰明確,一個好的學習框架必不可少。目錄的意義不在於查找頁碼,而在於清楚的知道,這學期學什麼,我學過了什麼,我正在學什麼,即將學什麼,其中又有什麼聯繫。從而更好的理解記憶學習內容。

2. 培養大局觀

偏科不能不管,要保持優勢學科,花更多的時間在薄弱科目上。

如果學校已經無法彌補你偏科的需求,建議尋找其他學習途徑,報輔導班是一個選擇,但過於耗時耗力。更推薦線上學習輔導,比如包學習app,裡面有很多名師講課,課程範圍涵蓋小初高。還可以刷題,看書,和老師同學們諮詢討論問題,是一個很綜合的學習平台。包學習最大的特點是動態教輔,用視頻,動圖,互動等方式教學,更方便理解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找課程和老師學習,比線下輔導效率會高很多。

3. 科學刷題

不要一味的追求題海戰術,要有選擇性的刷題。不要只刷難題,基礎題也很重要,刷題的過程也要講究循序漸進。錯題要重做一遍,不要覺得沒必要,看懂了答案不代表你會做了。準備錯題本,把經典的常錯的題目詳細記錄,時不時的拿出來查閱,保證不犯同樣的錯誤。

你可能還想說,我特別沒有控制能力,又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其實夢想不用想的想的太多,只要堅持,掌握好方法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