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楠曬6歲兒子近照,驚呆網友:吳京的硬核育兒,到底有多牛?

2021-04-05   世界華人周刊

原標題:謝楠曬6歲兒子近照,驚呆網友:吳京的硬核育兒,到底有多牛?

前段時間,謝楠因為在社交平台上曬了兩張兒子吳所謂的做飯照,又被網友實名羨慕了。

雖然吳所謂剛滿6歲,可是做起飯來卻有模有樣,完全就是一個小大人。

他站在小板凳上專心用木鏟子攪拌疙瘩湯的樣子,顯得非常老練。雖然年紀小,但廚藝貌似還不錯,疙瘩湯紅黃相間,看著非常有食慾。

謝楠則美滋滋地配文說:「又是被兒子養活的一天。」

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她內心的快樂和自豪感,網友也紛紛點贊,直言:色香味俱全,想吃。

也有人表示:「謝楠真是育兒高手,將兒子調教得這麼優秀。」

其實,大家羨慕謝楠也是有原因的,吳所謂不止做飯出色,他的興趣愛好也非常廣泛,拳擊、尤克里里樣樣不差。

除此外,吳所謂的英語也讓眾多寶媽羨慕。

4歲時可以用英語接受採訪,還圈了一波國際粉,5歲時可以用英語為吳京主演的電影寫一段影評,一度登上了熱搜榜,這不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嗎?

當然,吳所謂優秀的背後,離不開謝楠夫婦的硬核教育,尤其是吳京,作為鐵桿硬漢,他非常贊同虎媽虎爸式的育兒方式。

1、

熒幕上的吳京,塑造了許多熱血男兒的角色,而且他本身工作也很繁忙,這讓很多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吳京在家裡應該是甩手掌柜。

其實不然,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性格養成,吳京也是盡心盡力,而且他有一套自己的專屬育兒方式。

在吳京看來,孩子要疼愛但絕不能嬌慣。

捷爾任斯基曾說:「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成長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

熟知這個道理的吳京,在吳所謂只有幾個月的時候,就定下了要送他去學武術的計劃。

吳京坦言:「武術可以培養他的身體協調能力,也能讓他多一些磨難,多一些鍛鍊,也多一份健康,多一份陽剛。」

吳京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絕對不是動動嘴皮子,他對吳所謂的教育是相當硬核。

因為擔心兒子體質弱,從孩子兩歲起,吳京就制定了一套鍛鍊計劃,堅持帶他一起跑步、打拳。

雖然過程很苦,但吳京希望通過這些鍛鍊,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陽剛的心態,他總強調:「現在的男孩子煙粉氣太重,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這樣。」

對孩子的鍛鍊,吳京很大膽,吳所謂兩三歲的時候,吳京就拿著一根棍棒讓他坐在上面,接著開始左右搖擺,很多人以為是拿孩子取樂,其實吳京是鍛鍊他的膽量。

因為坐不穩,吳所謂直接摔下來了,雖然當時是在沙灘上,但吳所謂的模樣還是挺慘的,吃了一嘴的土。

當時吳所謂哇一聲哭了起來,要是一般家長,估計會緊張到不行,可吳京只是把孩子嘴裡的土掃出來,一邊掃一邊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句「沒事兒、沒事兒」。

不讓孩子做溫室里的花朵,是吳京的底線,只有經過千錘百鍊後,孩子才會茁壯成長,才會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2、

現代家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最多也不過兩個孩子,有些父母在養育孩子時就無比嬌氣,擦破皮兒會緊張,摔一下會冒汗。

實際上這種過度保護,是在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導致孩子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長此以往難免會養出一個「巨嬰」。

吳京在這方面做得就很好,在吳所謂更小的時候,吳京就開始鍛鍊他抓籃球框,直言「這樣可以鍛鍊臂力」。

拍攝電影《流浪地球》時,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吳京就讓兒子順杆隨便爬,結果吳所謂爬到的高度,讓工作人員都深感緊張,可吳京依然擺擺手說:「男子漢怕什麼。」

在吳京有意識的訓練下,吳所謂比一般小朋友都要膽大,而且很有力氣,每次出門都會主動幫媽媽拖行李箱,還會主動抱弟弟,完全就是一個小大人。

平日裡,吳京還會讓吳所謂擔任自己的小助理,他拍攝寫真的時候,吳所謂就跟著來到攝影棚,當然不是來玩樂的,而是來幫吳京拿衣服,有時候還會給爸爸端茶倒水。

只要吳所謂能自己做的事,吳京夫婦從不插手,買菜、剝蒜、自己提包、修理機械玩具等等,久而久之吳所謂就養成了獨立的性格。

其實,吳京從沒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多優秀、多強壯,他最看重的是一個男人能否承擔起社會和家庭賦予你的責任,如果性格太過於軟弱,怎麼去保護一個家庭,怎麼會有所作為呢。

吳京對兩個兒子的教育,確實比較「苛刻」,謝楠就曾在節目中說,他會告訴兒子,遇到事兒不准哭,因為「男子漢流血不流淚」。

有一次,吳所謂跑路摔倒,張嘴就要哭,吳京非但沒有安慰,反而很嚴肅地說:「摔一下就哭,太沒出息了。」

儘管吳所謂覺得很委屈,可還是乖乖地閉嘴了,隨後舉起小拳頭給自己打氣:「我是男子漢,我很堅強。」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說:「吳京對孩子未免太殘忍。」

但這才是真正聰明的父母,因為孩子就像一個根樹苗,不經歷一番風吹雨打,怎麼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呢?

人生沒有絕對的一帆風順,如果沒有抗壓能力,長大後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所以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在成長中鍛鍊,才是培養孩子的核心法則。

3、

其實,吳京之所以對兒子採取「硬核」教育,和他自己的成長經歷有著巨大的關聯。

吳京出身於一個武術世家,家裡三代都是搞武術的,他6歲那年就被送到北京市什剎海體校練習武術。

結果入校後不久,吳京就發生了意外,被同學打斷了鼻樑骨,可父親並沒有將他接回家養傷,而是告訴他:「練武沒有不受傷的。」

正因為父親的「不嬌慣」,才讓吳京養成了堅毅的性格,學武的過程中,他頭部被傷過,胳膊也曾打過石膏。

最嚴重一次是脊椎受傷,吳京差點癱瘓,這個康復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每次強撐著起床時,吳京都會汗流浹背,甚至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

但在劇痛和傷病面前,他依然沒有選擇投降,而是逼著自己必須克服種種困難,一步步走出困境,最後傷痛也被他打敗了。

堅強、勇敢、不認輸的性格,最終讓吳京在16歲那年拿到了全國武術總冠軍,成為行業里的佼佼者。

如果那會吳京打退堂,或許就沒有如今的《戰狼》了,很多人看電影的時候,都覺得吳京眼裡帶著一股狠勁和殺氣,與其說是他演得好,倒不如說是他本色演出。

習武的經歷,不僅讓吳京成為了標準的「硬漢」,也讓他擁有了異於常人的毅力,從影這些年,他也曾經歷過低谷。

籌拍《戰狼》時,劇組一度陷入困境,拉不到投資,定好的主演又臨時罷演等等,但這些挫折都沒有讓吳京放棄,因為在他看來,失敗並不可怕,大不了從頭再來。

正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所以吳京在教育兒子時,才會如此狠心、大膽,因為他本身也是「硬核」教育的受益者。

4、

當然,吳京對孩子雖然有些苛刻,但絕對不是打壓式,也不是絕對的鐵面無情,這其中不乏鐵漢柔情的關懷。

平時工作忙,吳京對孩子的陪伴並不多,但凡有空餘時間,他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會耐心地陪伴他們。

他會跪在地上陪孩子玩遊戲,也會為了滿足兒子的小小需求,努力地抓娃娃,還會和兒子玩角色扮演,一個當警察,一個當罪犯。

吳京是典型的中國式的傳統父親,嚴格和關愛並存,他對孩子的愛是比較內斂的,但在教育孩子上絕對不含糊,會幫他們養成能吃苦的性格,因為他知道,你能承受多大痛苦,就註定你會有多大成就。

不管你願不願意,終究有一天,孩子是要脫離父母的,獨自去闖蕩的,如果羽翼不豐滿,拿什麼去拼搏呢?

所以吳京的「硬核」教育,看似有些刻薄,但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更陽光,更自信。文/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