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
無數人迎難而上,
湧現出一大批
無私無畏的「最美逆行者」。
在這支隊伍中,
有這樣一群幕後英雄,
他們雖然不在治療一線,
但他們面對面與病毒「近身搏鬥」,
他們默默無聞,
當「醫生的眼睛」、
做「臨床的路標」,
他們就是醫院檢驗科的工作人員。
作為哈密市新冠肺炎的
定點治療醫院之一,
有發熱和疑似病人都會第一時間
送到哈密市中心醫院進行治療和排查,
而提供檢驗結果的檢驗科,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對疫情,
哈密市中心醫院檢驗科主任馬宏偉
帶領著科室的12名員工堅守崗位,
24小時檢驗排查,
用一顆顆堅強、無畏的心,
直面看不見的防控戰場。
早上9時30分
馬宏偉穿戴好防護用具,
跟值夜班的員工進行交接,
開始了「戰鬥」的一天。
馬宏偉去普通門診取標本
馬宏偉操作儀器檢驗標本
檢驗科每天要檢驗大量的標本,
將結果提供給各個科室,
而在疫情防控期間,
發熱門診的血樣標本
成為了檢查的重點。
交接好工作後,
發熱門診的標本就被送了過來,
在接收標本的窗口前,
馬宏偉對運送標本的轉運箱進行消毒,
然後再由穿了2級防護的
工作人員前來接收,
進行離心和處理。
因為是與發熱門診
與標本「面對面」接觸,
所以馬宏偉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
就是保證科室不發生一例感染,
馬宏偉說:
「我們只有保護好自己,
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所以我對科室員工的防護要求特別嚴格,
每天都在強調。
我們一般人員要做到1級防護,
而接觸發熱門診標本的員工
做到2級防護,
如護目鏡、口罩、
一次性帽子和隔離服。」
馬宏偉和同事給標本歸類
正式工作開始後,
檢驗室的每個角落都可以
看到馬宏偉忙碌的身影,
主要的工作都是由機器自動化處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機器,
而馬宏偉則像「一塊磚」,
哪裡需要往哪裡搬。
目前全科室只有13名員工,
面對大量的標本,
根本無法短時間處理完成,
人員不夠只能克服困難,
為了做到最快最准,
馬宏偉只能不停地
在各個機器前巡視,
看到有檢測好的,
立即放新的標本上去,
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
偌大的檢驗室只有機器運轉的聲音。
因為所有的血樣標本
幾乎都是在上午送來,
一天的工作也基本要在上午完成。
13時30分
到了下班的時間,
標本也檢測的差不多了,
馬宏偉說:
「一上午我們檢測了200多個標本,
因為現在住院的病人減少,
我們的標本量也減少了,
但是我們沒有鬆懈過,
下午,我會組織員工進行學習。」
馬宏偉組織大家學習
摘下口罩,
馬宏偉的臉上
清晰可見口罩勒出的紅印,
他笑著說:
「大家都是這樣,
這還算好的,
如果帶著護目鏡,
就會全是霧氣,
那才影響工作。」
午休時間,馬宏偉抓緊吃飯
匆匆吃過午飯,
馬宏偉又開始準備下午的課件,
他說:
「下午工作量比較少的時候,
會組織大家一起學習,
有遠程培訓的課程,
也有我們科室自己製作的課件,
包括新冠肺炎和個人防護知識。」
15時30分
學習準時開始,
馬宏偉一邊演示課件一邊進行講解,
為了不影響大家學習,
記者來到一旁的值班室等待,
過了半小時,
馬宏偉走進來,
拿起水喝了一口後,
啞著嗓子說:
「不好意思,
因為嗓子疼,
不能說太多話了。」
隨後又匆忙回去繼續帶領大家學習。
馬宏偉組織大家學習
16時30分
學習結束,
所有人回到各自的崗位上
繼續進行標本檢測,
馬宏偉便在每個人旁邊巡視,
進行技術指導。
因為是專家組的成員,
馬宏偉還要參加學習,
學習完,
忙碌的一天也進入了尾聲。
19時
值夜班的同事來接班,
馬宏偉和其他員工可以暫時休息,
等待明天繼續工作。
馬宏偉給標本進行標記
馬宏偉說:
「夜間發熱門診的人數會有所增加,
而我們需要快速進行檢驗,
然後提供結果,
所以夜間必須留人,
我們輪流值班,
保證夜間工作。」
馬宏偉操作儀器檢驗標本
24小時不能停止的工作,
不僅僅是高強度也是高風險,
每一個標本背後
都存在著無數的可能,
但是馬宏偉和科室人員沒有退縮,
他們在加班加點高速運轉,
堅持在距新冠病毒最近的地方,
默默為打贏這場
疫情防控攻堅戰全力以赴。
來源:哈密日報
文/圖:曹夢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M7PWHAB3uTiws8KEr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