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菌肥」沒效果,啥原因?

2019-10-13   農藥助手



我們知道,生物菌肥的主要優勢是有益菌。有益菌對改良土壤、提高樹體「體質」提高作物根系抗病能力的作用,是化肥所不能替代的。

土壤改良了,樹體「體質」提高了,根腐病、黃葉病、流膠病、小葉病等長期難以根治的「慢性」病害就能夠得到緩解。

但是,要達到緩解「慢性」病的效果,是需要相當長時間的,不可能很快見效。曾有一位農民,果園根腐病嚴重,在專家建議下開始使用生物菌肥。

第二年見到專家後說:「我去年每畝地施了兩袋菌肥,怎麼今年還有腐爛病?」

在這位農民心裡,認為生物菌肥對治療腐爛病就應該和農藥一樣,應該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認識上的誤區。

俗話說「瘦地三年不肥,肥地三年不瘦」。這句話揭示了生物菌肥的緩效性與持效性。生物菌肥見效不快,需要連年施用,這是使用的重要原則。

由此想到了一則萬榮笑話。悶娃肚子餓了,買了一個餅子吃,沒有吃飽。又買了一個,還沒有吃飽。買了第三個,終於吃飽了。


悶娃很後悔:「要是早知道吃第三個餅子能飽,就不用買前邊那兩個餅子了。

沒有前邊那兩個餅子墊底,第三個餅子是不能填飽肚子的。果園施用生物菌肥也是這樣。第一年施用生物菌肥可能不見效,第二年必須繼續施,連續施用三年、五年,有機質在土壤中累積,土壤理化性狀逐步改善,樹體「體質」逐漸提升,自然會達到強樹抗病的目的,這也完全符合哲學上「由量變到質變」的原理。

在此提醒農資人和農民朋友,要正確認識生物菌肥的「緩效性」,農資經銷商不能誇大其詞,宣傳能快速見效;農民也不能因使用生物菌肥而急於求成。使用生物菌肥,一是能多施儘量多施,二是要連年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