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多數幼兒的父母都知道的,虱子是生存藝術家,擅長躲避被發現和傳播到新的寄主身上。現在很顯然它們曾為做過很多的實踐。
在琥珀中新發現的化石揭示這些昆蟲已經存在至少一億年,當時它們在有羽毛的恐龍身上狂歡。
內華達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朱莉·艾倫(Julie Allen)表示,對於寄生蟲群體的這個新發現是很酷並且很令人激動的。即使她沒有參與到這個項目中。
「在一個真正的化石上,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化石的歷史久遠,而是可以發現這些虱子可以用羽毛喂養,這真是十分有趣。」
活虱子的基因成品是有的, 但虱子的化石卻是少之又少的。這些微小的生物不太可能變成化石,即使有它們很難被發現。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被忽視的昆蟲,特別是對像虱子這樣的寄生蟲進行化石掃描。
在兩張圖中,他們注意到保護良好的絨毛中有10隻這樣的小昆蟲,但這些羽毛似乎被某些東西吃掉而毀壞了。
這種昆蟲,長只有0.2毫米(大約是人發寬度的二分之一)。研究人員報告稱,它們的口器不如現代的虱子那樣進化成熟,爪和觸鬚上有著長而堅硬的長毛。
像現代的虱子一樣,古代的虱子沒有翅膀,眼睛很微小,它們有短短的觸鬚和腿(這表明它們不能走得太遠或者很快)。
阿倫說,他們看起來有點奇怪,但它們絕對有虱子的特徵。因為它們太小了,研究人員認為它們的標本是幼蟲,即幼獸,而成年的昆蟲可能只有半毫米長。
當今大多數虱子生活習慣都很極端,只生活在一個物種中,甚至僅僅生活在單一物種身體的的某一部位。專家說,這兩個琥珀標本的羽毛看起來大不相同,可能來自於不同的恐龍,因此虱子看起來似乎沒有那麼挑剔。
這兩種羽毛的損傷程度與現代的以羽毛為食的虱子造成的損傷非常相似,研究人員懷疑這種古代的虱子是罪魁禍首。(虱子傳染到人的身上靠吸血為生,但現在其他許多虱子吃羽毛或皮膚鱗片)。專家表示,由於這些虱子似乎只吃羽毛,所以它們大概不會咬寄主的皮膚,因此恐龍可能並不覺得癢。
但它們對羽毛的破壞可能促使恐龍梳理自己的羽毛,像現代鳥類一樣把身上的虱子和蟎蟲從身上剔出來。現在我們知道,有羽翼的恐龍不僅有羽毛,還會有寄生蟲(而且恐龍很有可能知道怎麼去消除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