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顛覆認知的理論,引出全新時間觀念,時間可能是「靜止」的

2019-11-04     科學書屋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在物理學中,時間也十分神秘,無數科學家都試圖找到「時間旅行」的方式,可惜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也無法破解時間的奧秘,時間真的和我們感受的一樣,是在不斷流逝,永遠無法回頭嗎?早在上個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只不過他想知道的不是能否時間旅行,而是試圖利用量子的概念,來解釋宇宙大爆炸後的瞬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都知道,「奇點大爆炸」理論中,宇宙是從一個滾燙炙熱的奇點爆炸後出現的一個空間,實現了「從無到有。」

在1900年,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被普朗克提出,他發現自然界中的能量也存在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狀態,同時指出了「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也就是在物理世界中,我們可以觀測並且利用的最小長度間隔和最小時間間隔,這並不代表自然界中不存在更小的時間區間或者長度單位,只是因為超過這個範疇,我們常識中的物理規律就不再適用。

「普朗克時間」是10的負43次方秒,在宇宙大爆炸的物理模型中,肯定存在一個「零點」,也就是宇宙爆炸發生的那一秒,這個時間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會誕生我們這個複雜的宇宙,至今都是一個迷。

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宇宙大爆炸持續了10個普朗克時間左右,隨後的20個普朗克時間就製造出了宇宙的雛形,目前這場爆炸的餘波還在持續,宇宙仍然在以超越光的速度膨脹,我們可以把目前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看作是一個仍然在持續的爆炸,爆炸的餘波開闊著宇宙的空間,因此就有科學家認為,宇宙會有「冷卻」的一天,到時候宇宙會快速收縮,重新成為「虛無」。

再把話題扭轉到時間,對於生命來說,時間是在不斷流逝的,宇宙中的萬物都會隨著時間衰變直到消失,為此科學家努力研究時間機器,試圖扭轉時間,認為超越光速是一個可能的選項,但是人類的科技不足以支撐人類達到超越光速,那麼在未來,人類的科技達到足夠水平後,為什麼不穿越時空回來呢?

很多針對時間穿越的悖論就由此誕生,比如著名的「祖父悖論」,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祖父,那麼他就會不復存在,但是如果他不存在的話,他也就不會去殺死自己的祖父,兩種結果自相矛盾,陷入了一個循環,因為時間的特殊性,科學家認為,時間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每一個普朗克時間都是「靜止」的,簡單的來說,每一個普朗克時間都是一個「時間膠囊」,包含了一個靜止的宇宙。

我們感覺到時間流逝,只是因為我們從一個個普朗克時間中穿梭,造成了時間在流逝的錯覺,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那麼就算未來出現「時間機器」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因為每一份時間都是獨立的,穿梭時間會針對自己製造出一個不同的時間線,不會影響未來也不會影響過去,祖父悖論就不會出現。

「弦理論」是一個顛覆認知的理論,同時弦理論中認為,我們所在的宇宙是一個多維度的復合宇宙,我們所在的「三維」世界是一個具有長寬高的具體空間,或許存在其他不同的維度,只不過不同維度之間無法互相影響,「時空」就可能是四維世界中生物可以確切感受的一個刻度,目前我們認為,維度之間的誕生是因為「引力」,每一個具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大小不同的引力,一個一維世界的實體,因為自身的重量從一個點變成了一條線,又從線向下,誕生了空間的概念。

每一個高緯度是由無數低緯度組成的,同時高緯度也是低緯度的「投影」,科學家形象的解釋,沒提高一個維度,就是解開了一層「枷鎖」,讓該空間的生物可以感知到一個低維生物無法感知的維度。

目前我們無法證實弦理論,人類發展的時間還太過短暫,需要積累更多的基礎科學,才能解決這些難題,但是就算解決了這些難題對我們也沒有任何影響,我們還是沒辦法扭轉時間,或者感受到其他的維度,對於我們來說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現實的物質宇宙,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衰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FsMPW4BMH2_cNUg7C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