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例脫機重症患者|| 中醫辨治真相還原
小師妹 華醫世界 昨天
點擊上方「華醫世界」關注
免費觀看中醫臨床教學視頻
華醫世界
文章來源:李賽美教授工作室。
感謝李賽美教授及李賽美教授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對華醫世界的支持。
2月8日,正值元宵節,李賽美教授電話會診中山市傳染病醫院該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中山市介紹:
患者彭某,女,31歲。病情進展快,3天即出現肺部症狀。
妊娠35周,白肺,上了人工膜肺。小孩剖宮產,現在全力保大人。
西醫方案全上了,諮詢中醫救命方案。
患者面色萎黃,吸出大量黃稠痰,多日未大便。
李賽美教授遠程會診,按照「內閉外脫」證型論治,予茯苓四逆湯合麻杏石甘湯、宣白承氣湯等加減,結合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在回陽救逆的同時,注重通腑泄濁,予中藥濃煎,鼻飼灌胃治療。
茯苓四逆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宣白承氣湯+山萸肉,具體處方如下:
2月10日,該患者病情較前好轉,大劑量藥物鎮靜,已停升壓藥,痰較前減少、黃色,尿量多,昨天解黃色成形大便,白細胞下降到1.6萬,PCT已正常,血小板回升到10萬,胸片透亮度改善,全身狀況好轉,但仍需較高呼吸機參數維持。
下圖為李賽美教授與中山市中醫院副院長李樂愚教授當日微信交流對話:
2月19日,危重病人升壓藥已停一周,血液濾過已停用,神志已清醒,帶呼吸機呈鎮靜狀態,呼吸機參數比較高,肺部炎症比之前改善,但還是比較明顯,目前處於相持階段。
中山市專家組予參附湯+麻杏甘石湯+宣白承氣湯;患者大便通,因無渣飲食,量很少;
因前期休克,腎灌注受損,經歷多尿期,每日尿量近2萬毫升,期間合用過五苓散,目前尿量尚可,小便色淡黃;發熱已退;
因插管難以觀察舌像、脈像難以採集,但護士回復,患者休剋期手足冰,現在有所回暖;
到此為止,患者彭某已經發病3周,搶救了16天。
李賽美教授會診認為,由於患者不能脫機,一段時間的人工呼吸機,是否存在自身肺疲勞,可使用升陷湯昇陽舉陷。同時建議用《傷寒論》厥陰病篇之麻黃升麻湯,此方可能有調節免疫,抑制炎症風暴的作用。
李賽美教授說:「我曾治一例肺血管炎,原來西醫用激素,我用此方後撤掉激素而病患咯血症狀完全緩解。故考慮本方具有一定擬激素樣作用,可以調節免疫過亢。」這也符合疾病從少陰走向厥陰。
四肢厥逆,病機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肺主皮毛,主表。肺系包括皮毛,鼻竅,氣道,肺泡,均與表相連。
新冠肺炎,肺實質有炎性滲出物,阻止氣道,郁而化熱,氣鬱血瘀,相當於表邪鬱閉,故用麻黃升麻湯開表昇陽散邪,養血活血,清瀉肺熱,同時方中苓桂術甘姜,阻斷生痰之源,以清肅肺氣。
參考李賽美教授以上建議,中山市中醫院專家組根據患者當時情況,決定先使用升陷湯加味,李賽美教授擬方如下:
先服3劑。一日1劑,分晝3次,夜2次。
少量多次,頻服(灌胃)
下圖為李賽美教授與中山市中醫院副院長李樂愚教授當日微信交流對話:
2月25日,該患者呼吸機參數已可調低,升壓藥已停,因血壓高,使用降壓藥;
近兩日黃疸,總膽紅素176,考慮跟肝損害和溶血有關,大便4天未排,尿深黃,下肢腫,腹脹明顯,肺部炎症還比較重,但比之前有改善。
中山市專家組停用了參附湯,改用麻杏甘石湯加宣白承氣湯加茵陳五苓散。
李賽美教授對組方思路表示贊同,略作調整如下:
下圖為李賽美教授與中山市中醫院副院長李樂愚教授當日微信交流對話:
3月1日上午,中山市專家組組長、李樂愚教授電話告知,該患者目前神志轉清,黃疸消退,其餘指標基本穩定並近正常。已停用人工肺ECOM,但仍在吸氧,不日將脫機。
此患者已治療20餘日,曾請廣東省人民醫院專家會診,認為其預後不良,極有可能成為廣東省第一例死亡患者。
現在形勢雖然喜人,但肺部CT改善不明顯。肺泡吸痰為果凍樣,夾有血樣壞死組織,病人呼氣順暢但吸氣困難。
李賽美教授斟酌擬方如下:麥門冬湯+千金葦莖湯加減。
3月4日下午,重症患者彭某血氧飽和度已完全正常,幾乎脫機後,僅用BIP呼吸機扶助中藥方劑治療,目前狀態良好。
下圖為3月4日女性危重患者查房現狀,精神恢復,舌象有神。
下圖為李院長與李賽美教授對話:
3月8日,從第一次元宵節會診開始,整整一個月,彭某從危重症期進入康復期,完全脫機。
這是對中山市中醫院、對中醫專業組長李樂愚教授、對時刻關心指導前線作戰的李賽美教授最好的回報!
3月13日上午,患者恢復飲食,已能下地走動,診療效果很令人滿意。
李樂愚教授提到,中山市使用中藥治療新冠肺炎效果很好,輕症患者可全部好轉治癒,沒有轉成重症者病人。
許多輕症患者一開始就用了升降散,效果特別好。
中山的中西醫工作者充分信任,緊密合作,使中西醫結合「1+1大於2」,中醫一直用療效說話,在疫情中,中醫樹立了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經過疫情,我們更要發揚傳承中醫中藥,這是我們的文化瑰寶,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此過程中,李賽美教授全程參與,遠程指導,仁心仁術,弘志揚醫,充分彰顯了中醫治療的個性化、人性化。
此戰,是中醫抗疫的又一個里程碑,應當被記錄,應當被銘記!
李賽美教授按語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風暴正肆虐全球,中國抗疫進入阻擊戰階段,危重症救治成為「硬骨頭」。
進一步提高好轉率,降低病死率,是當今醫學界重點難點,也是社會關注焦點。
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危重症患者彭某的成功案例,彰顯中國智慧,中西結合,強強聯手,精誠合作,創立了中山模式、廣東模式!
辨治理念概括為:寒溫合一,經方合用;扶正袪邪,留人治病;通利二便,給邪出路;重病重劑,輕病輕調。總體融合了《傷寒論》、《溫病學》、《金匱要略》三門中醫經典學科的理法方藥。
中醫治療重症不缺位!本著實事求是原則,將個人辨治心路歷程真實記錄並分享給同道,冀其為新冠肺炎危重症中醫救治提供一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