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七年,禮部尚書嚴嵩揣摩上意,以書院耗材擾民為由盡毀天下書院,自由講學被廢止,紹興的稽山書院也在關停之列,這稽山書院始於宋代,范仲淹所建,石待旦,朱熹,王陽明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此講學,四方受業者甚眾。
稽山書院被搗毀後,王陽明的兩位嫡傳弟子,季本和王畿於鑑湖船上建立流動課堂。越中十子就是王門二代的再傳弟子,這些文人們組成了柯亭詩社,後發展為十子社,他們經常聚會於紹興城的私人府邸,或者酒樓畫舫,高談闊論時事或者作詩,潑墨丹青。在整個明代,文人結社風潮極為盛行,據郭紹虞《明代文人結社年表》考證,明代文人結社170例以上。
據《紹興府志》「渭與蕭柱山勉,陳海樵鶴,楊秘圖珂,朱東武公節,沈青霞煉,錢八山楩,柳少明文,及諸龍泉,呂對明稱越中十子」。
鑑湖上的遊船畫舫
越中十子中徐渭(1521-1593)最為出名,徐渭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戲劇,文學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湯顯祖,陶望齡,袁宏道,鄭板橋,齊白石,吳昌碩都對他評價極高。徐渭最大的成就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他一生歷盡磨難,性格狷介,晚年潦倒而死。
徐渭《黃甲圖》
諸大綬(1523-1573),紹興府山陰縣漓渚鎮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狀元,授翰林院編修,曾侍穆宗日講。萬曆元年(1673年)與另一位紹興狀元張元忭營救徐渭出獄,張元忭為晚明文學家張岱的曾祖父。諸大綬是歸有光的伯樂。諸大綬狀貌修偉,生性篤實平和,為政不偏不激,樂於獎掖後進,但其過時過早,時人惋惜。諸大綬死後歸葬漓渚九板橋寶壽山。
諸大綬諡「文懿」,諸文懿像
沈煉(1507-1557)會稽人,嘉靖十七年 (1538年)進士,除溧陽知縣,因事左遷為錦衣衛經歷。沈煉為人剛直,嫉惡如仇,每飲酒輒箕踞笑傲。以「十罪疏」彈劾嚴嵩,被處以杖刑,謫居保安州為民。沈煉在塞外,卻仍以詈罵嚴嵩父子為樂,嚴嵩得知大怒。嘉靖三十六年,嚴世蕃設計誅除沈煉。恰逢白蓮教教徒閻浩等人被捕,招供多名嫌犯,於是列上沈煉的名字。沈煉終因被誣為謀反而遭到殺害,兩子同日被害。隆慶初年,朝廷下詔,褒獎敢於言事者,特追贈沈煉光祿寺少卿。天啟初年,追諡忠愍。天下士人推崇其德,將他的作品彙編成《青霞集》,《明史》有傳。繡春刀電影以沈煉事跡加工而成。
蕭勉,生卒年不詳,字女行,號柱山,蕭鳴鳳之子,山陰大漊人。一說蕭鳴鳳是《金瓶梅》的作者。蕭勉系國子監生,其父蕭鳴鳳是徐渭的姑表姐夫,蕭勉與陳鶴,沈煉,徐渭皆關係密切。蕭勉與其父合遍《蕭氏家族序》,徐渭為其作序,序中稱蕭勉「顧其人有奇干可經世,議論英特,往往一座皆傾,著述頗豐「惜皆毀於火,所存者僅十之一二」。其餘事跡不可考。
陳鶴(1504-1560)字鳴野,又作水樵生,山陰人。穎悟絕群,年十餘,已知好古。置奇帙名貼日夜誦覽。十七襲祖蔭得百戶。善畫水墨花草,著海樵集。卒年五十八以上。晚年客居金陵四年,終卒於此。徐渭《陳山人墓表》:海樵山人卒之六年,為嘉靖乙丑(1565)。「可推斷陳鶴卒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又《朱武山人集》卷七《夢海樵》」五十七年乘化盡「,又據《海樵先生全集》卷七《許石城太常招飲話舊》」庚同甲子頭髮白「一句,無疑陳鶴生年為甲子年(1504)。陳海樵的繪畫風格是一種潑墨大寫意,而徐文長繪畫的基本風格亦正是這樣。
陳鶴《牡丹圖》
朱光節(1503-1564)山陰安昌人,內閣首輔朱賡之父(清代京師書吏多為紹興人,最後形成為著名的「無紹不成衙」,即源於明萬曆年間朱賡輔政)。字允中,號東武山人。明嘉靖十年(1531)中舉,會試屢次不第,遂在家鄉招徒講學。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二十六年(1547)間,朱公節與陳鶴、沈煉、蕭勉、柳文等結社于山陰柯亭,後五位也相繼加入。嘉靖三十二年(1553)經謁選任江西彭澤縣令,三十六年(1557)擢知泰州,兩年後棄官歸里,講學稽山以終。朱公節為人方嚴簡重,為官存古循良之風。有《東武山人集》。
朱公節墓誌拓片
呂光升字尚賓,號對明,又號蓮峰,新昌人。呂世東之子,有一胞弟呂光午,有一同族兄弟呂光洵,呂光洵官至兵部尚書,為越中三不朽之一。呂光升曾任長沙通判,卒年四十八。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二月,徐渭逢三十七歲生日。呂光午殺敵屢立戰功,歸來以日本刀贈徐渭以為壽,徐渭有詩《正賓以日本刀見贈,歌以答之》。其首句「昨者呂君兄弟留余飲,旬日儘是陳遵解投轄」,徐渭這次被邀到新昌做客,留住了十來天。呂光升事跡多不可考,呂光午和呂光洵事跡較多。
錢楩,字世材,號立齋,山陰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進士,嘉靖六年(1527年)出任晉江縣令。錢楩在晉江任上,頗有政績,清道光《晉江志》稱其:「精練敏決。用恩而不為姑息,用法而不為刻深。抑豪強而人無侵奪,懲盜賊而人得安眠。明而不以聰察為訐,潔而不以矯激拒人。 」由此看來,錢楩是一個負責任、辦實事的官員,在他的管理下,晉江頗為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福建通志》之福建名宦傳里關於錢楩的傳記後有句評語,其治用恩不濫,用法不苛,明而能晦,清而能容。晉江蘇內村的摩尼教草庵遠近聞名,在草庵左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裡面供奉著一位目光炯炯有神、儒士裝束之人。這位儒士不是別人,正是當地人口中的「錢太爺」——錢楩。錢楩後來升為刑部主事,不久棄官回鄉,別妻子,焚衣冠,潛心學道。他築室於紹興東南部的秦望山半岩獨樓八角亭中,成了紹興一帶的著名道士,後人稱其修煉的地方為「錢公岩」。
晉江錢楩像
楊珂(1503-1578?),餘姚人,字汝鳴,諸生,隱居秘圖,養母以孝聞。他善書,被鄉里稱為「今之右軍」。明萬曆《餘姚縣誌》云:楊珂幼摹晉人帖逼真,後稍別成一家。」《紹興志》亦稱楊珂「為詩瀟洒不群,書得晉人筆法」。可惜楊珂已無作品傳世,他是否真如「今之右軍」尚需求證。不過,同時代外鄉人對楊珂評價不高,甚至很消極。王世貞《藝苑卮言》曰:「楊珂初亦習二王,後益放逸,柔筆疏行,了無風骨。」豐道生曰:「楊珂書如胠篋偷兒,探頭側面。」參照這些消極評價,楊珂書不傳於世,「多作狂書」失敗的可能性更大。楊珂比徐渭大十八歲,並沒有被徐渭《畸譜》紀為師輩,但以「越中十子」之交,後來又楊、徐齊名,可以清晰見到徐渭與楊珂之間的關係,《白鹿表》可以為證。楊珂「多作狂書」與徐渭中年以後書極相似,想必薰染有自而成當年紹興書壇的「時風」。楊珂之卒約在萬曆六年(1578)。楊珂平生作詩近千首,遺集散佚,卒後新安門人范氏得其手書草稿編為一卷,摹刻於武林,但流傳極罕。
柳文(1514-1574)字彬仲,又字學博,號少明,山陰人。科舉屢試不第,後循資薦為貢生,曾任高郵教諭,萬曆二年升任江西都昌縣令,卒於任所。柳文卒後,徐渭為其作《都昌柳公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