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創造生命奇蹟!衡水「奶奶媽媽」背著孫女上學看世界

2019-05-11     燕趙都市報

這不是一個悽慘的故事。因為故事裡的小主人公說「活著真好」。

這也不是一個悲情的故事。面對命運的暗礁,故事裡的奶奶靠著一個信念支撐著走到今天,那就是不僅僅要讓自己的孫女「活著」,還要「好好活著」。

衡水市武強縣第二實驗中學裡,有一位奶奶走在樓道里,孩子們紛紛打招呼:奶奶好……就是這位奶奶,在自己的孫女18個月大時被發現「腿使不上勁」以後,迸發出了令人震驚的力量與韌性——

從抱在懷裡四處求醫,到背著孩子遍覽大好河山;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再到上初中,每天與孫女一起「上學」,照顧孩子,成為孩子最有力的「靠山」;從18個月大的嬰兒,再到如今要強、開朗的「陽光女孩」……對衡水市武強縣63歲的張瑞欣來說,她這一生最成功、最值得驕傲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孫女劉宣諾了。正是在奶奶的咬牙堅持與苦心培育下,小小的劉宣諾也用自己的力氣,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那個天使一樣的孩子,病了

2004年11月29日,張瑞欣當奶奶了。其實從兒媳懷孕那天起,她就在滿心期待著那個小生命的到來。也到了這時候,她才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平時人們所說的「隔輩兒疼」是怎麼回事。當看到那個小小的生命時,她的心都快要融化了。

從那天起,她就承擔起了照顧孫女的任務。孩子就跟著她睡,偶爾孩子的媽媽帶孩子睡一回,張瑞欣就會一整晚都無法睡踏實,總覺得身邊空落落的。就算做飯,只要鍋還沒熱,她就趴在孩子的小床前,永遠也看不夠似的看著孩子。

這個孩子就是小宣諾。她長得可愛,惹人疼,從小就聰明,6個月的時候就陸續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按照預設的人生軌跡,她會在這一家人的疼愛下一天天長大。

但這軌跡,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被埋下了一道道「關卡」。

宣諾18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張瑞欣像往常一樣帶著孫女去樓下玩,結果就有好心鄰居發現孩子的腿好像「不得勁兒」,走起路來的樣子「不舒服」,建議張瑞欣帶著孩子去看看。

張瑞欣直接就抱著孩子去了醫院。而她自己也沒想到,就從那天開始,她竟然會如此密集地與醫院打起交道來——那個天使一樣的孩子,病了。

漫漫求醫路寫滿「悲喜交集」

最開始,醫生診斷小宣諾患上的是髖關節脫落。張瑞欣抱著孩子到石家莊看病,給孩子做支具。反覆兩個療程以後,孩子的狀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糟糕了。醫生也很納悶,後來有專家提到,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病」,只不過最開始的症狀與髖關節脫落十分相似。醫生說了很多,張瑞欣當時也沒聽得特別明白,畢竟她也不懂醫學,只是聽說,孩子得的有可能是一種跟神經、基因遺傳有關的疾病,那時她還聽懂了一個詞:重症肌無力。

但這只是醫生的推測,如果確診,還需要去北京做進一步的基因檢測。一次次的奔波,一次次的心力交瘁,尤其是有一次有位專家好心地提醒她,如果真的確診是基因方面的疾病,孩子的生命有可能拖不過4個月。「回家吧,好好待她,堅強些。」專家是看張瑞欣太疼孩子,才好心給她打支「預防針」。

那個時候,是張瑞欣惟一一次覺得自己「捱不過去」的時刻。她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腦子裡一片空白,似乎只留下了一個意識:如果孩子活不了,那我也活不下去了。

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張瑞欣堅持給孩子做檢測。她還是想要弄個明白。48天之後,郵件到了。是醫院寄來的檢測報告。那時候,張瑞欣已經通過網絡查詢、專家諮詢等多種渠道,掌握了更多的醫學知識,她立即坐到電腦前開始比對,結果出來了:孩子排除了最為嚴重的那個結果,不會危及生命了!

看到這個結果,張瑞欣一下子就坐在孩子旁邊嚎啕大哭!「悲喜交集」,多年以後她仍舊用這四個字形容自己當時的心境。排除掉了最壞的結果,但擺在孩子和她面前的,仍舊是一條當時很難看到光亮的路。

奶奶創造「生命的奇蹟」

張瑞欣當然沒有放棄。去北京,她拿著一張地圖,開始遍尋「三級甲等」以上的醫院。當時的想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的病耽誤不得,不能相信那些「小廣告」和「偏方」。

從西醫到中醫,從神經方面的專家到肌肉方面的專家,張瑞欣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勇氣,只要聽說哪位專家有可能掌握著治療這方面疾病的信息,她就直接奔過去。有一次在樓道里整整等了一天,讓專家也深受震動。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加入到小宣諾的治療隊伍當中。

離確診越來越近。需要一種生物製劑,不巧的是當時北京的醫院裡沒有。張瑞欣二話沒說,直接撥通愛人一位戰友的電話:「兄弟,我是你嫂子,我現在腦子很亂,多餘的話不說,你給我去查一種藥,看你們那裡有沒有……」五分鐘後,電話回了過來:「嫂子,我們這裡有!」

那家醫院在張家口。沒說的,張瑞欣帶著孩子直奔張家口。

最後,小宣諾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損傷、進行性肌無力。就像當時聽到那個有可能出現的「最壞的結果」一樣,張瑞欣依舊沒有放棄。在她看來,畢竟終於知道孩子的病因了,是的,這種病還無法治癒,但作為一個奶奶,她願意開動起自己所有的力量,極力延緩病情的發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在一檔電視台的科普節目中(這檔科普節目不是偶然看到的,而是張瑞欣一直在關注,她當時想的是有可能通過這樣的科普節目了解到一些跟孫女疾病有關的信息。誰也沒想到,她這個幾乎等同於「異想天開」的「小機率事件」,竟然成真了),張瑞欣真的找到了一條寶貴的信息。那是來自東北的一家醫療機構,正在用幹細胞移植的方法控制俗稱「麵條人」患者的病情發展。小宣諾的病,會不會也能從中獲益呢?

不管怎樣,奶奶願意去試試。因為在她看來,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就不會放棄。

從那以後,每年張瑞欣都要帶著小宣諾去進行幹細胞移植。這位看似普通的「奶奶」終於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從那以後,她多次帶著孩子去北京,當專家們看到日漸長大的小宣諾時,無不為張瑞欣創造的「奇蹟」而歡欣鼓舞。

陪著孫女去上學:校園裡飄起「奶奶好」

讓孩子接受教育,是張瑞欣早就計劃好的事情。也許從孩子在醫院樓道里候診的時候,就萌生了這樣的念頭。那時,她給小宣諾買了《幼兒畫報》之類的讀物,她讀兩遍,孩子竟然就記住了,再指著畫面的時候,孩子竟然有板有眼地「讀」了起來,旁邊的病友還問:「這孩子這麼小就認字嗎?」

在張瑞欣看來,讓孫女上學,接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教育,不止是「認字」這麼簡單。是的,小宣諾失去了行走甚至站立的能力,雙手也無法舉高,但孩子還有正常的大腦,在張瑞欣眼裡,自己的孫女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取代的,孩子有追求自己幸福,讓自己生命充實的權利!

四處帶孩子治病的時候,就曾有人好心勸過張瑞欣:孩子肯定殘疾了,不要再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了,就讓孩子守在家裡吧。那時候張瑞欣就沒聽,現在,在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上,她再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就是不僅要讓孩子上學,而且還要像其他孩子那樣,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正規的教育!

可接收這樣一個孩子,對於幼兒園來說談何容易!有一次,張瑞欣像往常一樣抱著孫女去一家私立幼兒園聽講座,此前她已經來了多次,這次,終於有一位年輕的女老師站在了她的面前,問她願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嗎?她願意做孩子的老師!

跟園長一交流,園長說,其實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但一直擔心沒有老師願意接收這樣一個孩子。現在好了!

於是,小宣諾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在該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進入了幼兒園!於是,從那時開始,小宣諾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在該讀小學的時候,就進入小學;在該讀初中的時候,就進入初中……

而張瑞欣的「陪讀」生涯,也是從小宣諾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她跟著孫女去上學,坐在孫女旁邊。孫女漸漸大了,張瑞欣已經習慣了推著輪椅進入教室,將孫女抱到座位上。她也習慣了在學校里找一間屋,安靜地等著孫女下課,然後她去照顧孫女上衛生間,推著孫女到操場上吹吹風、曬曬太陽……

5月8日上午,在衡水市武強縣第二實驗中學的校園裡,從張瑞欣身邊走過的孩子們紛紛打著招呼:奶奶好,奶奶好……張瑞欣高興地答應著。還有同學過來幫她推著宣諾的輪椅,走在陽光正好的校園裡,旁邊是正在跑操的同學和開放的月季,宣諾心情也很好,總是抿著嘴笑。

記者了解到,在得知宣諾來學校就讀的消息後,學校里調整了教室的安排計劃,將本來計劃放到三樓的教室,放到了一樓。學校專門修了無障礙通行的坡道,安排出一間宿舍給祖孫倆。不僅如此,學校還在教學樓里特意打掃出一間倉庫,倉庫的角落裡放了桌、床等物品,倉庫就在宣諾教室的隔壁,為的是讓張瑞欣更好地照顧孫女……

老師們告訴記者,張瑞欣不僅是宣諾的奶奶,也成了同學們的奶奶。甚至還有不少家長專門留了她的手機號,平時有什麼事需要幫忙就給張瑞欣打電話。比如有的孩子生病了,需要吃中藥,張瑞欣就給熱好,送到教室里去。宣諾所在的8年級三班被評上了武強縣先進班集體,就在學校的光榮欄里,貼著班級的大照片和事跡介紹。就在那張全班的「全家福」里,穿著一件大紅上衣的「奶奶」站在正中間,「奶奶」也成了這個班級不可取代的一員!

背著孫女去旅遊:孩子,我們要好好活著!

張瑞欣的兒子和兒媳平時忙於工作,也無力分身來像張瑞欣一樣照顧孩子。所以,這些年來,張瑞欣就挑起了擔子,也撐起了宣諾生命的藍天。

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面對如此沉重的壓力,病情的、經濟的、精力的……無論多難,張瑞欣沒有封閉起孩子,相反,她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扇大門,那裡,有的大門叫「閱讀」,有的大門叫「上學」,還有一扇大門,叫「旅遊」。

奶奶提供的資料圖片

在許多人眼裡,這該是一個被陰雲籠罩的家庭,可事實恰恰相反,張瑞欣想播種在孩子心裡的,是對山川、河流,對世間萬物的敬畏與熱愛,她要讓孩子親眼看到這個世界有多美,這個世界有多大,她還要讓孩子在四處旅遊的過程中,去與外界交流,去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一次外出旅遊,是2008年,抱著孩子去的。目的地是桂林,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嘛!張瑞欣和老伴帶著宣諾看山、看水、看震撼人心的大型演出,他們去北海看紅樹林,坐著竹筏「衝浪」……

從那之後,無論多忙多累,張瑞欣每年都會抽時間帶著宣諾外出旅遊。他們去了西安,看到了兵馬俑;去了黃果樹瀑布,當時宣諾以為到了「水簾洞」還能看到猴子……坐上遊輪,他們暢遊長江,穿越三峽;在重慶,小宣諾終於感受到了「小蘿蔔頭」當年的環境……

在外出旅遊的過程中,小宣諾也習慣了與別人交流。在遊輪的甲板上,她用有限的幾句英語跟外國遊客「聊天」;在神農架,她好奇地問一對青年:「叔叔,阿姨,你們是情侶嗎?」她「小大人」似的問話問樂了一車遊客……

在漫長的求醫過程中,張瑞欣說,她見了太多太多人世間的疼痛與悲劇。那些無力,那些生離死別,那一幕幕讓她難忘,也更加覺出生命的寶貴來。她平時跟宣諾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僅要活著,還要好好活著!

奶奶提供的資料圖片

奶奶提供的資料圖片

在愛與溫暖里一天天長大

因為身體的原因,宣諾做卷子時的速度要明顯慢一些。但這不影響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班主任周新盼說,宣諾基本上是班上的第一名,「有一次考了第二名,她跟我說,老師,下次我去掉那個『橫』。」

奶奶提供的資料圖片

跟學習成績比起來,更讓張瑞欣和老師們欣慰的,是宣諾開朗、樂觀的性格,是她與同學們打成一片的快樂,是她熱心給同學講題、負責維護班級「讀書角」的那份責任感、榮譽感。在學校里,宣諾感受到了老師、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她在快樂地一天天長大。

前些天,學校舉行運動會,結果突然下起雨來。也沒誰招呼,一大幫表演扇子舞的同學竟然如同得到命令般圍攏在宣諾身邊,她們展開扇子,就像給宣諾撐起了一個小小的避雨的「亭子」。那一幕,張瑞欣現在說起來眼睛仍是紅紅的。

每次她推著宣諾到班上,宣諾座位附近的同學會立即行動起來,他們有的搬桌子,有的挪凳子,有的拿書箱,幫著張瑞欣安頓好宣諾。

宣諾不僅是學習成績好,在她的宿舍里,還擺了好多獲獎證書,而且還「只是一部分」。那裡面,是她在演講、播音、畫畫、作文、英語等多個方面取得的成績。對了,她還喜歡唱歌,在學校副校長韓翠玲的手機里,就存著宣諾參加學校演出時的視頻:「對,這是宣諾,她唱的是《隱形的翅膀》……」

宣諾告訴記者,在她眼裡,奶奶既是奶奶,又是媽媽。因為奶奶跟媽媽一樣。問她這些年奶奶帶著她外出旅遊,最大的心得是什麼,她想了一下,輕輕說:「活著真好。」

宣諾說,她的夢想,是將來當一名老師。

張瑞欣說,宣諾曾經跟她說,要是將來能回到現在的學校,跟現在的老師們一起教書,那該多好啊!

(燕趙都市報 記者 李家偉 文/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WqDWwBmyVoG_1ZBPUH.html








定了!擴招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