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媽媽群里有位媽媽說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家孩子差不多三歲了,每天帶他去公園,都要坐著嬰兒車,不願意自己走路。
公園離家不遠,小孩子走十來分鐘就到了。
我看到一些同小區的小孩,兩歲都不到,已經牽著爸爸媽媽,自己走到公園,都不用帶嬰兒車了。」
在小區路上、菜市場、公園裡,被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放在嬰兒車裡推著走的寶寶隨處可見,有不到1歲不會走路的,也有兩三歲大能跑能跳的。本是活潑淘氣的年齡,卻大部分都很聽話地坐在嬰兒車裡。
有的寶寶從車裡站起來或者往外爬,想掙脫小車帶來的安逸和束縛,老人或者父母黑著臉說:「這孩子,坐著還不老實,老實點兒!」被呵斥的寶寶開始哼唧,有的乾脆大哭。
也有的看到被媽媽抱著的寶寶,小手摟著媽媽的脖子,小腦袋四處看,比比畫畫,咿咿呀呀,媽媽應和著說幾句:「那是大風車,在發電;豆腐,是用豆子做成的。」寶寶滿足地重複媽媽的話。
孩子從剛出生,我們就用嬰兒車推著他們到小區曬曬太陽、去公園,大一點還去商場、去市場,去所有的地方。
坐嬰兒車出行,是我們從小幫孩子養成的習慣。但是從孩子會走路以後,孩子通常會有一個階段,對自己走路非常感興趣。這個階段就可以被我們當作一個契機,訓練孩子慢慢擺脫嬰兒車。
那麼3歲以內的寶寶出行,是該坐在嬰兒車裡,還是被父母抱著呢?哪種方式更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呢?
嬰兒車限制了什麼
3歲前的寶寶,已經有一定的重量,媽媽抱在懷裡會覺得很累,尤其是祖輩帶孩子,就更抱不動了,於是,嬰兒車就成了出行時的必需品。
不管去哪裡,不管寶寶是否願意,父母都會把寶寶放進小車裡推著走。嬰兒車雖然解放了家長的雙手,但是,卻無法成為媽媽懷抱的完美替代品。
這是因為嬰兒車有如下局限性:
感受媽媽懷抱的溫暖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是最原始的本能,在子宮裡感受著媽媽的心跳,內心無比平靜。寶寶出生以後,他們特別依戀媽媽的懷抱。小生命經歷了與母親身體的分離,要想很好地活下來,需要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他們熟悉媽媽的心跳、氣味,被媽媽抱著的時候,會有好的感覺,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被歡迎的,身體才能順利生長發育。
看媽媽的臉
媽媽抱著寶寶,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和媽媽對視,這樣可以減少他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3歲前,寶寶的認知處於感知覺階段,具有主動性和選擇性。
寶寶喜歡看人臉圖,和媽媽對視是一種情感交流,這種活動能讓他感受到媽媽真摯的愛。
寶寶的觀察視野
媽媽抱著寶寶的時候,寶寶的目光可以和成人一樣看得很遠,而且可以自由轉動上身去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效地刺激了寶寶的感知覺,促進了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有利於寶寶和他人互動。而坐在車裡的寶寶看到的除了穿行的自行車、汽車,就是大人的腿,這些物品很難激發寶寶的興趣,不利於寶寶的成長發育。
呼吸新鮮空氣
孩子坐在嬰兒車裡,頭距離地面較近,很容易呼吸到地面上的灰塵,以及汽車、摩托車等車的尾氣,而這些尾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
身體安全
寶寶在嬰兒車裡,有時會由於照顧者的疏忽大意,出現寶寶從嬰兒車跌落等危險。
寶寶的走路機會
很多寶寶八九個月以後,體重達到了10千克,抱起來很重!
而寶寶的活動力增強,在家裡待不住,總想往外跑。這種情況下,媽媽把寶寶放在嬰兒車裡推著走,雖然媽媽省勁兒了,但卻減少了寶寶四處探索的機會,不利於其成長。
由此看來,嬰兒車不能代替媽媽的懷抱,但是,有的時候抱著很不方便。
那麼,怎麼做才能達到既方便了媽媽、又利於寶寶成長呢?
媽媽多抱或讓寶寶多走
美國兒科學會早在2014年就呼籲父母,在有精力的情況下能夠放棄各種baby carrier,包括嬰兒車和嬰兒背巾等,能夠將孩子在安全環境下,放到地面上自由的探索。
當孩子能自由活動,開始觀察和詢問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也會在無意間變得多起來。
寶寶出生以後,不僅通過看與聽了解外部世界,豐富自己的大腦,還要通過聞、嘗、觸、摸、運動等來進行。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獲得無窮樂趣,大腦獲得發育,與此同時,加深了對自我獨立性的認識。放開孩子,讓他們的身體獲得自由,讓他們的四肢活動起來,會更利於其成長。
01、不會走時,嬰兒車怎麼用?
當寶寶不會走的時候,媽媽可以選擇用嬰兒車推著寶寶走,邊走邊說,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把寶寶抱起來,坐在長椅上,和大家一起交流、玩耍。
玩夠了,要換地方,再把寶寶放進嬰兒車,推著他走一走。
如果幾個人一起帶寶寶短暫外出,還是儘可能地抱著,這樣更利於寶寶看到更多的風景:人臉、花草樹木等。
當然,如果是外出訪友或者踏青等,就要備上嬰兒車,父母累了、寶寶睏了的時候,就把寶寶放進車裡休息一會兒。
02、和寶寶積極互動
有一種嬰兒車的設計很特別,在車裡孩子是面朝推車人坐著的,孩子隨時可以看到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照顧者,從而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不容易被分離焦慮所困擾。
多逗逗寶寶,和寶寶說說話,給寶寶一個燦爛的笑容,較多的刺激會讓他變得積極主動,向你做鬼臉、沖你笑一笑,就是對你最好的回報。
03、寶寶會走了,就讓他多走
當寶寶會走了,就不再讓他坐車,這樣的方法能很好的鍛鍊行走能力。
只有當寶寶愛上了行走以後,你想抱他,他都不願意。噠噠噠跑得快著呢。
只要寶寶養成了自己走的習慣,就不會老喜歡讓父母抱了。
如果媽媽帶寶寶外出購物,最好用嬰兒車推著寶寶,並帶好水等物品,以便順利地完成購物活動。
結語:
其實,無論在哪裡,無論使用哪種攜帶孩子出門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視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如果有可能,希望每個父母能嘗試著離開嬰兒車,和孩子手牽手出個門,再手牽手回家吧!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