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南:傳承紅色基因,煥發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光芒

2019-10-26   雲浮文化

近日,雲浮市鬱南縣委組織縣處級黨員幹部開展了一系列的紅色教育活動,縣委書記首先率領縣四套班子到桂圩鎮龍崗村參觀鬱南(桂河)革命紀念館等,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接受思想洗禮;然後在縣黨員教育培訓中心,以「保持頑強的鬥爭精神、堅韌的鬥爭意志、高超的鬥爭本領,勇於在推動融灣發展中擔當鬱南使命、作出鬱南貢獻」為主題給全體黨員幹部上了一節專題黨課,並於晚上與全縣2000多名黨員群眾在縣文化廣場觀看了大型歷史舞台劇《桂河之春》。這是鬱南縣處級領導以身作則,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主題教育深入開展的一個縮影。


鬱南縣桂圩鎮龍崗村是桂圩村委下屬的自然村,有著悠久的紅色歷史文化,是鬱南「四一八」武裝起義的策源地,該村投身革命的各級領導人、愛國志士、老黨員、老同志有100多位,堪稱「三羅革命第一村」,也是我縣傳承紅色基因的黨員幹部紅色教育基地。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鬱南縣通過開展「十百千萬」活動,大力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密集的優勢,引領全縣萬名黨員做到「三突出」實現「三強化」,推動鬱南開門抓教育,「活化」紅色情景,強化革命傳統教育,補足黨員幹部群眾精神之「鈣」。

突出紅色文化延伸,強化擔當作為。一是活化紅色情景。通過黨員群眾自導自演舞台劇、宣傳片等,重演重現當年革命情景,生動展現出革命先輩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表達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和美好生活的讚美。如由50多名桂圩本地黨員群眾自編自導自演《桂河之春》,以鬱南人民「四一八」武裝起義為主線,分為「春在桂河」、「桂河風起」、「四一八起義」和「春暖桂河」四部分內容,講清鬱南故事,再現桂河人民艱苦卓絕的革命奮鬥歷程,激勵廣大黨員群眾勇於鬥爭、敢於擔當、善於作為。二是打造紅色平台。以革命舊址保護為切入點,加大對縣域紅色資源挖掘、革命遺址遺蹟搶救保護工作,著力打造桂河革命紀念館、妙門鄉農民協會遺址、中共三羅邊區鬱南河口交通總站革命紀念館、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等紅色教育基地,使其成為縣內外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陣地,為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各級黨員幹部提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黨建黨史教育、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等多位一體的黨員幹部教育服務。目前,全縣紅色教育基地已累計吸引市內外黨員幹部、群眾和學生等近50多萬人次前來參觀學習。三是發揮紅色效應。在桂圩龍崗村建設了一個220平方米可容納120人參加培訓的全縣黨員教育培訓中心,延伸「黨校+紅色基地」的教育培訓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黨性教育資源鏈,全縣各級黨校與紅色基地結對,支撐黨員紅色教育,引導全縣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鄉村振興中開展志願服務5萬多人次,為群眾排憂解難3000多次,有效樹立了黨員爭當先鋒做表率的新形象。


突出紅色基因滋潤,強化頭雁引領。一是注重頭雁引領。積極設置自然村黨支部,將外出經商務工的優秀青年黨員能人選配為支部書記,以黨員網格化將黨員與群眾連結形成服務「小方塊」,堅持深化 「1+3」 黨建模式成立鄉村振興促進會,推動鄉村基層治理的現代化,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將主題教育與貫徹落實《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結合起來,狠抓「頭雁」紅色教育,如組織全縣第一書記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輪訓,利用本土紅色基地進行「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龍崗精神」現場教學。二是注重紅色傳承。在搶救性保護開發全縣革命舊址、紅色遺址建成紅色教育基地的基礎上,注重讓全縣紅色村的牆壁彩繪、宣傳標語等「紅色印記」隨處可見,使黨員和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增強黨性修養,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氛圍;開展百場紅色故事宣講,依託紅色基地、革命老區老黨員等,圍繞黨史、新中國史以及發生在當地或鬱南轄區內的革命故事進行宣講,引導全縣萬名黨員不忘初心,牢記黨的宗旨,推動全縣200個村(社區)將掃黑除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融入村規民約,規範村民行為,純化民風民俗。三是注重黨員教育。加快落實「十百千萬」活動部署,通過縣領導帶頭講、宣教團集中講、責任單位對口講、百姓宣教員流動講、紅色教育基地體驗講,示範引導全縣萬名黨員學黨章、學原著、學原文、踐原理,實現以學促做、以做促優,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著力掀起主題教育大熱潮。截至目前,全縣首輪41場次宣講均已完成,受教育黨員超8000人,參加鄉村振興工作超1.6萬人次。

突出紅色「初心」踐行,強化惠民提效。一是擦亮紅色名片。充分發揮鬱南縣紅色資源豐厚的優勢,以「紅色+」為引領,推出「紅色+旅遊」「紅色+文化」「紅色+產業」等多張品牌,讓紅色遺蹟「活」起來、紅色名片「亮」起來、紅色基因「傳」起來,讓革命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光芒,讓紅色資源「紅利」釋放給群眾。如桂圩鎮深入挖掘龍崗村「三羅革命第一村」獨有的紅色革命文化遺產,通過修繕保護傑出革命人物舊居、修建鬱南桂河革命紀念館、黨建文化廣場及沿途民居描繪紅色革命故事等,建設特色紅色黨建示範品牌,構築紅色黨建旅遊宣傳窗口,成為市內外開展主題黨日、愛黨愛國教育活動以及鄉村振興參觀學習的主要場所,帶動提高當地群眾的收入。二是激發「紅色引擎」。探索實施「三變」模式,將貧困戶的上級扶貧資金、村民閒置土地等整合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的股金,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做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與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如桂圩龍崗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0萬元,發展溫氏肉雞養殖等扶貧項目,流轉土地300多畝發展田園綜合體,為當地村民和貧困戶提供5000多人次就業機會,累計促進增收5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5萬多元。三是初現紅色成效。通過紅色教育,全縣黨員幹部敢於從鬱南發展所需、改革所急、穩定所憂、群眾所盼的問題入手邊學邊查、邊查邊改,破解五難(就醫難、讀書難、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推進三工程(扶貧致富工程、禁毒「摘帽」工程、城建提質工程),突破二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工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落實專項整治,解決各類民生問題550多件,禁毒「摘帽」工程取得顯著成效,著力打通落實民生實事、重大民生工程「最後一公里」,將主題教育和紅色薰陶的成效體現在為民辦實事上。

桂圩鎮龍崗村生機盎然的田園綜合體


編輯:李 謙

圖文:葉錦生

審核:鄭劍鋒 余灶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