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這是毋庸置疑的,且不說我們的八大菜系,即使是很多地方的各種特色美食,也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垂涎欲滴。中國菜的各種烹飪手法,能數得上來就有20多種,當然要說起大的分類,當以煎、炒、蒸、煮、炸為主,其中更是將各種炒菜發揮到了極致。與中國菜相反的,歐美國家卻很少有炒菜的,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歐美國家不愛炒菜,而中國人更喜歡炒菜?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還是跟飲食文化有關,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僅體現在詩書琴畫上面,更是體現在飲食文化上,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中國優秀的飲食文化,更多地體現在中國菜的各種烹飪方式上,中國菜講究的是,「原料是基礎,刀功是藝術,火候是重點,調味是關鍵,湯汁是靈魂」,而做菜時對於火候的掌握尤為重要,體現在炒菜上面的,就是大家常說的「急火爆炒」,這裡面的學問大得很。即使是專業廚師,要想在炒菜時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也需要長年累月的鍛鍊,在這方面,歐美人肯定是沒辦法做到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這個傳承。
歐美國家最常用的烹飪方式就是煎、烤、煮,這和他們本身所用到的食材有很大的關係。西方人最早的時候以游牧民族為主,主食材就是以牛肉為主的各種肉類,即使是他們經常吃到的禽類比如說火雞之類的,也都是屬於質地緊實而粗糙的肉類,這樣的食材不易加工,最適合簡單的煎、烤或者煮,如果拿來炒著吃,費時不說,關鍵做出來也不好吃。另外他們地廣人稀,肉的價格也不高,經常把肉拿來烤著吃也就成了習慣,不會像我們這樣感覺食材比較貴,而在味道上太過於講究。雖然他們的菜市場裡也有各種蔬菜,但一般都是用來做配菜、燒湯或者生吃。
另外一個還和主食有關,西方人的主食就是麵包,而配合麵包下飯的菜,當然是各種煎牛排之類的,即使是有些蔬菜,也是卷在麵包里生吃,這個就是我們經常在洋快餐店裡見到的各種漢堡包、三明治之類的,如果用麵包就著炒菜下飯,想一想就不是那個味。而中國人的主食則是以各種麵食、米飯為主,一邊吃著饅頭或者米飯,一邊嚼著烤肉片,這顯然不合適。所以,中國人在各種炒菜和燉菜上下的功夫就比較多,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下飯菜,比如說西紅柿炒雞蛋,或者是辣椒炒肉和辣子雞,同樣是肉,炒出來之後會更下飯。
中國人更精通於炒菜,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是很多人所沒注意到的,那就是因為我們所特有的調味料。我們的老祖先發明了很多種調味料,而這些調味料中,很多都是發酵類的調味料,比如說醬油、醋和各種醬類,這些調味料只有經過急火爆炒,才能激發出自身的鮮香味道。比如說川菜中的各種魚香類的炒菜,如魚香肉絲、魚香茄子,豆瓣醬就是這些菜的靈魂,而豆瓣醬這樣發酵類的調味料,就必須要經過爆炒才能激發出它本身的味道。這方面的講究,西方人還真是理解不了。
當然也有人會說,烹飪方式不同,歐美人不喜歡炒菜,這只是飲食習慣上的問題,人家本來就是不吃辣、喜好甜食,當然也可以這樣說。但是,在沒接觸到中國的各種美食之前,他們還真的不懂得什麼叫做香,那個在四川呆了很長時間,還沒吃遍四川美食的外國小伙,就很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