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寧波「數字鄉村」建設

2020-04-03   寧波日報

農行慈溪分行客戶經理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做好抗疫情、保春耕信貸服務。(張正偉 周旭東 攝)

編者按: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全市金融系統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精神,細化落實政策,精準服務幫扶,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本期起,寧波日報開放周刊聯合市金融辦推出「萬員助萬企,金融在行動」專題報道,宣傳各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好做法、好模式。

記 者 張正偉

通訊員 張昱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們宅在家裡,「叮咚」停運、「盒馬」不送。這個時候,寧波「甬農鮮」直供直銷平台橫空出世,將本地農產品從田頭送進廚房,讓人們在特殊時期「有菜買」「有肉吃」。

如今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好,為了將這一平台做大做強,繼續服務復工復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昨日下午,農行寧波市分行與「甬農鮮」平台達成新的戰略合作意向,共同推進寧波「數字鄉村」建設。

在簽約現場,市農業農村局、農行寧波市分行和「甬農鮮」三方負責人表示,將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為寧波「農業更強、農民更富、市民消費更安心」各展所長。

「甬農鮮」平台是在市農業農村局指導下建設的線上農產品銷售平台。全市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平台上發布農產品銷售信息,各大商超和居民在線上下單購買。在此次業務合作中,農行寧波市分行配置專項信貸資金50億元,持續加大對入駐供應商的信貸支持,力爭將平台建成我市農產品流通「電商換市」的代表。

科技金融賦能

創建特色品牌

「甬農鮮」平台2月11日上線後,日入駐本地農產品供應商60家,上線農產品80餘種,目前成交額已經超過兩億元。在昨天達成的合作意向中,農行寧波市分行將從支付結算、供應鏈金融等方面加大對「甬農鮮」平台的服務力度,為市民源頭採購提供多種入口和支付方式,保障農戶貸款及時清算;降低平台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滿足平台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信貸等金融需求。同時為精準扶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科技、資金等支持。目前,農行寧波市分行正在積極打造「甬農鮮」平台專屬信貸產品,通過運用「甬農鮮」B端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信息和銷售數據,建立惠農e貸特色產業甬農鮮專項授信模型,自主核定授信金額,商戶一有資金需求即可在平台自助申請、線上審批,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純信用、低利率、可循環的網絡貸款。

近年來,農行寧波市分行順應金融科技發展形勢,大力實施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三農「一號工程」,相繼搭建了「惠農e通」服務平台,「惠農e貸」網絡融資、「惠農e付」支付結算、「惠農e商」農村電商等服務平台。據介紹,農行寧波市分行將以此次與「甬農鮮」合作為契機,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服務「三農」新理念,加大「三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通過下沉經營重心、傾斜政策資源等措施,加大對寧波「三農」的信貸支持。同時,緊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全產業鏈「三農」金融服務產品體系,打造以「惠農e貸」為代表的小額線上融資產品,創新「海鮮貸」「柑橘貸」和「生豬貸」,形成傳統與現代結合、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服務體系,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村「增綠」。

「我們將把融資、融智、融商、融通相結合,將金融服務貫穿寧波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鄉村建設全過程,深度融入農業『發展圈』、農村『生意圈』、農民『生活圈』。」農行寧波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說。

優惠貸款利率

助力復工復產

自疫情發生以來,農行寧波市分行堅持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務「兩手抓、兩不誤」原則,圍繞全市「菜籃子」「米袋子」工程推出支持涉農客戶復工復產專屬金融服務方案,聚焦涉農客戶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鏈條領域的資金需求,以優惠利率精準幫扶涉農客戶復工復產,促進農產品穩產保供。

農行寧波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次合作中,除了對「甬農鮮」平台貸款客戶提供利率不高於4%的優惠貸款外,還將從兩方面加大對「三農」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對普惠型小微企業實施優惠貸款利率,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流動資金受困的普惠型小微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對一」利率優惠幅度;以更加優惠的貸款利率,切實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服務,用實際行動將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拓寬服務渠道

實現「全面覆蓋」

近年來,農行緊扣寧波城鄉互聯互通,建設打造「線下+線上」無縫銜接的服務平台,利用線下「營業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服務點」,和線上「惠農e通平台+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形成對寧波市「三農」客戶「不論遠或近、服務零距離」的金融服務「全覆蓋」格局。

為做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科技助力「數字鄉村」建設工作。農行寧波市分行近年來針對不同農業經營主體,採取差異化服務模式,因地制宜創新農業金融服務模式,最大程度便利農業主體融資。推進「惠農e貸」農戶網際網路融資服務,推動小農戶貸款批量化、信用化、便捷化發展。切實滿足新主體、新業態融資需求,對接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根據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發展不同階段,匹配相應的信貸產品和服務;對接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方式,提升有關主體對農戶的輻射帶動效應;對接產業融合新業態,針對各類特色產業,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實行一體化管理;積極推廣「農戶信貸+風險補償/農擔公司」等政府增信擔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