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字端己,是我國唐末詩人、詞人。其詩包蘊豐厚,發人深思,所著長詩《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為「樂府三絕」。其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詞派」代表詞人,並稱「溫韋」,代表詞作有《菩薩蠻》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便是韋莊筆下很經典的一首詞。在具體看這首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它的特殊寫作背景。《古今詞話》和《堯山堂外紀》記載:韋莊有寵姬,姿質艷麗,兼擅詞翰,為蜀主王建所奪,於是作《荷葉杯》等詞,詞流入禁宮,姬聞之不食而死。
也就是說,韋莊心愛的寵姬被蜀主王建所奪,他之所以寫這首詞,就是為了回憶以前相聚時的歡樂,訴說離別後相思的痛苦。只是由於對方的身份,這種痛苦的相思多少還是有點無奈。全詞情真景真,與韋莊其他「花間詞」中的艷語不同,具有令人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詞的上片:「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韋莊便將我們帶入到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美好回憶中。它的意思是說,還記得在那年的一個夜晚,我與謝娘在臨水的池塘邊的花叢下初次相遇。畫簾低垂,我們攜手暗自約定彼此再相會的日期。
雖然韋莊沒有具體描寫是如何約會的,但是從「水堂」、「簾垂」、「攜手」、「相期」等詞語來看,勢必是耳鬢廝磨,情深愛篤的。可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裡的歡情寫得愈熱烈,就說明往後的相思愈痛苦。所謂不言悲而悲轉濃,不言愁而愁益深,這也是古典詩詞創作中「以樂景寫悲情」藝術手法的運用。
如果說上片是韋莊對自己與心愛的寵姬初遇時的情景描寫,那麼下片則是寫了與寵姬離別後的痛苦相思。「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即不知不覺殘月將盡,清晨的鶯語已經響起,此次一別,我們就斷了音訊,從此成了異鄉人,再也沒有相見的機會了。
「殘月」,指將落的月亮。如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裡主要是營造出離別的淒清環境。 後面的幾句則主要以情為主,可見是無限的惆悵,無限的離恨,無限的相思。需要注意的是,這裡韋莊所說的「相見更無因」,指的便是心愛的女人被奪走這一事實,由於對方的身份,自然也就沒有了再見的機會,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綜觀韋莊的這首詞,上片追敘自己與寵姬初次相見傾心的情景,下片寫自己與寵姬分別後的惆悵及離恨,無疑是字字真情實語,句句都是痛苦的相思。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