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的是初一的文言文翻譯,初一的小可愛們看起來吧!
觀滄海
【作者】曹操
【朝代】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
【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朝代】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詠雪
【作者】劉義慶
【朝代】南北朝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
【作者】劉義慶
【朝代】南北朝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論語》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學而》里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儘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使精神受到損害。」
孔子說:「多麼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麼賢德啊,顏回!」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孔子在河岸上說:「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氣卻不可改變。」「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岑參
【朝代】唐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譯文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譯文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淒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誡子書
【作者】諸葛亮
【朝代】三國時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狼三則
清代:蒲松齡
其一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課本)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爆,殺狼亦可用也。
其一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窺視著屠夫擔子上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划著)給狼看,狼稍稍退縮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夫沒辦法了,於是他在心裡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狼才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地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有個人在樹上弔死的樣子,(屠夫)大吃一驚。(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刺穿了狼的上顎,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一樣。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銀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這真是可笑啊!
其二譯文(課本)
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子裡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隻狼,緊隨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給它,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裡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後面,一隻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鑽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後面。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隻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
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其三譯文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就跑進去躲藏在裡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隻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秋詞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准。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陸遊
【朝代】宋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
潼關
【作者】譚嗣同
【朝代】清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譯文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