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標 | 文
莫言寫了兩首打油詩,被網友嘲笑,專家:土得掉渣才是真水平!
做人難,做名人更難,做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更是難上加難,而且是中國第一個。其他國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都被奉為大家,很受尊重,而我們的莫言卻活在文人相輕的江湖裡,冷暖又有誰知。
自從當年拿了這個獎之後,莫言就被置於輿論風口。有質疑他的小說憑什麼能拿諾貝爾文學獎,比他厲害的作家多了去了。在這麼多年裡,諾貝爾文學獎沒給中國作家,我們就質疑它的公正性,就上綱上線,叨嘮人家祖宗。現在中國作家終於拿到這個獎了,又開始內訌。我們有些人就這點能耐。還有的人羨慕他那獎金,連媒體都問他準備怎麼花,實際上那點獎金在京城買個衛生間都不夠。
莫言代表作《生死疲勞》。
但讓莫言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是,寫了一輩子小說,從來還沒有這麼被人關注過。突然自己的名氣被人點了炮仗一樣,在空中炸開了,那聲響老厲害了,厲害到網上到處都是莫言的各種忠告,什麼人生的十條忠告,做事業的二十條忠告,反正什麼忠告都有。儘管大家看了也心知肚明,莫言怎麼會有時間寫這些玩意呢,但是偏聽偏信的人還是不少。
而莫言的書法更是滿天飛,害得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出來闢謠。他說那些冒他之名寫的書法都比他寫得好,自己要好好努力,爭取趕上他們。莫言還稱自己寫的就是字,稱不上書法,也不敢稱為書法,更不敢稱書法家。儘管後來他也辦過「莫言墨跡展」,但很謙虛地說,這些墨跡只是記錄了生活中一些日常而已,並非什麼書法創作。
反正假冒莫言的文章和書法一直都沒斷過。現在有人說莫言寫打油詩了,我是不是該相信呢?因為寫書法的緣故,莫言在學寫五言絕句的格律詩。這確有其事。從格律詩到打油詩,這跨度也太大了。不過,看過他的墨跡展,似乎有這種可能。因為展覽中就有一些作品是他自作的打油詩,挺有意思的。譬如下圖中所寫:「讀書從不求甚解,得理更願讓別人。謂我狂者不知我,俺本老實厚道人。」
但是,很多網友看了莫言寫的兩首打油詩,就嘲笑他寫得也太土太俗了,甚至質疑他的水平怎麼能夠獲諾貝爾文學獎呢!
我們來看看,莫言的打油詩寫得真的有這麼差嗎?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將莫言捧上天。但願今後三十年,故鄉能出真聖賢。」 網友覺得這更像順口溜,過於平淡,沒有打油詩的趣味。另一首是寫家鄉高密當地的一種韭菜肥肉包:「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面烙餅卷大蔥。再加一碟豆瓣醬,想不快樂也不中。」網友覺得這土得掉渣的文字,還帶有濃濃的山東話,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出自大文豪之手。
專家卻不這麼看,反而認為能把打油詩寫得土得掉渣,那才是真水平!學會老百姓最喜歡的話語方式,尤其是大作家能寫打油詩,首先是件好事,說明接地氣,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待問題觀察生活,這種平民化的寫作當然很好啊。其次,寫得雖然有些俗氣,但生活本來也沒有那麼多高雅,何況俗中帶雅,還總能讓人會心一笑,這不就是打油詩想要的效果嗎?
最後,還是用莫言一則順口溜來結尾,這是他墨跡展上的一幅書法作品內容(見上圖):「讀罷水滸讀西遊,武松性格如孫猴,宋江可比唐三藏,好漢都是大魔頭」,是不是有點意思?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