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啦,「梵谷奶奶」

2019-08-05   藝非凡

「沒受過一天專業訓練就能畫出這樣的作品,老太太真的很有靈氣,繪畫天分很高。」

「梵谷奶奶」Grandma Van


2019年8月1日,83歲的「梵谷奶奶」常秀峰走了。

那個70歲拿起畫筆,曾激勵無數人幡然醒悟、人生奮進的「梵谷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們。

圖源:南方都市報

老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可常秀峰老太卻不信這個邪,她直到70歲才拿起畫筆。之前她是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在河南方城縣江家村務了一輩子農,沒上過學,也不懂繪畫,走動的範圍不超出縣城。

老伴去世後,2003年的元旦,在兒子的一再堅持下,她才離家來到陌生的大城市廣州。

剛到兒子家,可愛的小孫女便纏著她講故事,老太太津津樂道地一個接一個給孫女講起家鄉好玩的事。

可當奶奶興奮地說到自家種的山楂樹,「綠綠的葉子,紅紅的小果」但憑你怎麼描述,小孫女依然搞不清它的模樣。

「不能怪小孫女,城裡的孩子從小生長的環境也接觸不到山楂樹,怎麼能強求他們憑空想出。」

《飽滿的谷穗》

無奈之下的奶奶急中生智,順手拿起小孫女桌上的蠟筆,「笨拙」地畫出了一顆山楂樹,綠綠的葉子,紅紅的小果···

孫女看到的一瞬間,眨巴著小眼、皺皺眉頭,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受到鼓舞的常老太,此後只要講到家鄉的村莊、河流、核桃樹、風土人情,小孫女有一點不懂,她就嘗試把它畫下來。



剛開始還是出於為孫女講解的目的,可畫著畫著就上了癮,拿著孫女再普通不過的蠟筆,一發不可收···

兒媳婦是美術專業出身,有次下班回家,恰好撞到老太太的信手塗鴉,看了一眼就激動地說不出話。

她沒想過一個從未接觸過繪畫的老人,竟有這般天賦,這些「不講求透視、沒有比例」的蠟筆畫,透著滿滿的靈氣。

能得到兒媳婦的專業鼓勵,老太太的畫筆更是停不下來了,一鼓作氣她想著把自己大半生的回憶,都試著用筆畫下來。

不打草稿,需要啥顏色就直接畫上去。一幅畫,通常需要3天左右,慢一點,會拖上一個星期。

老太太有眼疾,平時看電視頂多一兩個小時,但經常畫起畫來就忘了,直到眼睛痛到流淚才意識到要停筆休息。

這些講述農村風物而新手塗鴉的蠟筆畫,老太太忍著眼疾一畫就是一百多幅,2006年他的兒子江先生開始把這些畫作放在自己的博客上,誰知老太太和她質樸的畫,一下子就火了。

河南省美協前副主席曹新林評價道:「老太太的畫屬於原生態,沒受過一天正規訓練就能畫出這樣的作品,老太太真的很有靈氣,繪畫天分很高。」

著名畫家陳丹青則稱讚道:常秀峰的畫,有質樸的震撼和心靈純凈的體現,她用純真無瑕的眼睛,去觀察和感受生活的真諦。

常老太也想不通:自己就是那麼塗抹幾筆,怎麼就會被人追捧?很多人稱她為「梵谷奶奶」,但她還並不知道梵谷是誰,她心裡默默地打鼓:河南也沒梵谷這個地名啊···

還沒等老太反應過來,她就被邀請到了《魯豫有約》,而且還是兩次,魯豫問她:你知道現在有多少人在崇拜你嗎?老太太想了想回答到:幾十個吧。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不久後她就被香港邀請成功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畫展。

趙瑜先生的散文隨筆集中,64幅插圖全部選用她的繪畫作品。

世界著名攝影大師斯魯本更是收藏了她的蠟筆畫《石榴樹》

《石榴樹》

「常秀峰和我一樣,都不是用機器和筆在展示藝術,而是用心。」

而馬英九先生同樣欣賞收藏了她的畫作

一個沒有名利概念,畫不出城市的車水馬龍,也不知道「紅」為何物的老人,就這樣用她的畫和畫中的故事,勾起了每個人心中質樸的鄉愁,溫暖了終日奔波在浮躁都市的人們。

年過80,老人由於眼疾和腿腳不便,加之十幾年作畫用力又用心,每畫一幅作品都相當吃力。

不過老人曾說:只要還能拿起畫筆,就會盡全力將心中所要表達的東西展現出來。

如今「梵谷奶奶」悄然離我們而去,但她不問高齡用心做好熱愛之事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奶奶,感謝過往,一路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