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被稱為張愛玲的自傳性作品,讀者們也常常將裡面的人物與真實的張愛玲生活作對照。
按照這個讀法,書里的九莉和母親蕊秋,就是張愛玲和母親黃逸梵。
張愛玲的媽媽黃逸梵在當時絕非無名之輩。
黃逸梵
她出身名門,行事卻完全是新派女性,多次留洋。有一定的美術造詣,與徐悲鴻、蔣碧薇的交情也被後人熟知。
黃逸梵對於吹進國內的新風敞開懷抱,還喜歡漂洋過海追尋更廣闊的自由,然而張愛玲的父親還停留在舊時代的暗影里,所以兩個人離婚了。多次出國的黃逸梵在張愛玲姐弟的成長過程中是缺席的。
在《小團圓》中,張愛玲用特有的哀矜語言描寫了與母親有交集的那些年,種種細小,透著怨怪,眷念和悵惋。
一個逍遙洒脫,一個七竅玲瓏。
一個直言口快,一個敏感多疑。
兩個都追求體面,都極其自尊。
或許只是,她們不適合做母女。
1
《小團圓》里的張愛玲叫九莉,黃逸梵叫蕊秋。
九莉管蕊秋叫二嬸,因為她小時候被過繼給了大伯家,所以叫自己的父母是二叔二嬸。
蕊秋首先是個中國式母親,對孩子沒幾句好話,九莉拖椅子沒拖好,要被罵「豬」,被媽媽嫌棄穿著嫌棄髮型,這都是日常。
在香港上學的時候,九莉拿到了一筆獎學金,是老師費了一些功夫幫忙拿到的。在見面時,蕊秋自然而然地收起了那筆錢。
其次蕊秋是個西洋化的母親,她看中自己的自由多過對孩子的關切。
蕊秋去香港的時候看望上學的九莉。在張愛玲的眼中是這樣的畫面:
在樓上,蕊秋只在房門口望了望,便道:「好了,我還要到別處去,想著順便來看看你們宿舍。」
「順便」,或許黃逸梵當時真的說出了這個詞,以致於張愛玲看到的是「她只在房門口望了望」。
戰爭馬上要打到香港了,換是平常母親,早就把孩子帶在身邊了。黃逸梵不是那樣的性格,她要去忙自己的生活。
2
從小機警敏感的張愛玲,因為成長中與母親的疏離而更加小心翼翼。
她最擔心的是自己拖累母親,錢也是,精力也是,最好不要從母親那裡拿一點。
蕊秋抱怨自己哪也去不了,九莉這邊又在心裡加了一債,想著自己就是她泥足的原因之一,讓二嬸錯過了出國的好時候。
母女倆聊家常,說道親戚家在打官司。
蕊秋說:「你可不要跟你舅舅打官司,爭家產。」
這下刺痛了九莉,覺得母親是在想像她未來的無賴相。
於是,兩人沉默。
九莉終於微笑道:「我一直非常難受,為了我帶累二嬸,知道我將來怎樣?二嬸這樣的人,倒白葬送了這些年,多可惜。」蕊秋頓了一頓,方道:「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我不喜歡你,』句點,」九莉仿佛隱隱的聽見說。
張愛玲讓九莉代自己說出,母親不喜歡自己。
張愛玲
3
可是越疏離,內心就越有親近的渴望。
越試圖親近,越是硌得生疼。
九歲的時候,母女兩個過馬路。
在躊躇過路的時候,因為出現了「牽著手的必要」,蕊秋牽起了九莉的手,一到人行道上立刻放了手。
在張愛玲的筆下,當時非常尷尬彆扭。
(蕊秋)一咬牙,方才抓住她的手,抓得太緊了點,九莉沒想到她手指這麼瘦,像一把細竹管橫七豎八夾在自己手上,心裡也很亂。 九莉感到她剛才那一剎那的內心的掙扎,很震動。這是她這次回來唯一的一次形體上的接觸。顯然她也有點噁心。
一次過路的牽手,引起了兩個人的不適,甚至用了「噁心」這個詞。
九莉給蕊秋寫信,不小心滴上了一滴茶。
三姑開玩笑說:「二嬸看了還當是一滴眼淚。」九莉訕訕地笑道:「還是再抄一張的好。我情願再抄一遍。」
她要再抄一遍,也不要讓母親以為她會寫信流淚。
三十多歲的張愛玲看見一位棒球運動員的紀錄片嚎啕大哭。因為那個孩子無論怎樣賣力都討不了父親的歡心。
4
那些暗處的愛意還是會不時冒出來。
母親有不斷的戀情。
朋友問:「她真跟人發生關係?」
九莉說:「不,她不過是要人喜歡她。」
這句話,要麼是九莉已經看透了母親,要麼是她想保全在別人眼中的母親。
路上看見賣花的,張愛玲會想到買給母親。
買芍藥,九莉覺得像蕊秋。「我給二嬸的,」她遞給蕊秋。蕊秋卸去白紙綠紙卷,露出花蒂,原來這朵花太沉重,蒂子斷了,用根鐵絲撐著。九莉「噯呀」了一聲,耳朵里轟然一聲巨響,魂飛魄散,知道又要聽兩車話:「你有些笨的地方都不知道是哪裡來的。」「照你這樣還想出去在社會上做人?」心裡羞愧到極點。
這些心思,就和經常做錯事情的我們一樣。在媽媽面前,我們做事總是差一點妥帖,差一點完美,然後就是劈頭蓋臉的「兩車話」。
可是黃逸梵的反應卻不是張愛玲預想的那樣。她說,不要緊。
「不要緊,插在水裡還可以開好些天。「蕊秋的聲音意外的柔和。她親自去拿一隻大玻璃杯裝了水插花,擱在床頭桌上。花居然開了一兩個星期才謝。
40年代初,張愛玲在上海寫書成名了,還有人拿她劇本拍戲。
留洋幾年後歸來的蕊秋去看九莉改編的電影,張愛玲寫道「她竟很滿意」,隨即又自己否定了這些,她說自己的母親也和尋常父母一樣了,對子女的成就很容易滿足。
她更習慣那個有稜角的母親。
黃逸梵
5
自從那次在香港蕊秋拿走了九莉的獎學金,九莉一直在心裡記著,要還給二嬸錢,一定要還。
她上學也記著,寫書也記著,談戀愛也記著。
後來斷斷續續,總算攢夠了二兩金子。還錢的那一刻,是母親整個人的潰敗現場。在張愛玲向來收緊的語言處理中,仍有失控的情緒沖刷著兩個人辛苦維護的體面。
九莉遞了過去,低聲笑道:「那時候二嬸為我花了那些錢,我一直心裡過意不去,這是我還二嬸的。」 蕊秋不要,哭了。「那些事,都是他們逼我的。」她在說她與一些男人戀愛的事。「她完全誤會了,」九莉想,心裡在叫喊:「我從來不裁判任何人,怎麼會裁判起二嬸來?」
親女兒要還給自己錢,就算洋派如黃逸梵,也慌了。她始料未及,所以趕緊解釋起自己的那些戀情,讓女兒不要誤會自己。
更可怕的是,張愛玲對母親這些事並沒有真切感情。她不是怪責,而是無所謂。同時她也沒想到母親會這麼大反應。
於是一個哭起來,一個只能在旁邊尷尬地等著她哭,沒有任何安慰。
但是這樣相持下去,九莉漸漸也有點覺得,不拿她的錢是要保留一份感情在這裡。沉默持續到一個地步,九莉悄悄地走了出去,錢沒還成。
已經黃昏了。
「反正你自己將來也沒有好下場,」九莉對自己說。
她也覺得母女間這些個事情都太折磨彼此了。
6
1956年,張愛玲和賴雅結婚。這段相差近30歲的婚姻,又成了外界的談資。
黃逸梵在英國時聽說了,她給友人寫信道:
「說愛玲的話,我是很喜歡她結了婚……又免了我一件心愿。如果說希望她負責我的生活,不要說她一時無力,就是將來我也決不要。你要知道現在是20世紀,做父母只有責任,沒有別的。」
就像她從前的態度,不干涉太多。
多年前,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感情鬧得上海城沸沸揚揚。胡蘭成出走後,張愛玲成了眾矢之的。外界嘈雜,張愛玲還要面對自己曾交付出去的內心。
黃逸梵從國外回來,沒有立刻問東問西,也沒有大罵男方。她知道那些話都會讓張愛玲感到不適。
在小圓桌邊坐著吃蛋糕,蕊秋閒談了兩句,便道:「我看你也還不是那十分丑怪的樣子,我只要你答應我一件事,不要把你自己關起來。」
「你不要把自己關起來」,這一句話,對於這對不會表達愛意的母女來說就足夠了。
張愛玲
7
1957年,黃逸梵在英國病逝,彼時張愛玲在美國。
她母親臨終在歐洲寫信來說:「現在只想再見你一面。」
張愛玲沒去。
她後來收到了母親遺物的拍賣清單。
蕊秋故後在一個世界聞名的拍賣行拍賣遺物清了債務,清單給九莉寄了來,只有一對玉瓶值錢。
那年在街頭,九莉生著悶氣多心,以為母親不喜歡自己。
母親卻小聲地說:「其實我都已經想著,剩下點錢要留著供給你。」
最後,她還是把所有都給了她唯一的女兒。
8
九莉說自己不想要孩子。
她從不想要孩子,也許一部分原因也是覺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會對她壞,替她母親報仇。
可是她哪有那麼壞。
黃逸梵喜歡孔雀藍。
1944年,張愛玲第一本小說集《傳奇》面世,這本書的封面做成了藍色。
*上文引用部分均選自《小團圓》
你和母親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
《小團圓》
張愛玲長篇小說代表作,據張愛玲手稿整理出版。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張愛玲
全新精裝,臻美典藏,月亮構築起的永恆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