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故里、康養利州!
川北門戶、鳳舟之鄉!
為切實摸清全區文化和旅遊資源家底,推進文旅資源有序開發,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天府旅遊名縣,加快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核心區,根據省、市開展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的安排部署,2019年10月,廣元市利州區啟動了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預計2020年7月全面結束。目前,全區文旅資源普查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為引導全民參與普查,推進普查成果共享,特推出利州文旅資源普查宣傳專欄,歡迎大家關注、分享、參與!
觀音岩石窟位於廣元經濟開發區盤龍鎮興民村2組。2006年,觀音岩石窟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元千佛岩摩崖造像。
觀音岩石窟座東向西,摩崖造像分布於南北區全長約500餘米,現存龕窟129個,題記25方。南區長240米,高35米,北區長310米,高29米,造像均為唐代所鑿,現存最早的造像約開鑿於唐開元初年(713年),造像最盛期是天寶十年(751年)到天寶十五年(756年)間。以後,一直持續到中唐,現存最晚的題記為大和七年(833年)。
觀音岩造像主要以摩崖龕像為主,洞窟少見,龕形以外方內圓拱形雙重龕為主,另外有中心壇式窟和方形龕兩種。崖面布局採取分層排列,布滿崖壁,雕刻細緻,造像精美。題材主要以觀音數量最多,其次有釋迦、阿彌陀、彌勒、文殊、志公、托塔天王等,另外,還有地藏、藥師佛、十一面觀音等密教題材。
觀音摩崖造像位於由陝人川的古代金牛古道上。從題材內容、造像風格以及雕刻水平等方面看,都稱得上是川北地區盛唐時期摩崖造像藝術的代表作,是廣元地區除皇澤寺、千佛崖以外又一處十分重要的石刻,對研究廣元地區盛唐至中唐時期的造像以及廣元石窟的分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轉自:利州旅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Ev6oHEBfwtFQPkd6t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