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熱議的房地產稅真要來了,劃重點解讀

2021-05-12     幸福里APP

原標題:大消息!熱議的房地產稅真要來了,劃重點解讀

昨晚(5月11日),關於此前熱議的房地產稅,官方傳來大消息:

消息一出,「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還衝上了微博熱搜。

房地產稅之前也多次被提及,但是大多為「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等表述,而此次是被權威部門直接開會討論聽取意見,足以證明主管部門要將靴子落地的決心。

從此次官方給出的消息來看 ,字數不多,有個重要信息被提及2次: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這也是房地產稅加速落地的一個信號。

首先,這是今年第四次提及房地產稅。

  • 5月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經濟日報撰文《建立健全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財稅體制》中提到,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而去年12月,劉昆曾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 4月7日,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 3月13日,正式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要「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健全地方稅體系,逐步擴大地方稅政管理權」。

關心房地產市場的人都知道,房地產稅第一次被提上日程是在2013年,此後關於房地產稅的說法一直停留在「穩妥推進」上,更別說落地執行了。

此次座談會,由財政部牽頭,主題明確,相關部門的領導到場,出席會議的人員級別也很高,都是「人民政府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這就說明已經有了一個工作方案了。

參會的四個部門,與房地產稅推進息息相關。

財政部,制定稅收制度總體方案;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作為立法機關的預算工作委員會,房地產稅立法中哪些該徵收,哪些免徵,這些都是制度層面的工作;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需要大量的房產基礎信息,自然少不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稅務總局,則是負責稅收徵收的一線部門。

座談會聽取意見和討論之後,就是實質性的推進和試點。

其次,大家要搞清楚「房地產稅」。

房地產稅是是一個綜合概念,涵蓋的範圍也很廣,和房地產經濟相關的稅種都屬於房地產稅。

在中國包括印花稅、契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

為何國家近些年反覆提及推進「房地產稅」?有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去年下半年以來,樓市熱點回升,部分城市樓市出現過熱現象,此時四部門召開座談會,給樓市降溫、打擊炒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圖不言而喻。

第二,在長期的城市建設發展中,「賣地」已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而隨著不少城市進入存量房時代,新增土地數量有限,政府需要更可持續的財政收入渠道,徵收房地產稅是其中一條路徑。

第三,稅收的本質,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房地產稅也不例外。一線城市,房價已經很高了,持有多套房產、資產達到幾千萬以上的人不在少數,我國房地產現行稅制以交易環節為主,保有環節只有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那麼就需要稅收改革,發揮其調節個人財富分配和收入差距的作用。

此次消息中提到的「試點」在我國並非沒有先例,早在2011年1月,上海重慶兩個城市就曾率先試點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至今已有10年。

上海的房產稅試點範圍為上海市全域,重慶的房產稅試點範圍為重慶市主城9個區;徵收標準均是「新房成交均價」,不同在於上海參考的是上一年度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重慶則是取上兩個年度主城區新建商品住房建築面積成交均價平均值

徵收對象上,上海主要為本市居民二套房及非本市居民新購房,稅率暫定0.6%;重慶的徵收對象為個人擁有的獨棟商品住宅、個人新購的高檔住房,以及在重慶市同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的二套房。採用累進式計稅方式,以「戶面積」計算起征點,適用稅率分三檔:0.5%、1%和1.2%。

那麼,問題來了,本次會議提到的「房產稅改革試點」將在哪裡試點、怎樣試點?

結合上面提到的,此次推進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的城市,一定會是樓市熱度高的城市,三四五線城市樓市熱度高的並不多,並且,從目前房價水平來看,這類城市試點的必要也不大。

目前上海和重慶已經在試點房產稅了,新的改革試點,也沒必要在這兩地再嘗試,等試點完了直接推進就好,所以也不會是上海和重慶。

那麼還有哪些城市試點幾率比較大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上海和深圳單城出台的調控次數相當,各有6次。

去年底,官媒還曾點評深圳樓市的「打新熱」,建議除增加供地、新房限價之外,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

當時就曾網傳深圳將開徵房地產稅,儘管已闢謠,但是深圳為遏制樓市過熱,還出台了二手房指導價

對標目前上海和重慶現行房產稅參考的「新房成交均價」,「二手房指導價」或許是一種新的嘗試,背後用意值得深思。

深圳的幾率大,但不代表一定是深圳。深圳住房類型很複雜,包括商品房、公寓、城中村房、工業宿舍、單位自建房和保障房。其中城中村房就是小產權房,總量超過500萬套。如果要開徵房地產稅,如何平衡這些複雜類型房產背後的利益,需要極高的設計智慧和決心。

況且,繼深圳之後,東莞、成都、西安、無錫等地也紛紛開始探索二手房參考價格發布機制,房地產稅事關多方利益,牽一髮而動全身,試點「花落誰家」,推進的難度確實不小。

對於試點城市如何徵收這個問題,從上海和重慶現行徵收對象上來看,剛需家庭首套大機率不會徵收,房住不炒,先要保證的是住,所以這點剛需大可不必擔心。

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一定會是房地產稅試點工作徵收的重點,至於稅率,也不會是一刀切形式,至於是否會對存量房徵收,如何徵收,暫無定論。

關於房地產稅出台後房價是否會有變化這點,我們要明白,房地產稅不會改變樓市的大趨勢,它只是一種調節手段,不是直接影響房價漲得的主要因素。

此前兩會反覆提及房地產稅立法工作,業內預計靴子落地可能需要3-5年時間,目前來看,肯定是「試點先行」。

信息互聯的今天,數據支撐層面,房產基礎信息也比大家想像中更健全和全面。我們已經看到了高層的決心,房地產稅靴子這次真的要落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CKvYHkBrsvY2_UuxE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