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些小小的改變,讓咱們村變成「世外桃源」

2019-11-29     農視網

「習慣」是很可怕的。一個人如果常年生活在陰暗、潮濕、髒亂的環境里,就會習慣地以為,自己要這樣過一輩子——但事實上,他完全可以享受更幸福的生活。

獲得幸福,從改變自己的家開始。一些小小的改變,就能讓你住進「世外桃源」,何樂而不為呢?

打破「習慣」

住進「世外桃源」

如果你來到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的托萬克吾庫薩克村,你會看到,平坦的柏油路旁是粉刷一新的房屋,棗樹林與房屋隔路相望,成熟的棗子掛滿枝頭。

過去,這個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由於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村飲水基本靠「天」,農民飲水、牲畜飲水、洗衣等都在村裡的澇壩里,再加上人畜混居,農民患病率極高。

針對這些問題,喀什地區落實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三區分離」,科學規劃庭院布局,推進綠化、美化、亮化工程。

當地引導農民學習「前庭、中園、後圈」模式,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充分整合利用房前屋後、院內院外閒置土地,變廢為寶,把庭院裝扮成桃紅柳綠、瓜果飄香的幸福家園。

原先雜亂的土牆被清理了,統一種上了無花果。廢棄土地經過清理整治變為耕地,發揮了經濟效益。

現在隨便走進一戶人家,乾淨、整潔的庭院映入眼帘,淡藍色的牆,白色的雕花木柱頗有民族特色,中間幾株植物為小院帶來勃勃生機。穿過庭院,有一道門,打開後豁然開朗。牛棚、爬滿葡萄藤的長廊,還有一片無花果地,沿著長廊向遠處看,仿佛每戶都有一個門通向這片「世外桃源」。


「以前村裡窮,小伙兒都不好找對象,現在不一樣了,村裡越來越美了,人也越來越富了,村裡喜事兒連連……」辛店村村民馮貴美,提起村裡的變化,讚不絕口。

「好環境」與「好生活」相輔相成,辛店村的變化,源自村容村貌的改變。

這個經費有限的小村,在改造村裡的公共空間時,著實動了一番腦筋。

花小錢辦大事

小山村有高顏值

辛店村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茶店鎮,原先是一個經濟薄弱、環境破舊的山村,村裡除了一條主道是水泥路,其他全是土路。

今年夏季開始,辛店村全民動手,清潔家園。

村裡資金有限,村民便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把拆除殘垣斷壁清理出來的舊磚頭、舊瓦片、廢電線桿、舊石頭、青石板等進行了再利用。舊木料紮成了籬笆,舊石板鋪成了道路,用麥秸泥修復了土坯牆,舊瓦片整理上了牆頭……

在村子的中心,原本有一個廢舊坑塘,多年無人管理,成了垃圾堆。這次,全體村民對坑塘內的垃圾、雜草進行了清理,用新土進行了填埋、平整,把坑塘改造成了小菜園。菜園周圍設置了木柵欄,進行了植樹綠化。煥發生機的小菜園,變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線。

最後,全村僅投資20.5萬元,就鋪設了33條大街小巷,修建了800米沿街牆體,還打造了老年活動中心,建設了小遊園、小菜園、果園、停車場等,並創建50餘戶「五美庭院」。

現在的辛店村,路平、街凈、燈明、樹綠、花香,鵝卵石、石板、石頭、廢磚頭鋪就的小路曲徑通幽,別有一番風情。

大家用自己的雙手,讓村子變了樣。村民們活得更舒心,精氣神都提升了。


好環境需要每個人的維護。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齊溪鎮龍門村,開設了「垃圾兌換超市」,村民可以用垃圾兌換禮品,文明風尚在無形中得到滋養。

垃圾兌換禮品

村裡的「超市」不一般

開化縣位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錢江源國家公園的腳下。錢江源有條龍門溪,溪畔便是龍門村。走在龍門村,一間間民宿里透出飯香,老闆娘熱情地吆喝著;村民騎著電瓶車,載著瓜果蔬菜等食材在山道上奔走……這個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莊顯得熱鬧非凡。

由於地處深山,龍門村原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全村320戶家庭有400多人外出打工賺錢養家。近年來,當地加大了生態環境整治力度,並推出全域景區化的建設舉措,讓綠水青山成為村民們的「金山銀山」。

搞生態旅遊,先要「練內功」。前幾年,龍門村便開展了垃圾分類、農趣庭院等建設。這裡每家每戶都有兩個垃圾桶,分為有機和無機,可回收的垃圾,會運到村裡的陽光堆肥房,變成肥料,一些可以兌換的垃圾還能在垃圾兌換超市裡兌換成各種用品。

村裡變美了,路變寬了,水變清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龍門村的50多家農家樂,通過開展蔬菜、農副產品配送等途徑,實現帶動農戶近200戶。2018年龍門村農民人均年收入2.18萬元,村集體收入103萬元。

來源:新華網、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浙江日報、衡陽日報、安陽日報

編輯\\\\ 薛熊貓

責編\\\\ 康軒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CAquW4BMH2_cNUglU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