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數字時代辭書事業發展新局面

2020-03-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爾雅》《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我國的辭書發展歷經變遷,既記載歷史,也反映了我國不同時代的知識管理水平。進入21世紀,在數字時代與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紙媒辭書正迎來變革。

  為社會建構「集體記憶」

  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儲澤祥告訴記者,一個國家的語文辭書集群是該國文化軟實力的象徵。隨著一系列新的大型辭書陸續交稿和即將出版,我國「大國家、小字典」的落後面貌將改變,也意味著中國正在由辭書大國向辭書強國穩步邁進。

  在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李宇明看來,辭書是文化的擔當者,它通過詞條的方式來描繪世界,進而構建出一個供人查檢的知識體系。它承載著民族的集體記憶,傳承著人類的知識世界,推動著社會的文明進步。



  魯東大學副校長亢世勇以《現代漢語詞典》不同版本的修訂變化為例向記者表示,「《現代漢語詞典》的2002年第4版收錄『手機』,2005年第5版收錄『輕軌鐵路』……由這些詞語的變化可見,辭書的收詞是根據詞語在生活中的使用狀況而進行調整的」。魯東大學國家語委漢語辭書研究中心教授馮海霞還注意到,辭書不但反映著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還以其「典範」性,規範著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和認知,引導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理念。「比如《辭海》1979年版本中對『虎』的釋義,最後一句為『肉可食,骨可做藥,毛皮可做褥墊和地毯等』。而在1999年版本中則改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馮海霞介紹說,同樣的修訂出現在一批關於此類動物的詞條上。這就是通過辭書釋義,提醒著人們應該具有保護動物的理念。

  儲澤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發現,貧困與語言關係密切,在減貧、脫貧過程中,辭書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辭書事業全面進入融媒體時代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當前的辭書發展也進入史無前例的轉型期。

  儲澤祥表示,目前,辭書的使用已經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生了很大變化,便攜、方便、快捷、多媒介等特性是辭書使用者的基本需求。我們即將跨入以超級計算機、超大規模存儲、超速聯接為特徵的5G時代,這也為融媒體辭書的發展打開了機會窗口。

  李宇明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語言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詞典查檢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紙媒辭書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辭書電子化、融媒體化是大勢所趨。其本質特徵在於,不同媒體的融合、編纂者與用戶之間的融合、辭書與相關資源的融合。

  馮海霞告訴記者,《中國大百科全書》《辭海》《大辭海》《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漢大詞典》《唐詩鑑賞詞典》等系列辭書,都已經推出或正在開發各種類型的數字版、網絡版。《現代漢語詞典》則於2019年8月22日推出APP應用程式。

  在李宇明看來,促進平面辭書向數字辭書發展,是辭書工作者的時代使命。這種發展也將使人們的辭書使用方式發生巨大變革。數字辭書可以發展出「智能查檢」功能,多媒體查檢、自由設定查檢領域、自動翻譯等技術都會被應用於智能查檢,從而給辭書面貌帶來革命性變化。

  將辭書事業推上新高度

  將我國新時代的辭書事業推上新高度,在世界辭書學界擁有話語權,切實走出辭書強國之路,是我國每一位辭書工作者的理想目標。李宇明認為,「編辭書」就是要打造經典的辭書樣本,以立於世界辭書之林,並建構大型的、國家層面的、全語域全時域全地域平衡的語料庫,為辭書事業的發展提供源動力。要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推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理論,形成漢語辭書的獨特理念,構建在世界辭書理論中被廣泛接受的學說。要實施大型國家辭書工程,並將其作為文化載體和文化記憶,供民眾共享。

  亢世勇建議,未來應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待漢語辭書編纂出版,推動辭書事業發展。要積極推進辭書編纂出版現代化,包括理念現代化、手段現代化、載體現代化。同時,他也提到,辭書編纂是「坐冷板凳」的事業。因此,加強辭書工作者隊伍建設,需要調整相關學術評價體系,讓科研人員能夠安心編纂辭書。

  編寫優質好用的漢語學習詞典,是推動中文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國際漢語教育領域長期以來的現實需要。儲澤祥強調,辭書編纂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弘揚正能量,體現文化自信。辭書是維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安全的主要支撐點之一,要高度重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導性,對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問題保持高度敏感性。要加強辭書內容的學術研究,緊跟時代步伐,同時抓緊面向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工作。這是目前迫切需要實現突破和取得成效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時,要在辭書設計、編纂、出版的整個流程中,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如詞典編輯器平台建設、語料檢索支撐平台建設、辭書資源庫建設等。此外,要以現代化、智能化為目標,切實提高融媒體辭書的可移動性、智能性、自足性和開放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清俐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AOauHAB3uTiws8K20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