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成為第一人口大國,霸印度洋為後院,為什麼沒有印度威脅論?

2020-02-12     谷火平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如今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54億,距離我國的14億非常接近。由於印度不推行計劃生育,因此兩國人口總數在將來會更加接近,很快,印度就有望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樣,喜歡攀比的印度終於有一樣記錄超越中國,不知道印度上下是否會因為終於超越中國而感到欣喜若狂。

(印度的真實寫照:國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人口卻即將超越中國!)


同時,在印度人口即將超越中國時,有網友提出疑問,同樣是世界人口大國,同樣在軍事力量上堪稱地區強國,為什麼從來沒有"印度威脅論"?另外,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俄羅斯,都和印度打得火熱。印度是自冷戰以來,一直在東西方之間左右逢源的唯一地區性大國。那麼為何西方國家對印度的發展與強大毫不忌憚呢?

(萬國牌的印度軍隊:7名士兵、5種軍服、5種槍械……)


平心而論,印度不但人口眾多,其人口結構比例也相當不錯。根據印度官方的統計,印度的青壯年人口(35歲以下)占其人口總比例的大約60%,也就是說,印度在未來的10~20年內,始終有著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而我國由於持續推行計劃生育,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人為性改變,特別是我國已經提早步入老齡化社會,整個國家的社會福利系統負擔相對較重。這是印度對於我國占有明顯優勢的地方。但是,如果說印度勞動力充足、人口眾多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那就確實有失偏頗了。

(繁華熱鬧的新德里,確實和中國類似:滿大街都是人)


首先,印度儘管有接近中國的人口總量和占人口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但是印度的文盲問題非常嚴重。按照印度官方統計,印度的文盲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印度,界定文盲的標準特別低:只要能拼寫自己的姓名,就算有文化,不是文盲。所以在文化普查時,只需要臨時惡補幾天,讓所有人牢記自己姓名的拼寫,能夠通過普查,這就算"識字"人口。正因為如此寬鬆的界定條款,所以印度實際的文盲比例要遠遠大於所謂的五分之一。

(印度盧比,不知道這麼多文字,會不會出現印刷或拼寫錯誤)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各地打著"保護傳統文化"的旗號,在各自的地區使用本地語言文字教學,排斥其他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由此造成了印度的貨幣——印度盧比上印有17種文字,而有人統計印度全國的語言文字總計超過2000種!在印度旅行,極有可能碰上從這個村到那個村,然後語言不通,根本無法交流的尷尬。儘管印度自詡是英語使用大國,但是基於教育的問題,印度實際上只有約10%的人口能夠說英語,能夠拼寫的人更少!語言文字不通,教育水平低下導致印度雖然有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但卻極度缺乏合格的產業工人。

(種姓制度一直是限制印度發展的枷鎖,圖為印度徵兵現場:簡直像挑牲口)


除了人口以外,印度的經濟結構和中國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中國是聯合國確認的,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195個工業大類、525個工業小類的"全科工業國",這一點即使美國也無法和我們相比。而印度雖然擁有一定的工業設施,但是本質上依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其GDP主要依靠農業和對外的服務業,工業只占極少比重。

(印度國產的LCA"光輝"戰機)

這一點從印度軍隊的裝備上就能看出一二:印度號稱是國際軍火採購的"VIP客戶",因為印度工業水平貧弱,所以絕大部分工業品都必須從國外進口,從1947年獨立至今,印度自產的步槍子彈甚至都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不得已之下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進口,其他大型武器就更不用提了,已經成為印度軍工奇葩的阿瓊坦克、LCA"光輝"戰機和新"維克蘭特"號航母已經成為印度製造的笑柄。而對於製造業如此貧弱的國家,西方當然不必擔心——早在冷戰時期,就曾經有西方大型公司的高層直言不諱地說:即使我們把全套的圖紙給了印度,他們也做不出來一模一樣的東西。

(建造工程遙遙無期的新維克蘭特號航母——印度特色的拖拉,是印度武器開發的常態)


最後,在國際關係中,崛起者永遠更加受到霸主的關注。在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宋宜昌的著作中曾經提到一個國際遊戲:世界霸主(老大)和崛起者(老二)是天生的競爭關係,因為老二要崛起,要替代老大;而老大則要保住自己的霸主利益,必然要處處遏制老二的發展。為此,數百年來,西方把持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一直如此玩:老大和老二分別組織自己的利益和軍事集團,並相互爭鬥。一旦老二被老大打垮,淪為老六、老七再也無力和霸主競爭時,那麼原先的老三才會"晉升"為老二,然後列強們再繼續這樣玩下去……在近代史上的拿破崙帝國、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打贏了衛國戰爭的蘇聯。都曾經是世界老二,但最終都被霸主"扼殺"。

(印度曾經是亞洲第一個擁有雙航母的國家,不過西方並不擔心印度)


同樣,如今印度被認為是排在中國之後,非常有潛力的大國。2019年全球GDP統計中,印度以3.16萬億美元的水平超越法國,居世界第五位。可見印度的經濟總量確實已經具備和歐洲強國相提並論的水平,但是恰恰是由於中國的存在,印度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只能算是新的"老三"。所以如今的印度正如1980年代的中國一樣,可以得到西方的廣泛支持和援助。所以,如今沒有"印度威脅論",印度其實還應該反過來感謝中國。

(高樓大廈和貧民窟的強烈反差,代表著印度的現實)


"以印度現在的水平,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國家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印度國父尼赫魯這段野心直白的宣言也是印度精英們多年的追求。但是僅僅有世界第一的人口,顯然並不足以支撐印度成為世界大國。還必須有足夠的工業、科技特別是充足的現代化勞動力。從這個角度說,印度實際上僅僅只是觸碰到了現代國家的邊而已,距離真正的崛起,依然路途遙遠。而這一切也正是全球沒有"印度威脅論"的重要原因——正如網友的評價:除了印度自己,沒有人相信印度有能力威脅其他強國的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8enSnAB3uTiws8Kl6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