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人無法抹去的痛:卡廷慘案,一夜間兩萬多軍官死於蘇軍槍口下

2021-01-18   枕貓

原標題:波蘭人無法抹去的痛:卡廷慘案,一夜間兩萬多軍官死於蘇軍槍口下

波蘭外長查普托維奇曾公開稱,卡廷慘案是在二戰時期,蘇聯入侵和占領波蘭領土後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俄羅斯時至今日都沒有能夠認清卡廷慘案對波蘭造成的傷痛有多深。

被波蘭拿來痛斥俄羅斯的卡廷慘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了解卡廷慘案的始末,首先需要了解波蘭與蘇聯歷史上的恩怨糾葛。

查普托維奇

波蘇的歷史恩怨

歷史上的波蘭曾是個古老而強大的國家,屬於東斯拉夫人種的波蘭在其強盛時期沒少欺負屬於西拉斯夫人種的俄羅斯人。

1610年,波蘭占領莫斯科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黑暗統治。其後的100多年間,波蘭因內耗而逐漸走向衰落,而沙皇俄國卻在悄然崛起。

1772—1795年,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先後三次瓜分波蘭,直接導致波蘭從地圖上消失了123年。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上,波蘭才有了復國的機會。以為有了英美作為靠山的波蘭開始狂妄自大起來,他對兩個鄰居(蘇聯和德國)要求將波蘭的領土範圍恢復到滅國前的疆域。

蘇聯斷然拒絕波蘭的要求。

波蘭

1919年,波蘭主動挑起戰端,進攻蘇聯。在這場波蘇戰爭中,蘇聯落敗。雙方簽訂了《里加條約》,蘇聯將大片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割讓給了波蘭。這場戰爭便在蘇聯人心中插入了一根刺。

德國作為戰敗國,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把一塊本來屬於自己領土的「但澤走廊」割讓給波蘭。這樣,東、西普魯士被撕成了兩塊,而這點是德國絕對不能容忍的。希特勒上台後,便於1939年初向波蘭提出收回但澤走廊,但遭到波蘭拒絕,從此埋下了戰爭的禍根。

剛剛復國的波蘭,在英美扶持下,一下子把東西兩個強勢的鄰居都得罪了。波蘭怎麼也沒有料到,瘋狂的報復說到就到。

《凡爾賽條約》

卡廷慘案的前後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9月17日,蘇聯軍隊越過波蘇邊境。

當西方國家以為蘇聯派兵是在幫助波蘭打退入侵者的時候,發生了讓人唏噓的一幕——蘇德會師,並以皮賽河、那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瓜分了波蘭。25萬波蘭人被俘,接著被送進了蘇聯戰俘營,以西科爾斯基將軍為主的波蘭政府流亡國外。

至此,從一戰結束後復國僅僅20年的波蘭,再一次消失在了地圖上。

這一切都是偶然?不是!

早在德國閃擊波蘭的前8天,也就是1939年8月23日,蘇德秘密簽訂《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史稱《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中就對瓜分波蘭做出明確計劃。當兩個強鄰坐在談判桌上竊竊私語的時候,夾在其中的波蘭早已成為案板上的魚肉。

另外一邊,蘇德的友誼也沒能維持很久。當德國戰車幾乎征服了整個東歐時,德國便調轉槍口指向了蘇聯。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此時,波蘇從仇家變成了盟友。為了組建一支波蘭軍隊對德作戰,蘇聯釋放了25萬波蘭戰俘。這時候,波蘭流亡政府發現不對勁了,被釋放的波蘭人少了2萬2千人。

而這不知所蹤的2萬多人正是波蘭軍事指揮的核心軍官以及醫生、教授、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才。

1941年8月至1942年8月,整整一年間,波蘭流亡政府堅持追問這兩萬餘人的下落,並同蘇方先後展開24次交涉。

蘇方總是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勉強給出一些模稜兩可的回答:「不在羈押範圍」,或許是「撤退時跑散了,最後被德軍所俘」

1941年12月3日,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爾斯基跑到克林姆林宮,親手遞交失蹤的2萬餘波蘭失蹤戰俘的名單,史達林的回答卻是:他們已被釋放而逃到中國的滿洲。波蘭流亡政府不相信這2萬餘波蘭戰俘會悄無聲息地穿越整個蘇聯跑到中國去,又聯想到一直以來蘇方閃爍其詞的表現,隱約感到這群波蘭同胞已是凶多吉少了。

史達林

世紀懸案的疑兇之迷

1943年4月3日,納粹德國的柏林廣播揭發一樁蘇聯罪行:在原蘇聯境內的斯摩棱斯克地區的卡廷森林中,發現了4000多具被殺害後掩埋的波蘭軍官的屍體。這群波蘭軍官雙手反綁,子彈從後頸射入頭部。一時間納粹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尖銳地叫嚷著:看吶,這就是「猶太-布爾什維克獸行」 !

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指控,蘇聯立刻做出回應,這是納粹對蘇聯的汙衊和抹黑,這場屠殺的真兇實則為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擺出證據:被殺害的波蘭軍官屍體頸部和手部的繩索的捆綁方式明顯是蘇軍常用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這群屍體上的證件和書信的日期都停留在了1940年4月,也就是說明他們的死亡時間是在1940年4月前後。而1940年,德國尚未對蘇宣戰,也沒有機會深入蘇聯境內完成這樁屠殺。換句話說,德國有著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納粹德國

蘇聯馬上給予強有力的回擊,指出埋屍坑中散落的彈殼正是德制7.65mm子彈,兇器就是德制的「瓦爾特」式手槍,納粹德國就是在「賊喊抓賊」。雙手沾滿猶太人鮮血的納粹選擇在這時候來跳出來替波蘭人「仗義執言」,實際上就是為了離間反法西斯同盟,以挽救自己節節敗退的戰局。

蘇德開始在各自的廣播、報紙上開始輪番口水戰。他們都急於想向世人證明對方才是犯下獸行、十惡不赦的劊子手。疑惑的波蘭流亡政府向國際紅十字會提交了調查申請,希望中立的國際組織能為死去的波蘭同胞伸張正義。

1943年4月19日,蘇聯的《真理報》上尖銳地指責波蘭「附和希特勒分子的卑鄙挑唆」。波蘇關係陷入僵局之際,邱吉爾、羅斯福出面調停,但是蘇聯仍單方面中斷了與波蘭流亡政府的聯盟。國際紅十字會的調查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1943年,蘇聯收復斯摩棱斯克地區後,為自證清白,成立了調查卡廷森林的特別委員會。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該些屍體的真實死亡時間是在1941年夏。蘇聯聲稱這批遇難的波蘭軍官在1940到1941年間被關押在卡廷森林附近的「特別戰俘營」,而該地區於1941年7月落入德國手中,所以德國才是真兇。

蘇聯

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

1945年7月,在紐倫堡對納粹頭目進行軍事審判中,蘇聯要求將卡廷慘案列入納粹德國的屠殺罪行,納粹德國空軍總司令的戈林堅決否認,並一口咬定,卡廷慘案就是蘇聯人乾的!最終,國際法庭因證據不足,未對卡廷慘案做出裁決。

1951年,美國也曾發起過卡廷事件的調查。在冷戰期間,西方國家一致認定蘇聯就是兇手,並把卡廷慘案作為「反蘇」強有力的輿論武器。

這時候,作為事件受害者的波蘭,因其二戰後歸屬於社會主義陣營,而對「卡廷」一詞諱莫如深,三緘其口,不再有人敢公開地追究卡廷一案的真相。懸而未決的卡廷慘案在撥雲詭譎的政治變局下愈發撲朔迷離。

卡廷慘案

揭開卡廷森林的真相

經歷漫長的歲月,籠罩著卡廷森林的迷霧才漸漸被吹散。1990年4月,塔斯社首次承認卡廷慘案是「史達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之際,蘇聯最後的總統戈巴契夫在給俄羅斯新總統葉爾欽進行文件交接時,打開了那捲標有「永不開啟」禁令的總統秘密檔案。

這卷檔案里赫然呈現一份1940年3月5日時任蘇聯秘密警察克格勃首腦貝利亞給史達林的報告。報告中詳細記載了被殺害的波蘭戰俘的人數、職業、軍階、政治立場。

貝利亞認為這兩萬餘名波蘭戰俘是「蘇維埃政權敵人」,應當採取「特別程序,處以極刑」。聯布政治局當日通過決議,授權人民委員會秘密執行,史達林並在該文件上率先簽字。

1940年4月,蘇聯從科澤利斯克、斯塔羅別利斯克、奧斯塔什科夫三個「特別戰俘營」中挑選出2萬多名波蘭戰俘。他們被按照籍貫分隊,隨後被分批帶出了戰俘營。從科澤利斯克調出的4000多名波蘭戰俘便被帶進了人跡罕至的卡廷森林。

史達林

在這裡,他們被蘇聯人槍殺後掩埋在事先挖開的大坑中。兇器是從莫斯科運來的德制瓦爾特手槍和子彈,為日後栽贓嫁禍給納粹德國埋下了伏筆。卡廷慘案只是蘇聯屠殺波蘭戰俘的一小部分。

從剩餘的兩個特別戰俘營調出的2萬1千餘名戰俘則在監獄牢房中被秘密處決,屍體被埋在加里寧和查格羅夫。

1992年10月14日,葉爾欽派特使前往華沙,將總統秘密檔案第一卷副本交給波蘭時任總統華勒沙。

2007年,波蘭將每年的4月13日定為「卡廷事件遇難者紀念日」,紀念二戰時被蘇聯屠殺的同胞。

葉爾欽

卡廷慘案背後的深意

在25萬波蘭戰俘中,為什麼偏偏是這兩萬餘名戰俘遭到毒手呢?回答了這個問題就能明白這場屠殺對波蘭的傷害有多深。

網上有分析說,卡廷慘案是蘇聯人為了減少備戰中的消耗而屠殺戰俘。但如此大費周章地列出處決名單,並進行這番周密細緻的計劃,難道不會反而消耗更多的戰備和人力?

另外一種說法,「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出於控制戰俘的考慮,除掉軍官,士兵們就會乖乖聽話。這種邏輯有些可信度,但依然無法讓人完全信服。

要搞清這個問題,就得從這批失蹤的波蘭戰俘身上入手。這批人,大部分是具有豐富軍事指揮經驗的軍隊核心人物,其次是極其稀缺的專業技術人才,比如醫生,教授和工程師等。

屠殺波蘭軍官,是為了重挫波蘭的軍事實力。那屠殺其他非軍官戰俘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波蘭戰俘

其實早在貝利亞給史達林的那份報告中就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貝利亞的報告中寫道,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波蘭的精英,屬於波蘭的統治階級,他們對布爾什維克的敵視程度和危險性比一般的戰俘要大得多。按照「預防殺人」的原則,他們是蘇聯潛在的敵人,就應該被除掉。

那些波蘭司法官員、警察屬於波蘭國家機器的零件,除掉了他們就可以阻礙波蘭之後的復國進程。於是,在當時蘇聯所謂的「波蘭統治階級歷來仇視蘇維埃國家」的視角下,這場階級鬥爭性質的大規模血腥鎮壓行為就發生了。

針對卡廷慘案的後世評價,網上存在著這樣一種說法——卡廷慘案實際上是波蘭咎由自取,是波蘭人挑起事端,後來遭到了蘇聯人的報復。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就曾在自己的日記本上,落井下石地嘲諷道,這群波蘭人死有餘辜,他們才是二戰戰火的挑起者。

二戰

但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無論多麼深遠的民族仇恨和悠久的領土爭端,都不能成為將侵略、屠殺進行合理化和合法化的理由。哪怕那場令蘇聯人蒙羞割地的波蘇戰爭正是這群波蘭人乾的,而將明晃晃的屠刀悄悄伸向那時已經放下武器的波蘭戰俘,在道義和輿論上都是無法站得住腳的。

屠殺就是屠殺,沒有任何理由能夠洗白屠殺的本質。當時的蘇聯人也深諳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才會秘密地執行槍決,並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去栽贓給納粹德國。

錯了就是錯了,當葉爾欽將卡廷慘案的真相公之於眾的時候,這不單單是終結了一樁世紀疑案,更是代表一個國家對歷史做出的反省和道歉。

2010年4月7日,時任俄羅斯總理普金同波蘭總理圖斯克共同前往卡廷公墓,悼念遇難者,聯合紀念卡廷慘案70周年。三天後,一架波蘭客機在斯摩棱斯克地區墜毀,機上96名波蘭人無一人生還,而這些人正是赴俄參加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日的軍政要員。

歷史的偶然,讓卡廷森林的陰霾又一次籠罩在波俄兩國之間。卡廷的魔咒成為波蘭人無法擺脫的夢魘,而那片寂靜的森林便化作波蘭人心底永遠無法抹去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