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媽媽一個人在外面,
不知道在受什麼樣的苦,
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的心裡總是很疼。
這麼多年逼著自己變強大,
好將她找回來。
可當我完成了我們的約定,
坐在未名湖畔,
卻仍然不知道媽媽身在何處。」
1
王紅剛生活的縣城,
坐落在重慶邊的山區里。
在他的記憶中,
媽媽能里能外,
主持家務,還會去碼頭做搬運工。
在那個九成都是男工的地方,
身高剛過1米五的媽媽,
身上常常負著八九十斤的貨物。
瘦弱的肩膀上是生活的重擔,
更扛著三個孩子的未來。
重慶多雨,泥巴路滑。
雨天,搬運重物的媽媽踉蹌了幾步,
只聽「砰」的一聲,
她的膝蓋跪在了地上,
腿部汩汩地流血不止。
但媽媽那天沒有捨得休息,
她說:「多搬一次貨物,就能多掙一點錢。」
其實,讀書時媽媽一直成績優異。
高中的時候,
老師讓大家分享自己最想考入的大學,
只有她寫下「北京大學」。
然而高考前一場大病,
讓媽媽與夢想的學校失之交臂。
王紅剛第一次從媽媽口中聽見,
「北京大學」這四個字,
是在他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夜晚。
也許那時的他,
不懂這四個字背後的憧憬與不甘,
但是他卻記住了媽媽的話,
「只有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2
因為總是與爸爸吵架,
媽媽多次在暗地裡偷偷抹淚。
2002年,王紅剛從學校回到家,
卻得知媽媽已經去了廣東打工。
媽媽給孩子們買了新衣服,
走之前她流著淚立下了十年的約定
「十年之後,媽媽就會回到你們身邊。」
王紅剛覺得媽媽說的一定是氣話,
媽媽很快就會回家。可是他錯了。
3
王紅剛曾去媽媽來信的工廠尋找,
也走過廣東省的很多縣城,
並沒有找到媽媽的任何線索。
最後的希望,就是等媽媽十年。
而他,也要完成媽媽的夢想。
2010年,王紅剛如願考入北京大學,
成為了物理學院的碩士研究生。
走在未名湖畔的他內心五味雜陳,
少了媽媽在身邊的陪伴,
他的人生永遠不會完整。
王紅剛和妹妹一年年地數著。
然而十年過去了,
媽媽仍然沒有回來…
外公在彌留之際,
囑咐家人為他錄一段視頻留給媽媽,
「素華,你怎麼出去就不回來了呢,
我想你都想怕了。」
4
媽媽走後,
王紅剛嘗試著擔當「媽媽」的角色。
他用每學期獲得的獎學金,
幫助兩個妹妹上學。
他永遠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晚上,
媽媽用特殊的方式打開子女心靈的窗戶,
撒播下知識的種子,
讓懵懂的孩子瞥見世界的繁華與精彩。
王紅剛的榮譽證書
32歲的王紅剛如今是一名IT工程師。
兩個妹妹也都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
兄妹三人每一次回到家鄉,
都會給村裡的孩子們傳授知識。
而這個村子已經走出了二三十位大學生。
不知道漂泊在外的母親的安危,
那種疼痛與牽掛是不能被任何所替代的。
愛心尋人團尋找的腳步,不會停歇。
欄目組呼籲您的愛心轉發。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總有人在為你守候,
願所有的分離,
都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