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費是否被套路?年輕女孩為此自殺

2019-11-02   呦呦科學館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你有沒有被套路過?

前幾日,一位20歲花樣年華的女孩子就因為套路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無關愛恨,而是她作為消費者被商家套路!

這位貴州女孩在10月10日預約了一套2299的組合套餐,共22張照片;但是17日,攝影師卻拍了103張;24日在選片時,攝影師給女孩看了所有拍攝的照片,稱如果刪了挺可惜的,希望女孩留下原片。女孩心動了,在詢問價格後得知加上其他服務,價格竟高達2萬餘元。女孩支付了一部分金額後負擔不起剩餘的費用,希望換成便宜一點的套餐,卻一直談不攏,便服下11片暈車藥自殺。

看見這個消息,很多人都很惋惜這個年輕的生命,更加對商家的套路深惡痛絕!商家先提價後打折這個操作是不是特熟悉?

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3.8%的受訪者遇到過"消費潛規則",18.2%的受訪者沒有遇到過,8.1%的受訪者回答不清楚。

受訪者認為,裝修(46.3%)、家居產品(40.2%)和電子產品(35.2%)領域最容易出現"消費潛規則",其他還有:電影院(22.0%)、網購(31.5%)、搬家(23.1%)、物流(16.4%)、餐飲(28.0%)、旅遊(34.8%)、影樓(18.2%)和物業(12.3%)等。

馬上一年一度的"雙11"已經來了,各大電商的大促已經在各大平台拉開帷幕。拼購、滿減、秒殺、打折、紅包、購物津貼、遊戲瓜分紅包、積分兌換金額、優惠券、預付定金直減等優惠活動此起披伏,無時不刻不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望,觸發著"剁手黨"買買買神經。

但是擦亮眼睛,看清商家的條款和服務內容,問清楚再消費;管住雙手,千萬別頭腦發熱就過度消費。

消費者首先要提高識別能力,其次要有維權意識,發生了糾紛要保留證據,把手機轉帳之類的消費記錄也截圖保存起來。

現在投訴的渠道很多,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之家等都可以接受消費者的信息反饋,要根據"消費潛規則"種類去不同的渠道投訴,比如醫藥衛生行政系統、金融管理系統、工商管理部門和民航總局等,雖然法律訴訟成本太高,但如果涉及大額的損失,還是應該使用這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