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心梗越來越多?醫生:做到「3多,3少」,血管慢慢變好

2019-07-17     關注心臟健康

心梗是如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致人死亡最多、最快的疾病。

血管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負責把血液和養分輸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確保身體的正常運行,如果血管老化、堵塞,就會導致某個器官不能及時得到滋養,進而誘發各種疾病。

醫生提醒:身體出現3個症狀,警惕心梗上身

症狀1、心臟疼痛

如果出現了心臟疼痛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因為疼痛是心肌梗死的一種突出表現之一。

很多發作的人都沒有明顯的誘因,因為這種病症發作的時候,是在非常安靜的狀態下發生的。

疼痛的部位性質和心絞痛有些類似,但疼痛的程度比較重,時間也比較持久,伴隨恐懼和出汗。

有的人可能會疼痛長達數小時,甚至有可能是數天並且在使用硝酸甘油之後都沒有效果。

症狀2、全身乏力

全身乏力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情況。通常如果在生活中覺得全身乏力,還會伴隨心慌、煩悶、焦慮等等。

如果發現全身乏力,要注意可能是一些疾病的預警信號了,比如說會是肝病的早期症狀。全身乏力這種現象,多數時候是處於在運動的時候,並且表現為憋不住

氣,還會伴隨心慌,甚至是虛冒虛汗等等。

症狀3、頭暈、噁心

心機梗塞突發,也可能是會因為胃腸道的反應,會出現噁心、嘔吐或者會伴隨腹瀉的情況發生。

如果出現了頭暈、噁心想吐這樣的情況,要小心可能是腦出血或腦中風引起的。心機梗塞患者可能會因為腦部缺血,就會出現頭暈、噁心想吐這樣的情況。

為何心梗越來越多?醫生:做到「3多,3少」,血管慢慢變好

「3少」

1、少抽煙

早上人體還處於半休眠狀態,很多人有早上抽煙的習慣,豈不知,此時體內的血液比較粘稠,而煙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形成煙霧後的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2、少生氣

人體在生氣時,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同時情緒越激動,會造成血壓越高,這樣會對心臟形成壓力,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尤其是早上生氣,本身體內的血液濃度較高,容易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性刺激,氣血上沖,容易引發腦出血。

3、少吃「三高」食物

「三高」食物指: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這些食物又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早上一定要控制這類食物的攝入量,儘量少吃,因為這些食物會增加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加速動脈硬化,增加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3多」

1、多喝水

睡前喝杯溫開水,可以補充睡眠時丟失的水分,特別是對有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病史的人,一定要睡前喝半杯水,以防缺水引起危險。

2、多運動

適當的運動,能夠有效的增強對脂肪的消耗,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防止膽固醇在血管沉積,調整血脂以及血壓,可以減少腦血栓、腦梗塞的病發。

心梗患者在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工作,也就是活動一下身體,舒展一下筋骨,如舉舉臂、伸伸腿等,時間在10分鐘左右即可。

如果不做準備活動,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易出現急性心梗或心力衰竭。若活動完以後,感到十分疲勞或出現關節痛、小腿疼痛等,說明運動量太大,下次應該減少運動量了。

3、保持樂觀的心態

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容易發脾氣,因為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壓力而讓自己心理負擔過重,從而讓自己的情緒比較暴躁,特別是高血壓以及心臟病人。

他們很多會因為自己的病情以及其他因素讓自己情緒不穩定,卻不知道情緒不穩定是導致心肌梗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在情緒激動或者過於悲傷的時候都容易導致心肌梗死的出現,因此要知道想要減少心肌梗死出現的幾率就要保持自己的心態平和,讓自己的情緒比較樂觀。

了解更多心臟知識,微信搜索:關注心臟健康(GZXZJK123),三甲醫院心臟科醫生免費專業解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axQ2wB8g2yegND6e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