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聃
來源:券商中國
原標題:刷屏!突破兩大重要關口,GDP接近100萬億、人均突破1萬美元!中國經濟成色幾何,來看這些關鍵指標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GDP接近100萬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201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GDP和人均GDP雙雙突破重要關口。不僅如此,失業率、物價上漲率等多項數據也顯示出中國經濟成色更足質量向好。
截至2019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了10276美元,突破了1萬美元的大關,實現了新的跨越。
寧吉喆表示,2019年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大約在2.3%左右,日本和歐元區的增速略高於1%,印度增長5%多一點。中國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的冠軍。
寧吉喆表示,隨著總人口達到14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國家的行列,全球在這個行列的國家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全球約70億人當中,由於中國的加入,有30億人人均GDP都達到了10000美元以上。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型經濟體對世界作出的貢獻。
「預計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寧吉喆說。
從經濟總量來看,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根據比較計算,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已開發國家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他們之和加起來是在14.7萬億美元左右。回到2010年,彼時,中國年度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在同日召開的「國是論壇: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衡量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態勢不能簡單只看經濟增長率,而是要看「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三個數據的組合。
如前所述,中國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的冠軍。而從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來看,2019年,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都在5.0%-5.3%之間,低於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預期目標。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明顯高出年初提出的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連續第七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就業持續擴大。
同時,物價也總體保持穩定。寧吉喆說,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預期目標。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得高一些,為9.2%,非食品價格上漲1.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還是回落的。
白景明表示,經濟增長率超過失業率,大幅超過物價上漲率,中國實現了相對理想的組合。
寧吉喆介紹,2019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果。我國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微觀槓桿率穩步下降。
數據顯示,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寧吉喆進一步指出,金融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低,撥備覆蓋率較高,資產質量較為穩健。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財政金融體系整體健康,風險可防可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大體持平。
寧吉喆表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收入質量也在提高。具體來看,一是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業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了45.9%,比上年又提高了1.7個百分點。二是人均食品消費支出在全部消費支出比重,也即恩格爾係數,2019年為28.2%,下降了0.2個百分點。
「服務性消費上升,食品消費總體下降,反映了消費結構的升級變化。」寧吉喆說。
寧吉喆進一步指出,生活質量提高,居民有房有車、外出旅遊都在增加,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接近40平方米,全國私人轎車保有量達兩億輛,國內旅遊58億人次,出境旅遊1.4億人次,這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進一步擴大。
人口數量結構質量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我國正面臨人口結構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寧吉喆表示,儘管出生人口是在減少的,但出生人口的數量還是很大的。並且,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200萬,2017年比2016年減少63萬,2019年減少的人數也還是下降的。
寧吉喆分析稱,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的占比達到了59.5%,連續幾年提高。
寧吉喆表示,今年將開展第七次人口普查。要通過開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進一步採取現代、科學的辦法,把中國人口總量、結構、素質、分布的家底進一步摸清楚,為制定「十四五」規模,邁向第二步戰略目標提供人口數據的科學依據。
雖然2019年我國經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較好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但寧吉喆也指出,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仍然沒有改變,中國的人口多,生產力總體還不發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仍然沒有改變,雖然人均GDP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是在縮小,但仍然是處在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久久為功、艱苦奮鬥。
寧吉喆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們還會進一步採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特別是當前中國1.2億的市場主體發展活躍,也將共同推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今年的經濟穩定增長是可以預期。
要著力的重點方向:
一是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二是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國企國資、財政金融等關鍵領域改革,繼續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三是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還要完善風險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風險防控。
四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質的穩步提升。
五是要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加強困難群眾生活保障,保持就業穩定,加大力度補齊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短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六大因素支持2020年實現「6」以上的增長,包括:我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有「穩投資」系列措施,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加快,重點區域發展也備受中央重視,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和預期,以及逆周期的調節政策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