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總是來的如此猝不及防,昨夜的一場冬雨之後,武漢的氣溫驟降,凌冽的寒風加上最低只有1度的溫度,讓武漢伢一下子感覺真的是入冬了,十分君出門乖乖穿上了秋褲~
說起來,武漢的冬天,當真有些難熬,氣溫時常在零度以下,暖氣卻不普及,一年中有四五個月是在寒冷與半寒冷之間度過的。不過,武漢伢面對這個情況,卻也不是毫無對策。畢竟在這座城市,有一家眾所周知的法寶足以對抗寒意,那就是煨湯。
武漢人愛喝湯,也很會做湯,在武漢,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舉辦宴席,招待賓朋,必然少不了一罐鮮醇香美的湯。
在這裡,真正醇美的湯必須要用銚子煨,極具地域特色,濃縮了荊楚美食文化的精華,有人說銚子給湯注入了靈魂。
曾經,每一個武漢伢的家裡,都藏著一個土砂銚子,長時間的精心熬制,讓筒子骨與蓮藕在其中除去了油膩。打開蓋來,撲面而出的清香,成為了幾乎每個武漢人的童年記憶。
然而,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選擇去煨湯店去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過,許多開了幾十年的煨湯老店常常藏身在偏僻的街道、喧鬧的菜市場這樣不起眼的角落,不為人知。今天十分君帶你走進私藏的煨湯小店,品味沉澱著數十年的好味道。
袁森泰鮮湯
要說武漢煨湯名氣最大的,要數當年的「小桃園」。而現在武漢名氣最大的「袁森泰」也正是脫胎於此。
據傳原來小桃園由三人合辦,分別取名字中一個字,加起來就是筱陶袁。後來三人分了家,袁森泰就是其中袁記分家後單獨開設的煨湯館,位於六渡橋銅人像旁。
這家老字號算是武漢為數不多漢味煨湯館裡保持著傳統手藝的店,店門口放著大爐子,幾十個小銚子放在上面煮,許多武漢吖專程來這裡回憶家裡老一輩煨湯的口味。
地址:六渡橋銅人像附近
正宗汪集瓦罐煨湯
在許多,許多地道的美食都藏身於菜場之中,這家位於天聲街的汪集瓦罐煨湯是一家老字號的煨湯館,只能打包,味道卻非常正宗。
雞湯是用炭火慢慢煨的,火候掌握的到位,選用的是真正的土雞,料也給的超級足。老闆耿直豪爽,不少街坊都是他家的回頭客。
地址:天聲街20號
燕子煨湯館
這家湯館在武漢煨湯界地位同樣屬於大佬級別,在山海關路的口子上。這家最吸引人的一定是那門口的八個大銚子,據說他們家的銚子從來沒有熄過火,是絕對的童年的味道。
湯煨起來的時候,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聞到香味,順著風飄到鼻子邊的香味絕對的勾人。特別是他家的藕湯,入口即散,味道不油膩,許多人都愛的不行。
地址:中山大道1474號(近山海關路)
這間湯好
這也是武漢一家開了十多年的老店了,環境真的一般,老闆只做白天,每年還休息兩個月,可謂傲嬌,不過味道也是真的不錯。
十分君尤其愛他家的但是這一家的蘿蔔煮的軟糯,口感清甜,油薄但味道濃厚,入味至極,降噪降火之佳品。
地址:合作路臨江足療旁
董廚煨湯館
這家店原本位於岳飛街上,如今搬到了車站路上,生意卻也依然火爆,非節假日也經常需要排隊,可見味道應該驚艷。
除了湯品,店內的湖北菜也很正宗,適合武漢人的重口味,店內的爹爹婆婆很多,有些喧囂,卻也充滿了煙火氣。
地址:勝利街車站路33號
吳嫂煨湯
這家店開了十幾年,老闆是地道武漢人,所以做法也是武漢做法。這家店就在中醫院旁邊,平常很多病人家屬會過來買湯給病人喝。
吳嫂採用的是最傳統的武漢做法,湯里會給加上很多粉絲,粉絲軟硬恰到好處,湯汁濃郁異常,絕對是滋補的好味道。
地址:黃興路53號
千方老鴨湯
武漢的許多美食都集中在漢口,不過武昌的老饕也不用傷心。這家開在武大老小區多年的千方,也是武漢比較知名的鴨湯之一。有很多口味可以選擇,酸蘿蔔老鴨湯、彎骨老鴨湯、中藥滋補老鴨湯都頗受歡迎。
喝完湯,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娃娃菜,土豆,豆腐,海帶,熱乾麵....下到鴨湯里吃,有點像火鍋在這寒冷的天氣里,約三兩好友,真心是一件美事。
地址:東湖八一路463號地質職工醫院南門4號(省環保局對面)
盧罐雞湯
這家煨湯也是一家傲嬌的湯館,白天不開門,都是下午開門,做到晚上凌晨3點,都是小瓦罐湯煨的,剛好一個人的量,是冬夜裡的小確幸。
藕湯很濃,奶白奶白的,雞湯也有粉絲打底,都很好喝。除了湯,還有煎包等,適合吃晚飯、宵夜。
地址:寶豐街與寶裕路交叉口
馮氏土雞湯
馮氏土雞湯是一家十幾年的夫妻店,位於遼寧街,在武鋼一小的旁邊在向日葵幼兒園的對面。可以選擇雞湯或者是雞雜湯,下的粉一個是粉絲,一個是透明的雞湯粉。
這裡的雞湯都是拿罐子裝好的,煮的時候時候直接一整罐倒入鍋內再加上粉絲,用的都是土雞,鮮美異常,是冬天的享受。
地址:青山遼寧街7附1號
「民以食為天」,販賣食物大概是最古老的的交易了。如果說肉攤買的是食材。炒菜買的是手藝,那麼湯館主要買的就是時間。寒冷的天氣里,就跟著我們一起,去街頭小店裡體會時間的味道。
文字:柒月 網絡
排版:柒月
圖片: 網絡
十分武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