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被流感病毒擊中後,一出現症狀就往醫院趕,但流感高發季醫院門診通常爆滿,是風險很高的交叉傳染地,所以在去醫院前需要做好這幾件事。
自我隔離,雙向保護
出現流感症狀的人是一個移動的傳染源,有條件的話儘量在單獨房間居住,減少接觸的機會。在公共區域活動時,一定要戴好口罩,和家人、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其他人近距離接觸流感患者時,也需要戴好口罩;患者在外出就醫的路上也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前臂或紙巾、毛巾等物掩蓋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病毒,結束後使用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手,將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紙巾扔在有蓋的垃圾箱內;其他人在接觸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鼻涕等)後也需要徹底洗手。
測量體溫,記錄症狀
測量體溫一方面有助於鑑別普通感冒和流感,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判斷應該使用哪種降溫方法。如果患者(或患兒)精神狀態較好,體溫在38.5℃以上,給予物理降溫的同時可以自行服用退燒藥,並且動態監測體溫,可以根據情況每半小時至2小時測量一次。如果體溫在39-40℃,除了自己處理,還需要儘快就醫。
高熱和全身症狀是流感與普通感冒之間相對明顯的區別,但並不是絕對的。有的甲流患者並沒有發熱症狀,有的可能會出現噁心、反胃,並伴有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的表現。這些症狀都需要記錄下來,如實告訴醫生,幫助醫生儘快明確診斷,使用合理的藥物。
觀察症狀,近處就診
治療流感有公認的、規範的治療方案,去社區醫院或三甲醫院都會得到正確的醫治。重要的是及時獲得有效的藥物治療,而不是扎堆去人多、排隊時間長的三甲醫院。尤其是剛剛起病的人群,如果能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能夠縮短病程,減輕症狀,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熟知重點症狀,了解流感嚴重性
流感雖然有感冒兩個字,但是威力大於普通感冒。輕者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重者會有多種併發症發生,例如肺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心肌炎、膿毒性休克等。
有的情況下,雖然服用退燒藥短暫控制了症狀,但是並沒有控制住流感病毒,所以需要持續關注。如果出現以下的情況之一,屬於重症病例,要立即就醫:
• 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 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 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 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錶現;
• 合併肺炎;
• 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多通風、消毒
如果沒有霧霾,房間內可以多開窗通風,還可以使用紫外線消毒燈消毒;用消毒劑擦拭房間內患者常接觸的物品;更換掉患者的床單等,避免造成更多家庭成員感染。
流感的康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期間,只要明確了診斷,服用了藥物,那就不需要頻繁跑醫院去,應該讓患者(或患兒)多休息,加強營養,保證充足的能量和水分攝入。
流感高發期,去醫院看病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在流感高峰期,前往醫院或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一定要正確佩戴外科口罩。戴口罩時一定要把鼻子、嘴和下巴都遮住,確保口罩和整個臉部貼合。
其次,沒洗手的情況下,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使用洗手液和清潔的流動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清潔手,特別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或觸摸電梯按鈕、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之後。
另外,要採取正確的咳嗽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前臂或紙巾毛巾掩蓋口鼻,其後應徹底洗手,將染污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一定不要像動圖中這樣打噴嚏哦
最後,看完病後則應及時離開醫院,儘量不要在醫院逗留。回家後立即洗手,去醫院時所穿的衣服最好立馬換洗。
專家簡介
蔣榮猛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全國流行性感冒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負責國家感染質控中心和北京市感染質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參與制定或起草鼠疫、手足口、MERS、流感、伊波拉病毒病、禽流感等國家衛計委傳染病相關診療方案十餘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jmCYm8BMH2_cNUgSb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