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健康的基礎,抓住飯後的半個小時尤為關鍵。
一日三餐,是健康的基礎,想要把健康的好處放大,抓住飯後的半個小時尤為關鍵!飯後如果做了不正確的事,可能會發生危險;相反,利用好這段時間做有益養生的事,對健康可謂事半功倍。那麼,三餐後半小時分別適合和禁忌是些什麼呢?
1早餐後半小時一個小動作,長壽20年!
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早餐在三餐中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了,每天保證營養早餐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把握早餐後半小時的黃金時間,請跟小編這樣做:
宜:吃點水果 保證精力
早餐後吃一點水果是對早餐很好的營養補充。早上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可以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有助於保證白天的精力。
可以選擇維生素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應季的柚子、橘子,富含水分,營養豐富,也是超棒的選擇。
宜:按摩20分鐘膝蓋
從中醫理論上講,早晨7~9點主胃經,胃經在中醫經絡里被稱作「長壽經」,經過膝關節。飯後20分鐘左右,用手反覆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
宜:敲打小腿外側5分鐘
早餐後敲打小腿外側5分鐘,有助延年益壽。
這裡有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穴位——足三里,飯後拍打可生髮胃氣、燥化脾濕,有利長壽。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或許可換來20年長壽,何樂而不為?
忌:急著去鍛鍊
很多中老年朋友習慣早上鍛鍊,但是,吃過早餐後,最好不要馬上運動,不然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運動強度較大,還會引起腹痛或胃腸道疾病,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危險。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老年科主任熊海建議:老年人不要在冬天晨練。
為啥這麼說呢?就要從血壓和溫度兩個方面說起了。
早起血壓通常比較高,而室外的氣溫又很低,如果盲目早起出門鍛鍊,人體受到溫度的刺激,血管會出現收縮,讓本來就比較高的血壓上升更快,增加了腦血管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早晨,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一段時間,污染也是最為嚴重的,對於一些呼吸道疾病人群、哮喘患者來說,早起出門晨練也十分不合適。
不過,對於健康人群來說,有晨練習慣的,應在早餐半小時後進行。
2午餐後半小時打盹、伸腰、踮腳尖
宜:打個盹
午睡時最便宜高效的保健方式。對於提高抵抗力、增強記憶力有顯著功效,它還可以幫助修復心腦血管。
老年人午睡,請儘量保持在30分鐘之內。
宜:伸腰、踮腳尖、深呼吸
「如果不能入睡,最好也要讓嗓子休息下,特別是平時說話比較多的人。」美國密西根大學健康體系研究中心的諾爾曼·霍吉克顏指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伸伸腰、踮踮腳尖、做做深呼吸,都能提神醒腦。
忌:喝濃茶
吃了火鍋或油膩的菜,很多人喜歡喝杯茶來解解油膩。茶雖然含有維生素和茶鹼等營養物質,但飯後喝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飯後喝濃茶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茶葉中的單寧酸結合形成沉澱,影響蛋白質吸收;而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茶葉中的鞣酸會影響鐵的吸收,長此以往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飯後至少半小時後再飲茶,量也不要太多,儘量飲用淡茶。
忌:飯後抽煙
「飯後點支煙」是不少男性的常見做法,但這個時候吸煙,要比平時吸煙的危害要高出很多。
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飯後人體處於消化吸收的狀態,全身血液循環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
若此時吸煙,煙草內的毒素會通過血液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對消化道、呼吸道、肺功能影響最大。
因此,飯後忌吸煙。即便是平時,也最好能完全戒煙。
3晚餐後半小時做做家務、拍打經絡
忙碌的一天中,晚餐後的時間最充裕,人們也喜歡在晚餐後安排很多事情。有一種說法:晚餐決定體重壽命,雖然略顯誇張的說法,但晚餐對健康的作用同樣關鍵。
小編提醒:晚餐儘量不要過飽、過晚、太油膩。
宜:做點家務——消耗熱量
這段時間不妨做點家務,比如洗碗或者整理房間,即可活動活動,又不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
宜:拍打經絡——有助消化,強身健體
利用這段時間拍打經絡,主要針對任脈,也就是小腹以上正中間的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此,吃完飯從上到下輕輕拍打20分鐘,可以幫助消化、強身健體。
忌:急於洗澡、泡腳
這樣做會讓身體體表血流量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則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建議最好先休息1~2個小時。
忌:飯後不要立即唱歌
有些中老年朋友或許有晚上唱歌鍛鍊的習慣,不過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於缺血狀態,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使得用於幫助消化的血液趕來支援大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如果想飯後唱歌娛樂一下,最好在1小時後進行。
忌:晚飯後勿立即運動,如跳廣場舞等
餐後的「飽腹感」只是胃感覺到了脹滿,營養卻還沒被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飢餓」狀態。
如果此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晚飯後馬上運動,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胃下垂及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的人群尤其不利。
飯後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制在每分鐘30步左右。太極、慢跑、跳舞等中強度運動,最好在飯後30分鐘至1小時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