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專業資料,僅供具備相關技能的種植戶學習參考。
一、PGRs種類
1、生長素類(IAA、NAA、PCPA、IBA等)
2、細胞分裂素(CPPU、BA等)
3、赤黴素類(GA1、GA3、GA4、GA7等)
4、脫落酸(ABA)
5、乙烯利(乙烯釋放劑)
6、芸苔素內酯( BR、浙江皇嘉生化、成都新朝陽、雲大120)
7、TA(三十烷醇,不宜與GA混用)
8、生長抑制劑(多效唑、烯效唑、CCC、PIX)
9、水楊酸類
10、茉莉酸類(茉莉酸丙酯,包果優5%PDJ)
11、其它
二、打破休眠
使用石灰氮、單氰胺等破眠劑可彌補需冷不足,打破休眠,提早萌芽、開花和成熟1~2周以上。
藥劑:石灰氮、單氰胺(榮芽等)
方法:葡萄萌芽前30天左右,用刷子將石灰氮浸提液或單氰胺稀釋液塗於結果母枝,頂端 2芽可以不塗抹;或使用噴霧器把破眠劑噴於一年生枝條上。
三、促進生根
1、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藥劑:吲哚丁酸、萘乙酸或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物
方法:選取芽眼飽滿、2個芽以上的插條,下端在節以下1cm處平剪,單芽基部也要平剪,不要斜剪,因為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為向下極性運輸,平剪四周生根均勻。
速蘸法:插條末端在IBA或NAA等化學物500~1000ppm的溶液中浸3—5秒,涼干後即可直接扦插。
慢浸法:是把插條基部2~4cm在較低濃度的溶液中浸泡12~24小時,一般使用的濃度為20~150ppm。
(注意:在扦插過程中所有的上部芽眼不得沾上任何藥液,以免抑制發芽)
2、壓條生根
藥劑:吲哚丁酸、萘乙酸或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物
方法:葡萄壓條不易生根的品種或特殊的環境下,壓條前可在嫩梢基部塗上較高濃度的上述調節劑;對於壓土後根生長不良的情況,可在葉面噴洒上述藥劑的溶液,促其生根。
3、提高定植成活率
藥劑:吲哚乙酸、萘乙酸、CCC(矮壯素)、2.85%硝萘合劑
方法:當苗圃氮肥過多或濕度大時,樹體生長不平衡,地上部生長旺而根系生長不良,這樣的苗木定植成活率低,噴布CCC可使根系發達,提高苗木質量,從而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10 ml的 2.85%硝萘合劑加水15公斤,加入泥土,和成稀泥漿,定植蘸根,可提高苗木定植或移栽成活率。
四、延緩生長,控制旺長
調節劑:多效唑,矮壯素,縮節胺等
多效唑(pp333)與矮壯素(ccc):一般用500 mg/L。對漿果發育存在易產生漿果變小,成熟延遲,品質下降現象,效果不穩定。
助壯素:日本己有以助壯素為主成分的商品,在開花前1周內,使用500-750 mg/L的PIX可提高巨峰等品種的座果率。
調環酸鈣:使莖杆粗壯,植株矮化;促進側芽生長和髮根,使莖葉保持濃綠,葉片挺立;控制開花時間,提高座果率,促進果實成熟。它還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增強植株的抗病害、抗寒冷和抗旱的能力。
五、控制旺長,提高坐果
於花前2-3天至見花時,使用500-750 mg/L的縮節胺(助壯素、甲哌鎓)整株噴施結合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可抑制葡萄枝條旺長,提高巨峰、京亞、戶太8號、鄞紅等品種的坐果率,代替保果劑的使用,降低果皮變厚、發澀的風險。
六、控制旺長,提高坐果
於花前2-3天至見花時,使用500-750 mg/L的縮節胺(助壯素、甲哌鎓)整株噴施結合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可抑制葡萄枝條旺長,提高巨峰、京亞、戶太8號、鄞紅等品種的坐果率,代替保果劑的使用,降低果皮變厚、發澀的風險。
七、拉長果穗
花序長度7-15公分時使用4-5 mg/L赤霉酸(GA3)或美國奇寶(4-5萬倍)均勻浸蘸花序或噴施花序,可拉長花序1/3左右,減輕疏果用工。
八、有核品種無核化
利用赤霉酸(GA3)或復配製劑誘導有核葡萄成為無核葡萄的栽培技術。
無核化技術有二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玫瑰露和蓓蕾玫瑰A葡萄模式,在盛花前二周用100 mg/L GA3浸蘸果穗,誘導其產生無核果;另一種是四倍體葡萄的先鋒模式,首次處理在盛花未期,用GA3 12.5-25 mg/L,10-15天後再處理一次(可加入2-5 mg/L的吡效隆或噻苯隆)。
注意事項:
- 葡萄無核化技術品種、調節劑與配套栽培技術等三個要素組成,三者缺一不可。
- 無核化是調節劑的綜合應用,技術要求較高。只有切實撐握之後才可大面積使用。
- 無核化效應:無核、提高坐果、提早成熟、漿果肉質硬脆、品質改善。
- 可無核化處理的品種主要有二倍體品種玫瑰露、蓓蕾玫瑰A及四倍體品種先鋒、京亞、戶太8號、陽光玫瑰和巨峰等。其中巨峰的穩定性較差,難度較高。還有一些品種尚在試驗推廣中,如醉金香,無核化處理後,無核徹底、果粒大,但穗軸增粗、木栓化程度較重,易脫粒,有待改進。
九、提高坐果
1、赤霉酸(GA3)
促進無核葡萄坐果:盛花期至謝花期,處理濃度5-50 mg/L;
促進有核葡萄坐果:謝花後1-3天,處理濃度15-25 mg/L。
2、噻苯隆、吡效隆
噻苯隆和吡效隆是通過人工化學合成,具有類似細胞分裂素效應的PGRs。有極顯著的提高葡萄坐果率、增大葡萄果粒等作用。
謝花後1-3天處理,濃度1-5 mg/L,0.1% 稀釋200-1000倍。
3、生長抑制劑(多效唑、矮壯素、縮節胺、調環酸鈣)
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使更多的養分轉化到果實的生長中,從而提高坐果。
4、其它調節劑
6-苄氨基嘌呤、玉米素、生長素、萘乙酸、三十烷醇、芸苔素內酯及復配劑等都有提高坐果的作用。
十、增大果粒
1、赤霉酸(GA3)
利用GA3增大果粒已成為葡萄生產的一項常用技術。
v 二倍體無核葡萄:膨果初期,濃度10-20 mg/L(克瑞森無核、黎明無核等)或50-100 mg/L(無核白)。
v 三倍體無核葡萄(夏黑、8611等):膨果初期,濃度25-75 mg/L。
v 有核葡萄(巨峰系品種,如巨峰、京亞、藤稔等):膨果初期,濃度12.5-25 mg/L。
2、噻苯隆、吡效隆
噻苯隆、吡效隆與赤霉酸相比,其特點是促進漿果增大的效果更顯著,使用濃度更低,一般於膨果初期使用5-10 mg/L,0.1% 製劑稀釋100-200倍。
3、赤霉酸與噻苯隆或吡效隆復配製劑
GA3與噻苯隆或吡效隆混配可提高效果,降低單劑使用濃度,減輕副作用的發生。如在藤稔葡萄上以GA3 25 mg/L + 噻苯隆或吡效隆2-5 mg/L為宜。
十一、促進果實著色
調節劑:脫落酸,茉莉酸丙酯,乙烯利
脫落酸(S-誘抗素, ABA )有促進葡萄果實上色的顯著作用。在漿果轉色期用S-誘抗素200-300 mg/L 噴施或浸蘸果穗,效果優於乙烯利,而且葉、果脫落等副作用輕。但只能促進果實上色,不能提早成熟和提高糖度,如使用過度會使果皮色澤發暗不艷,影響外觀。
十二、提高果實耐貯性
調節劑:NAA + 6-BA
方法:使用NAA+6-BA各15-25 mg/L浸蘸葡萄果穗能抑制果實內ABA的產生,從而抑制果蒂部位離層的形成,延緩落粒,保持果蒂周圍組織完好,鮮梗率、好果率有不同程度提高,阻止病菌從蒂部侵入,提高果實貯藏性。
十三、PGRs在葡萄生產中的常見的負作用
儘管PGRs在葡萄生產中應用廣泛、效果突出,但使用不當會造成許多負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花芽分化不良;
2、花序脫落;
3、花序拉長過度、花果稀疏;
4、花序捲曲、穗軸畸形;
5、坐果過密、大小粒嚴重;
6、葉片、果柄、節間、果梗、果蒂異常 ;
7、僵果、裂果;
8、果皮粗糙、形成贅生物;
9、色澤異常、虎皮果;
10、成熟延遲、含糖量降低、異味、澀味;
11、成熟前後及貯運過程中脫粒。
十四、PGRs的安全性
近年來,國內多次出現有關「乙烯利催熟葡萄、香蕉危害人體健康」的報道以及對「膨大劑導致西瓜爆炸」等過度渲染,使PGRs的應用備受質疑。不僅在廣大消費者中造成恐慌心理,也給農產品供應、農民增收和PGRs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關於PGRs的安全性問題在社會上傳言很多,其實,只要科學使用,PGRs安全性是有保證的,這也被國內外相關專家多次實驗證明,包括噻苯隆、吡效隆在內的大多數PGRs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有的達到AA級綠色食品生產要求(NY/T 393-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1.PGRs和動物激素截然不同,PGRs對人體不起調節作用。
2.PGRs規定用量很低,並且在果實內降解很快,合理使用其殘留不超標。
3.國家對PGRs在生產上的應用時間、濃度、方法和殘留標準都有明確的界定,按規定使用對人體和環境無害。